大衆報業·半島網5月29日訊近日,隨着各學段學生的復學,青島電子學校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3+3+2”中日班的同學們也重新回到久違的校園。2017年,青島市教育局審批通過了青島電子學校與日本京都計算機學院、日本京都情報大學聯合開展的中日合作辦學項目,招收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中日國際碩士班。今天,記者走進青島電子學校深度探訪“3+3+2”中日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情況。

興趣與專業結合 找到未來發展新方向

記者瞭解到,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中日國際合作辦學班(簡稱中日數媒班),採用3+3+2模式,學生前三年在青島電子學校就讀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學業合格獲得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中專畢業證;經日語等級測試合格,後三年在日本京都計算機學院就讀大專,學業合格獲得專門式證書(相當於大專畢業證書),最後兩年到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獲得信息技術碩士學位(動漫開發和動漫商務方向)。

“因爲對日本動漫感興趣,我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自學日語,自學的道路十分漫長,而且很多難點只能憑自己領會,初三面臨抉擇時,我看到電子學校3+3+2中日班正在招生,沒有任何猶豫就選擇了電子學校。”來自中日班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的譚晟告訴記者。

“我最喜歡的動漫是刀劍神域,也很喜歡日本著名的聲優演員松岡禎丞。”說起動漫,譚晟一下子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給記者講起了日本的動漫文化。在對動漫的興趣驅動下,譚晟對日語歌曲、動漫、網頁製作、虛擬技術等技能也都充滿了興趣,經常利用課餘的時間自學各種軟件,不斷地豐富自己。

譚晟在學校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就連各科任課老師都親切地叫他“譚老師”。在每天平均3節的日語課學習和老師的幫助下,譚晟僅用半個學期就達到了日語N2的水平,早早的就達到了留學要求,但譚晟卻並沒有放鬆自己,課餘時間他會爲一些網站做日語翻譯,鍛鍊自己的日語能力。現在才高二的他,已經考到了日語N1級證書。“接下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去再專攻一下其他的語言,比方說英語、德語、韓語這些我也都比較感興趣。”譚晟說。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來我們中日班的大多是對動漫有興趣的學生,這些學生不是簡單地想學知識,而是都希望在這個專業能有所建樹。”中方日語老師白璐告訴記者,日語語言的學習,打好基礎非常重要,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老師們都會進行單獨輔導。不少孩子在入學前與入學後的變化都很大,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學校找到了自信,這份自信無論對學習還是就業都是非常有用的。

依託國際辦學經驗 培養“國際範”人才

青島電子學校的3+4中加班開創了中職教育的國際化先河,而3+3+2中日班讓中職學生也能攻讀碩士學位,3+3中美班使學生升入國外名校不再是夢,在國際辦學的道路上,青島電子學校不斷突破,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專業型、雙語型、具有國際理念的信息技術人才,既幫助學生提升學歷層次,又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有機會出國讀本科及碩士,爲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增添了新的砝碼,打通就業、創業、升學、留學四條路。

青島電子學校校長崔西展表示,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技能爲基礎、以服務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爲目標的“綜合”教育——既要滿足學生初次就業的“當下”的技能需要,又要爲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崔西展告訴記者,爲了讓學生在畢業後有更好地發展和選擇,青島電子學校在“3+4”中加國際合作模式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將教育部的試點專業、山東省品牌專業與日本高校聯合,打造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通過“3+3+2”模式培養中日國際碩士,使得中職學生也能攻讀碩士學位,爲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增添了新的砝碼。新增的中美3+3信息技術合作辦學項目,在國際合作辦學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將培養高素質、專業型、雙語型、具有國際理念的信息技術人才。

作爲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青島電子學校始終堅持創新求變、主動革新,在暢通國際職業教育提升學生中外就業實力的道路上,正蓄勢待發,引領潮流。

半島網記者 那慧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