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天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卫华说,为做好集中核酸检测,武汉市挖掘内部潜力,除已具备资质的2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外,还动员了40家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共同参与,这样全市检测机构由起初的23家增加到63家,大大提升了核酸日检测能力。武汉市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于5月14日部署开展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全面排查无症状感染者。

本网讯 “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没有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的情况。”6月2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情况。

武汉市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于5月14日部署开展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全面排查无症状感染者。全市和各区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拉网式排查和大数据比对,对从未进行过核酸检测的居民,动员全部参加采样检测。由于增加了检测机构并采用了混样检测等新技术新方法,在人员倒班、设备不停、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下,武汉市日检测能力在短时间内从30万人次快速突破100万人次。

“此次费用由政府承担,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总支出大约9亿元。”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亚波在发布会上介绍,经过10多天努力,武汉市顺利完成集中核酸检测任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市复工复产、复学复市营造了安全健康的环境。胡亚波说,4月8日,武汉实现了物理意义上的解封,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后,“封城”期间作出巨大牺牲的武汉人民实现了心理上的解封。

核酸检测结果为武汉市调整疫情响应级别创造了条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冯子健表示,本次排查出的300名无症状感染者无一例转化为确诊病例,追踪的1174名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对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均进行了医学隔离观察。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在远程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武汉市核酸检测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大事,对中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有重要指导作用。

“300名无症状感染者的占比为十万分之三,比例已经很低了,病毒培养结果也表明传染性非常小。此外,武汉有97%的小区的居民全都是阴性,自来水、车站、商场等场所采集的检测样本也全是阴性。”李兰娟说,这些都证明武汉是安全的,武汉出来的人也都是健康的。

武汉市通过3个途径实现十余天完成近千万人核酸检测目标

武汉市10余天时间完成近千万人的核酸检测是如何实现的?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卫华2日下午介绍说,武汉市通过3个途径,将日检测能力从30万人份快速突破100万人份。

在当天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卫华说,为做好集中核酸检测,武汉市挖掘内部潜力,除已具备资质的2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外,还动员了40家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共同参与,这样全市检测机构由起初的23家增加到63家,大大提升了核酸日检测能力。

调集全国资源也使得武汉市的检测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提升。王卫华介绍,为完成集中核酸检测工作,武汉市各检测机构调集人员、增添设备、加强培训,在集中核酸检测期间,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工作人员从419人增加到1451人,设备从215台套增加到701台套,人员倒班、设备不停、24小时满负荷运转。

科学的方法同样是提升检测能力的关键。王卫华介绍,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多批次小样本实验,经省、市专家专题论证,一致认为混样检测适用于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她说:“混检单次不超过5个样本合并检测,这样在短时间内提升了检测效率。”

据悉,此次集中核酸检测,武汉市设置采样点单日最高达到2907个,工作人员28.8万人次、医务人员5.7万人次参与采样、服务。为尽可能让居民都参加本次集中检测,武汉市各区设置“查缺补漏”采样点,并组建流动小分队,对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人员,采取上门服务方式开展补采工作。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