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天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王衛華說,爲做好集中核酸檢測,武漢市挖掘內部潛力,除已具備資質的23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外,還動員了40家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共同參與,這樣全市檢測機構由起初的23家增加到63家,大大提升了核酸日檢測能力。武漢市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於5月14日部署開展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工作,全面排查無症狀感染者。

本網訊 “從5月14日0時至6月1日24時,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9899828人,沒有發現確診病例。檢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沒有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他人的情況。”6月2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工作情況。

武漢市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於5月14日部署開展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工作,全面排查無症狀感染者。全市和各區成立了工作專班,通過拉網式排查和大數據比對,對從未進行過核酸檢測的居民,動員全部參加採樣檢測。由於增加了檢測機構並採用了混樣檢測等新技術新方法,在人員倒班、設備不停、24小時滿負荷運轉下,武漢市日檢測能力在短時間內從30萬人次快速突破100萬人次。

“此次費用由政府承擔,通過集中採購降低成本,總支出大約9億元。”武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亞波在發佈會上介紹,經過10多天努力,武漢市順利完成集中核酸檢測任務,切實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爲全市復工復產、復學復市營造了安全健康的環境。胡亞波說,4月8日,武漢實現了物理意義上的解封,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後,“封城”期間作出巨大犧牲的武漢人民實現了心理上的解封。

核酸檢測結果爲武漢市調整疫情響應級別創造了條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聯絡組專家馮子健表示,本次排查出的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無一例轉化爲確診病例,追蹤的1174名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陰性,目前對無症狀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均進行了醫學隔離觀察。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在遠程回答媒體提問時說,武漢市核酸檢測已經做到了全覆蓋,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大事,對中國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有重要指導作用。

“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的佔比爲十萬分之三,比例已經很低了,病毒培養結果也表明傳染性非常小。此外,武漢有97%的小區的居民全都是陰性,自來水、車站、商場等場所採集的檢測樣本也全是陰性。”李蘭娟說,這些都證明武漢是安全的,武漢出來的人也都是健康的。

武漢市通過3個途徑實現十餘天完成近千萬人核酸檢測目標

武漢市10余天時間完成近千萬人的核酸檢測是如何實現的?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衛華2日下午介紹說,武漢市通過3個途徑,將日檢測能力從30萬人份快速突破100萬人份。

在當天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王衛華說,爲做好集中核酸檢測,武漢市挖掘內部潛力,除已具備資質的23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外,還動員了40家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共同參與,這樣全市檢測機構由起初的23家增加到63家,大大提升了核酸日檢測能力。

調集全國資源也使得武漢市的檢測能力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幅提升。王衛華介紹,爲完成集中核酸檢測工作,武漢市各檢測機構調集人員、增添設備、加強培訓,在集中核酸檢測期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工作人員從419人增加到1451人,設備從215臺套增加到701臺套,人員倒班、設備不停、24小時滿負荷運轉。

科學的方法同樣是提升檢測能力的關鍵。王衛華介紹,基於國內外相關研究和多批次小樣本實驗,經省、市專家專題論證,一致認爲混樣檢測適用於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她說:“混檢單次不超過5個樣本合併檢測,這樣在短時間內提升了檢測效率。”

據悉,此次集中核酸檢測,武漢市設置採樣點單日最高達到2907個,工作人員28.8萬人次、醫務人員5.7萬人次參與採樣、服務。爲儘可能讓居民都參加本次集中檢測,武漢市各區設置“查缺補漏”採樣點,並組建流動小分隊,對老年人、殘疾人、行動不便的人員,採取上門服務方式開展補採工作。

【來源: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