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設計歷史知多少。

文章轉載自:卷宗Wallpaper

ID: wallpaper_china

編輯:darlene7

1958年,科幻小說家 Arthur C. Clarke 設想了一個被他稱爲“個人收發器”(personal transceiver)的設備,它們“非常小巧袖珍,每個人都可以攜帶。再也不會與任何人失去聯繫”。1973年4月3日,在摩托羅拉的實驗室裏,Martin Cooper 撥出了世界上第一通手機電話,叩開了預言世界的大門。今日,手機已成爲人類數字生活的門戶。在商業手機誕生不到40年的時間裏,這個產業經歷了無數更新迭代、風雨蛻變。本期,卷宗 Wallpaper*爲你盤點了這些年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15 部手機,並由此出發,與 vivo 手機的產品設計師談了談即將到來的 5G 時代,手機的“中國製造”與“設計驅動”面臨着怎樣的未來?

01

Motorola DynaTAC 8000X

1983年

1973年,一位名叫 Martin Cooper 的摩托羅拉工程師撥打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手機通話(與其當時的競爭對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進行對話)。十年後的1983年,摩托羅拉首次正式推出首部 DynaTAC,這是全球首部商用手機,重約800克,尺寸約25釐米(不包含天線部分),只能在電池耗盡前使用20分鐘。當時價值爲4000美元,是一款頗爲奢侈的商品。

電視劇《Saved By The Bell》中

Zack Morris 的“大哥大”。© Giphy

02

Motorola MicroTAC

1989年

這手機首次引入創新的“翻蓋”設計,可將“聽筒”摺疊在機身之上,爲整個1990年代的翻蓋手機外形樹立了標準。雖然如今看來依舊笨拙(長約23釐米,重約350克),這款手機是當時最小的手機,擴展了口袋便攜式手機的概念。

03

Nokia 1011

1992年

這是第一款大規模生產的 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手機。黑色機身尺寸爲 195 x 60 x 45 毫米,配有單色 LCD 屏和可擴展天線,內存可以容納99個電話號碼。大規模生產爲數字顯示屏高性價比消費型手機的市場鋪平了道路。在當時,這款尚未採用諾基亞的獨特鈴聲,該鈴聲於1994年推出。

上圖:©️Jjjjjohn;下圖:©️PixelPotato

04

Siemens S10

1997年

1997年,西門子發佈了第一款帶有彩色屏幕的手機 Siemens S10,屏幕可以顯示紅色、綠色、藍色和白色四種顏色。同年,西門子還發布了首款“戶外”手機 Siemens S10 Active,具有增強的防震、防塵和防濺功能。

05

Nokia 3210

1999年

這可能是很多人用過的第一部手機,也是最早在內部安裝天線的手機。至2000年其下一代產品 3310 問世時,這款手機共售出1.6億部,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它也是最早允許發送圖片消息的手機之一,但僅預裝了諸如 Happy Birthday 之類的圖像,這也是最早針對年輕市場推出的手機,屬行業首創,包含了3款遊戲。

06

Sony Ericsson T68I

2002年

這是當時功能最豐富的手機之一,帶有藍牙、IrDA端口、GPRS 3+ 1、三頻兼容性、可定製的單音鈴聲功能、WAP 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等當時的創新功能,並提供了一款簡單的位圖圖像編輯器,其夾式攝像頭相機作爲附件(MCA-25 CommuniCam)出售,使更廣泛的大衆市場開始對手機的攝像頭功能真正產生興趣。

007影片《擇日再死》中 James Bond

所用 Sony Ericsson T68i。© Digital Trends

07

Danger Hiptop / Sidekick

2002年

這款手機配備了2.6英寸可翻轉大型液晶屏和完整的 QWERTY 鍵盤終端,可以連接到互聯網,其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專用的應用程序,可以使用 SMS、Messenger、AIM(AOL Instant Messenger)等服務,被認爲是首款現代智能手機之一。

08

BlackBerry 6210

2003年

這是 RIM 發行的第十款 BlackBerry,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電子郵件,憑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出色的物理鍵盤,黑莓曾一直主導着智能手機市場,直到2007年蘋果推出 iPhone。

09

Treo 600

2003年

Treo 600 是 Handspring 開發的智能手機,在兩家公司合併後以 palmOne 品牌(後來的Palm,Inc.)出現。Palm 最初是掌上電腦 PDA 製造商,後來推出了針對手機市場的終端。它配備了自身的操作系統,具有現代智能手機的各種集成功能,例如相機、MP3 播放器和電子郵件,可以在通話時檢查日曆,直接從聯繫人列表撥號,發送電子郵件。

10

Nokia N95

2007年

這款手機當時被作爲“多媒體計算機”銷售,配備最新的智能手機功能,例如可以拍攝視頻的5百萬像素攝像頭,內置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配置了當時最大的2.6英寸顯示屏、藍牙文件共享、第三方應用程序,被認爲是移動電子設備的行業轉折點之一。

11

Apple iPhone

2007年

這是一部改變了一切的手機。從設計到可操作性以及功能,一切都與以往不同。用戶界面圍繞設備的多點觸摸屏構建,包括虛擬鍵盤,滑動和滾動取代了傳統的按鍵輸入法。初代 iPhone 樹立了行業產品設計的標杆,是名副其實的手機行業“遊戲規則改變者”。

點擊視頻播放:2007年,Steve Jobs 介紹初代 iPhone

12

HTC Dream

2008年

該手機於2008年推出,旨在向 iPhone 發起挑戰,這是首款具有 Android OS 的智能手機。最初爲使用物理鍵盤輸入字符的終端,之後隨着對Android(1.5版)的更新,還開發了可以使用觸摸面板輸入字符的功能。

13

iPhone 4

2010年

iPhone 4 於2010年首次亮相,它是一款纖薄的具有未來派外觀的手機,爲當時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機,還推出了蘋果新型的高分辨率“Retina顯示屏”,引入了多任務處理功能和全新 FaceTime 視頻聊天服務,也是第一款帶有前置攝像頭的 iPhone。在發佈一年內改進推出的 iPhone 4S 裏,添加了第一個智能私人助理 Siri。

Siri © The Guardian

14

Samsung Galaxy Note (original)

2011年

2011年,三星再次嘗試更大尺寸的手機 Galaxy Note,其5.3英寸屏幕被認爲是當時手機超大屏幕的代表,其特色還包括將一款名爲“S Pen”的手寫筆插入邊緣的小槽中,可用於瀏覽設備的用戶界面以及編寫或繪製此功能支持的應用程序。

15

vivo X50

2020年

這是世界上最薄的5G手機,機身厚度僅爲7.49mm。vivo X50 配備超感光夜景拍攝、智能運動追焦、三麥定位追音功能,X50 Pro 更是植入了“微雲臺”內置攝像頭,更好的影像功能順應了流媒體和動態影像在 5G 時代的大趨勢。R3 圓角矩形的攝像頭模塊外觀簡潔,貼合攝像頭矩陣的專業感,具有行業首創的雙色雲階鏡頭組設計。其中3款顏色採用 AG 磨砂工藝,底部鍍膜具有柔和光感。X50 Pro 採用 3D 柔性曲面屏及 COP 封裝技術,相較於傳統硬屏,在體積上更加輕薄。

;

點擊視頻播放:vivo X50 手機介紹短片

卷宗 Wallpaper*簡稱 W*

vivo X50 系列設計師 任安 簡稱 R

源自包豪斯與博朗的靈感

“少即是多”的踐行

“手機設計做了這麼多代,從早期功能手機(按鍵機)到智能手機,其實它本身的形體變化沒有給你感覺有特別本質的區別,還是方方正正,但是怎樣去做突破?怎樣打破現有的框架?其實我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突破空間。”

W* 在手機設計過程中,你的靈感源自哪裏?受過哪些人的影響?

R:我其實一直很喜歡博朗(Braun)的風格,在 Dieter Rams 的設計中,功能跟形式造型是合二爲一的,是很現代的一種風格;我個人也很喜歡建築師 Frank Gehry 做的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當然他也遭到過一些批評,但我佩服他可以把建築做成一個雕塑,非常靈動,擁有自己的語言;然後當然還有包豪斯,很理性,將功能跟形式合二爲一,這些對我自身的啓發都很大。手機設計做了這麼多代,從早期功能手機(按鍵機)到智能手機,其實它本身的形體變化沒有給你感覺有特別本質的區別,還是方方正正,畢竟是手持產品,但是怎樣去做突破?怎樣打破現有的框架?其實我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突破空間。

Dieter Rams 這是一位設計史上繞不開的人物,曾爲 Braun、Vitsœ 創造的經典產品,塑造了一個個工業設計領域的標杆。

Dieter Rams 提出的“設計十誡”劃時代地影響了包括蘋果、無印良品在內的衆多品牌。

他還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凝結爲一句話:“少,而精”(Less, but Better)。

W* 手機的產品設計是一個受很多現實條件限制的門類,要考慮到諸如量產、技術、硬件等各問題,具體需要在哪些現實框架上做設計?怎樣平衡審美跟功能?

R:這個問題我們每一代都會遇到,比如手機電子蓋的設計背後有運用鍍膜工藝,它的整個彎折是有限制的。頂部兩端的設計幅度沒那麼大,但如果彎度更大會讓頂部更窄,它本身的技術限制會讓我們稍微做一些妥協。外部的輪廓圓角也是因爲屏幕硬件的緣故,可以調整的空間不是特別大,包括裏面的黑邊,我們都會考慮到整個工藝成本的問題。設計的首版可能是我們最初想要做的等寬的樣子,但最後因爲技術的和成本等原因,我們會把設計做到一個比較綜合、平衡的狀態,但儘量還是保持與初衷一致。側面的設計也考慮到了生產,我們原本是想做一體化(unibody)的設計。最早我們還做過電子蓋和中框完全玻璃材質的預演,它就是一體的,拿上手特別像是鵝卵石。我們想追求刪繁就簡的設計,只保留必須的部分。當然目前來說,也必須做一些在設計上的妥協。

vivo X50 機身設計過程稿(上)與終稿(中),以及最終的 vivo X50 手機成品。

monogramnono族logo phone

從“山寨手機”到“設計驅動”

“當年的青花瓷手機其實也是因爲‘中國風’的流行,正是周杰倫那首歌流行的時候。然後功能手機慢慢轉向智能手機,扁平化設計開始流行,寫實的東西去掉了。所以我們找了一個點——‘輕薄簡潔’,一直走這個風格,也一直在做研究。”

W* 你從事這個行業多年,從早期中國整個行業“就是爲手機穿一個殼”到現在的“設計驅動”,中國製造的本土手機常常會被貼上“山寨”的標籤,包括現在流行的 logo phone,你對在中國做手機產品設計有何感觸?

R:作爲中國的設計師,特別是對於手機行業,是有很強的使命感的。考慮到手機作爲現目前整個國家大力推進 5G 的載體這一方面,也因爲這是未來將很常用的一個產品,與你的生活密不可分,它跟我們日常結合那麼緊密,上面的設計可能需要設計師傾入更多對人的關懷、對用戶的洞察,在風格上應該有更多與用戶的溝通,更深層次地瞭解需求。當它成爲個人物品的時候,就需要有個性的體現。從千禧一代到現在的Z世代已經變得很潮流化了,所以我們有嘗試放 logo,但不會盲目去做,包括跟 Alexander Wang 的合作,也是在考慮時尚潮流這個層面,所以跟他一起做這些潮流的東西,不僅僅以一個大 logo 的簡單方式存在,我們會做得更深入一些。

2019年5月 Burberry 韓國的首爾旗艦店被品牌新設計的 monogram 印花覆蓋。

2018年7月,Burberry 新任命的創意總監 Riccardo Tisci 公佈了該品牌最新的圖形標識,

圖樣與著名英國設計師 Peter Saville 合作設計,

Saville 曾幫傳奇唱片公司 Factory 廠牌的 Joy Division、New Order 等樂隊做設計,

也曾幫助 Raf Simons 重新設計 Calvin Klein 的新標。©️Burberry

在發佈塗鴉風格的“公共電視”GORE-TEX 襯衫與褲子套裝之後,

Virgil Abloh 爲其街頭時尚品牌 Off-White™ 發佈了一款全新 Monogram 風格工業大衣,印有整體印刷圖案,

呈現了看似規範化的美學概念,部分靈感源自各種化學和工業的標籤。©️ Off-White™

《No Logo》是 Naomi Klein 於1999年首次出版的代表作,後成爲探討全球化與反思全球品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之一。書中剖析了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的進程,對此現象提出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風潮將如何反撲。此書還促生了一個名爲“NONO”的新族羣,即遠離唾棄名牌,提倡迴歸純真的“新節儉主義”生活。

DISNOVATION.ORG 對中國製造手機的“山寨考古學”做了一項實驗性研究。

在過去幾年,這個機構的創始人 Maria Roszkowska、Clément Renaud 和 Nicolas Maigret

一直在悄悄地將外形怪異的中國手機收集回歐洲,這些手機有的可以作爲電擊槍使用,

有的被設計成可以用來點菸的草莓形象,有的可能由99%的塑料製成,

有的內置剃鬚刀、打火機、移動電源、視頻投影儀等設備,它們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售,爲滿足非常特定的市場需求。

它們是從“中國製造”的大背景中雜交誕生出的野生商品。

有不少評論認爲其打破了標準化西方技術進程的想象力,挑戰了全球手機產業中“黑色觸摸屏矩形”的壟斷地位。©️DISNOVATION.ORG

中國的手機是有一個產業作爲支撐的,手機的設計其實也受更大的社會文化影響。vivo 當年的當年的青花瓷手機其實也是因爲‘中國風’的流行,正是周杰倫那首歌流行的時候。然後功能手機慢慢轉向智能手機,扁平化設計開始流行,寫實的東西去掉了,所以我們就找了一個點——“輕薄簡潔”,然後一直走這個風格,我們其實也一直在做研究。

vivo X30 系列 Alexander Wang 聯名限定版

上圖©️Alexander Wang;下圖©️vivo

W* 在前期準備中,你們的調研所涉及的全球趨勢研究機構大概都有哪些?

R:在全球來看,其中一個比較大的趨勢機構是法國的卡琳(Carlin International),還有 WGSN,它相當於是一個非常專業、系統的趨勢研究機構,各大品牌都有在用它,它每年都會發布流行趨勢,包括服裝類、產品類的,還有每年的流行色(當然也有 Pantone 的研究)。但它只是我們前期研究的一部分,我們自己也會去做很多很細緻的研究,在做前期方案的時候,會去國內外各個設計機構做研究溝通、做 workshop。在做整個項目的之前,會有很多這種準備工作。一款手機相當於一個厚積薄發的產品,它的很多前期的工作可能不是特別顯性,但是我們必須做很多準備。

vivo 手機可靠性試驗室與東莞工廠,目前 vivo 的產品線中還包括主攻電競產品的子品牌 iQOO,以及 NEX、APEX 等系列。

W* 以一個全球與本土的視野來看,你覺得有哪些經典的手機型號在手機的發展史中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R:2004年摩托羅拉 V3,造型採用類似“刀鋒”的設計,將金屬風格與超薄形體結合,手機作爲通訊工具的唯一產品屬性發生了改變。外觀設計成爲吸引消費者購買的重要驅動因素;2007年 iPhone 誕生,它改變了未來智能手機的格局與玩法。手機設計在交互體驗維度上有了歷史性跨越。2010年 iPhone 4 發佈,設計上更趨於理性扁平的風格,而這一直影響到目前手機設計的形態。在這之後的2012年,vivo 推出了 X1,6.55mm 的超薄機身打破了手機厚度記錄,成爲當時最薄的智能手機,輕薄化隨之成爲行業追求的極致目標。

2004年,摩托羅拉曾發佈的超薄可摺疊手機。自推出以來的四年中,憑藉其時尚和未來主義的設計,在全球售出1.3億臺。

vivo 手機 X 系列的“超薄”迭代,輕薄是 vivo X 系列的 DNA。

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G手機是vivo X3(5.75mm),世界上最薄的4G手機是vivo X5Max(4.75mm),

世界上最薄的5G手機是vivo X50(7.49mm)。

一個限制最大設計門類的

團隊協作與技術“外援”

“從一開始會跟趨勢機構等做調研,然後有前端的團隊做支撐,之後我們的設計團隊會做很多概念模型,最終會選擇一個最極致的方案來做,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很多優化的工作。”

W* 請介紹一下這款手機的設計團隊吧,如何進行分工協作?如何與諸如 UI、前端等各部門進行配合?

R:我們整個團隊數十人,包含了造型、設計,然後有 CMF【color(顏色)、material(材料)與finishing(最終呈現)】的團隊。除了這三個大的團隊外,還有包括幫我們做外援配合的團隊,有一些做前期研究的部分,比如趨勢研究、技術路標、消費者深入研究等工作。我主要負責 X 系列的設計。其實,整個大的框架裏面還有 X 和 S 系列等。從一開始我們當然會跟趨勢機構等做研究,然後有前端的團隊做支撐,之後我們的設計團隊會做很多概念的模型,最終會選擇一個最極致的方案來做,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很多優化工作。

vivo 東莞總部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

截至目前,vivo年生產能力超過2億臺,銷售網絡覆蓋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活躍用戶超過3億。

手機對設計師來說是限制最大的一個設計門類,你可以發揮的空間不是特別的多。現在大家都要使用屏幕,所以整個體驗都是在交互裏面了,外觀上面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一個改變。手機這個產品很多時候是以技術來作爲一個大導向的,目前在做手機設計的時候,最重要的點還是攝像頭的部分,其次是後殼的設計,它裏面的 CMF 跟顏色是整個設計最感性的部分,顏色其實最能跟消費者建立起聯繫。在使用上,需要把功能融合到一個小體量的產品裏去,這點是最難的,比如專業影像如何找到平衡點,我們一直在尋找平衡。

流媒體大趨勢下

關於手機的已知與未知

“5G的速度帶來了社交網絡內容呈現方式的變化,流媒體和動態圖會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於移動設備上的影像功能要求也會變化,這也是X系列一直專注研究的領悟…… 最完美的產品就是你感受不到手機的存在。”

W* vivo X50 是一款爲 5G 時代打造的手機,你能展望一下這個 5G 時代嗎?對於“中國製造”的手機設計師來說,最需要考慮的是什麼?

R:5G 的速度帶來了社交網絡內容呈現方式的變化,流媒體和動態圖會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於移動設備上的影像功能要求也會產生變化,這也是 vivo X 系列一直專注研究的領悟。

moonmoons AR 是作曲家 Anna Meredith 創作的 AR 音樂體驗應用程序。

藉助增強現實與 Spatial Audio 技術,使用者可以通過在周遭環境的任何位置安置六個虛擬樂器揚聲器,

來自由構建音樂環繞聲,創造自己的聽覺體驗。

瑞典零售商 Carlings 發佈了一款增強現實(AR)技術 The Last Statement T恤,通過手機來顯示各種口號式信息,如政治宣言等。這件T恤由 Virtue 開發,若沒通過手機觀看,肉眼幾乎空白。但通過手機可以看到觀醒目的動態圖形設計,可以通過 Instagram 或 Facebook 等應用程序進行訪問,其原理與面部濾鏡類似。

vivo X50 手機攝像頭部分設計過程稿。

vivo X50 攝像頭設計終稿(上)

vivo 手機影像測試(下)

W* 如果你可以擺脫限制設計一款最完美的手機,它會是什麼樣子?

R:目前我覺得最完美的產品就是你感受不到手機的存在,可能包括攝像頭等很多東西都是隱藏掉的,它就融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Blade Runner 2049 © On the Screen Reviews

* ______________ 本文前半部分參考資料 Reference

① WIRED 日本版 2013年《攜帯電話の歴史に殘る

「世界を変えた」12臺の名機》

② Evolution of the Mobile Phone,

www.tigermobiles.com/evolution/#start

* 如無特殊備註,本期圖片由 vivo 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