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8日上午,筆者走進西劉村的“左岸春天月季園”,園主劉會能頭戴草帽,手拿膠帶,正和工人們一起將地裏的月季花摘去花朵,打包後裝車,準備發往菲律賓。”劉會能邊介紹邊從大棚裏拿出了一盆粉白條紋相間的月季花,笑着說道,月季花很嬌貴,市面上賣的品種買回家,沒多少時間可以養,而他的品種抗病性強,開花時間長,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喜愛。

劉會能在查看月季花長勢。 (張春濤 攝)

記 者 孫吉晶

寧海縣委報道組 徐銘懌

通訊員 張春濤

“‘80後’小劉種的月季走出了大山,還賣到了國外。”在寧海縣一市鎮西劉村多數村民眼中,這是件新鮮事。5月28日上午,筆者走進西劉村的“左岸春天月季園”,園主劉會能頭戴草帽,手拿膠帶,正和工人們一起將地裏的月季花摘去花朵,打包後裝車,準備發往菲律賓。

“這個月正是月季花開的時候,網上下的單子多,工人都得提前請來。”劉會能表示,最近一個多月時間,他陸續接到了國外客戶下的訂單。5月初,他剛給越南客戶發了5000株,這幾天,又接到了菲律賓客戶的訂單。

2009年之前,劉會能在寧波從事房地產銷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新型月季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前景廣闊,便萌生了種植月季的想法。當年5月,他在高橋鎮租土地種月季,並在互聯網上售賣,“左岸春天月季園”就是他淘寶店的名字,平均每天都有幾百單。2014年2月,劉會能返鄉創業,在一市鎮西劉村租了20畝土地種植月季。

在劉會能的花園裏,五顏六色的月季花競相綻放、爭奇鬥豔,空氣中瀰漫着花的芬芳,帶來美的感觀和享受。“這是藤本月季,那是灌木月季,是我花了兩年時間研發繁育的新品種。”劉會能邊介紹邊從大棚裏拿出了一盆粉白條紋相間的月季花,笑着說道,月季花很嬌貴,市面上賣的品種買回家,沒多少時間可以養,而他的品種抗病性強,開花時間長,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喜愛。

月季花怕病菌和暴雨,照顧不周就會得病,枯萎而死。劉會能剛開始養的時候,不知道治病的方法,月季花死了有六成。這次經歷讓他痛下決心,一定要改良月季品種,提高抗病性。

在不斷探索現有品種的基礎上,劉會能從網上收集資料、請教專家,並和園藝愛好者共同交流月季的種植技術,經過11年不間斷地雜交培育,如今,劉會能的月季花圃已有1000多個品種,擁有8畝大棚和30畝露天基地。“像‘回眸’這個品種,是用野生月季做親本雜交的,抗病性強,深受越南客戶喜愛。”劉會能表示,新培育的月季花能適應各種複雜環境,比如“賈博士的紀念”,原來一年只能開一季,經過雜交選育,現在它的後代一年四季都能開花。許多國外客戶第一次購買後,就會再次下單,成爲回頭客。

今年疫情期間,劉會能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向國外客戶推薦新品種月季,並告知養護的辦法,延長開花期。今年以來,他已賣出月季3萬多株,收入50萬元左右。

“雖然網上賣了很多花,但我希望更多的人來到現場欣賞月季花,打開線下銷路,也讓本地花友更直觀地感受現代月季的魅力。”說起未來,劉會能充滿信心。每年5月是月季花開的時候,也是“寧海白”枇杷上市的季節,他想成立一個月季觀光花園,與周邊種植白枇杷的農戶合作,採取“採摘+觀光”模式,讓前來一市的遊客既能品嚐白枇杷,又能觀賞到月季花的美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