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至今日,有關上證指數“十年不漲”、指數失真的問題被業內吐槽,不少行業專家建議進行修改。上證指數的加權方式是總市值加權而非流通市值加權,總市值加權就導致前十大成分股基本被傳統行業的四大行和兩桶油給佔據,使得上證指數嚴重失真。

【編者按】今年兩會期間,上證指數的編制方法的問題成爲熱議的焦點。衆所周知,上證指數發佈至今已有29年,即將邁入而立之年。時至今日,有關上證指數“十年不漲”、指數失真的問題被業內吐槽,不少行業專家建議進行修改。

針對這一問題,上交所近日回應稱,上交所始終關注市場關切。下一步,上交所在研究上證綜指編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時,將充分聽取市場各方意見並借鑑國際最佳實踐經驗,在修訂指數表徵功能的同時,應儘量保證與現有指數無縫銜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

上證指數“失真”的原因是什麼?A股“十年不漲”是投資者賺不到錢的原因嗎?如果要調整上證指數的編制規則,該怎麼改?騰訊財經推出《“滬指失真”系列解讀》,本文是系列解讀的第三期。

最近,有兩個重要的指數都在醞釀有史以來的最大調整。

一個是港股市場的恒生指數,一個是A股市場的上證綜指,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大盤”。據透露,上交所正在考慮對其基準指數進行30年來的首次調整,以更好地反映中國日益增長的高科技經濟。

兩大市場歷史最悠久的指數爲何同時修改編制規則?修改後會有何新變化?這是我們的歷史投資機遇麼?今天老司基就來聊聊這個熱門話題。

十年不漲的滬指有救啦?

10年前,2010年5月28日,上證指數收報2655點。

10年後,2020年5月28日,上證指數收報2846點。

果然是十年來穩得一比哈,基本就在原地打轉,連3000點都成了回不去的高山。

在剛剛結束的2020全國兩會上,有代表指出,滬指編制方法有待優化。這一聲音,引起了不少業界的共鳴。畢竟,滬指十年徘徊在2800點的老梗早已被衆人嚼爛。

尤其是與國內GDP增速相比:2000年中國GDP突破10萬億元,2019年已達99萬億元,漲幅約10倍;而上證綜指在2000年就已經達到2000點,2020年卻在2800點徘徊,漲幅50%都不到。這太不科學啦!

上證指數爲何十年不漲呢?其實跟該指數的編制有很大的關係。

一是,加權方式不適合國情。上證指數的加權方式是總市值加權而非流通市值加權,總市值加權就導致前十大成分股基本被傳統行業的四大行和兩桶油給佔據,使得上證指數嚴重失真。實際上,四大行和兩桶油的流通市值非常少,這些股票基本也漲不動,上證指數長期走勢也很難看。

Wind數據顯示,上證A股前40名權重股的總市值約爲19.11萬億,佔比接近50%。其中,多數以銀行、保險、基建行業個股爲主。從上證指數最新的行業權重來看,金融行業一家獨大,佔比高達31.2%;工業佔比16.2%,爲第二大權重板塊,兩者合計佔比近50%。代表新興成長的信息技術佔比僅爲8.1%,醫療保健佔比才5.5%。

近十多年裏,國內經濟加速轉型,早已從傳統基建往以互聯網爲首的新興產業方向發展,但滬指編制卻仍被傳統行業的市值作爲權重,這是失真的最大問題所在。如果上證指數按照流通市值加權,那麼科技、醫藥、消費都可以獲得更多權重,而金融、工業、能源權重則會相應減少。

二是,納入新股的時間太快。A股目前是覈准制,新股上市一般都是連續N個漲停板,而上證綜指就是等新股上市第11天的時候將其納入,激情過後就一地雞毛。據中泰證券統計,近5年新股上市後平均連續9個漲停,而滬指以次新股第11個交易日的股價計入,大概率會高位站崗,後續股價的回調無疑對指數拖累明顯。最典型的栗子,莫過於中石油,2007年11月股價從48元高位滑落,現在跌得連零頭都不剩。

國際上的通常做法,一般是等新股上市12個月後才納入指數(除非滿足快速納入的條件),顯然指數觀望一段時間再考慮納入,要更聰明。

三是,沒有合理退市制度。有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底,滬市累計僅退市上市公司只有59家,目前上證綜指裏還有ST、*ST股票68只。目前上證A股中的40只迷你市值股,ST股佔據了半壁江山。

正是以上幾大原因,導致上證指數漲幅常年墊底。

老司基統計了一下最近10年來,各大指數的漲跌幅情況。截至2020年5月28日,最近10年漲幅最好的爲創業板指數,累計漲幅達到106.5%,其他各大指數的累計漲幅在27%-47%之間,上證指數墊底,漲幅僅7.17%。

恒生指數也要改規則!

近期,除了中概股迴歸的消息,港股最大的新聞,莫過於5月18日恒生指數公司同意,同股不同權以及第二上市公司被納入至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選股範疇。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美團、小米都將有望納入恒生指數以及恒生國企指數。

消息發佈後,截至5月20日,阿里巴巴漲幅超6.5%,美團點評和小米漲幅均超5%。今年以來,恒生指數下挫3800多點,下跌接近13.5%,南下資金的流入也超過了2300億人民幣。

最近中概股迴歸港股市場的預期也在增強。老司基覺得,中概股的迴歸可能會是一個趨勢,去年阿里巴巴迴歸只是第一個例子,最近我們看到網易、京東等幾家中概股已經開始相關的迴歸進程。

可能再過3年或者5年左右的時間,中概股裏面的一些優質中國資產都會在香港有二次上市的情況,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代表中國新經濟的龍頭公司進入到恒生指數,會體現出結構的優化,進而帶動整個指數的估值的抬升和長期表現。另外,由於這些優質資產的納入,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資金在香港市場加大配置的力度,有助於引領全球的資金往香港市場流入。

結語:

1、上證指數編制規則重新調整,已經刻不容緩,晚改不如早改;

2、上證和恒生同時修改編制規則,反應了中國新經濟的成長力量,爲我們今後投資指明瞭大方向;

3、如果上證指數修改編制規則成功,以後3000點咱們也許就一躍而過了哈。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