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 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大班,老師們卻只教了拼音和10以內的加減法,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

這又是我們父母對於孩子學習的焦慮的一種表現。

提出這個問題的背後,往往是因爲,我們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學習一開始成績就落下了,因此會有這樣的一個擔心。

我想起我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當時全班50多個同學,其中有十幾個同學,是沒有學拼音和10以內的加減法的內容,直接就上了一年級。而我們這個學校呢,又是重點小學,教學的速度和節奏會比較快,於是表現出來的話,這十幾個同學,他們起步會比其他同學會慢一些。

當時,這些孩子的父母也是特別的焦慮,但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一個學期,到了第2個學期之後,這種情況已經是大爲緩解。這一點可以從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方面就可以看得出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跟上了學習的節奏。

有沒有上幼小銜接的課,對於孩子們,實際上差別並不是太明顯。

說這個主要是想表達什麼呢?那就是我們現在孩子沒有上這些課,沒有學幼小銜接的訂,他可能會慢一點。但是,小學一二年級,本身就是一些基礎的課程,只要孩子習慣養成的好,那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就能夠跟得上其他的孩子。

那麼幼兒園老師爲什麼不教拼音而只教10以內的加減法呢?

這個是有政策要求的,之前幼兒園小學化的這種情況很明顯,但是這實際上對孩子的身心發育並不利。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孩子從出生到15歲之間,會經歷4個不同的智力發展階段:

1、感知運動智力階段,這是出生到18個月,這時候的孩子,更多發展的是感官與運動能力,這時候的孩子,主要學習和成長的內容,就是對自己身體的熟悉和運用。

2、前運算階段,從18個月後持續到6歲左右

孩子通過語言、模仿、想象、符號遊戲和符號繪畫來發展符號化的表徵圖式,他們的知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知覺。

這個怎麼理解呢?就是指,孩子在這個階段裏的學習,是通過模仿、用直觀的方式,比如圖畫、寫字等等方式來提升智力,但這時候他是無法瞭解爲什麼要這麼讀,爲什麼有這些數字等等。

3、具體運算階段,時間從7歲到11、12歲,這時候孩子開始知道一些抽象的概念,懂得了一些邏輯關係,所以,此時就是開始進行小學學習的適合時期。

4、形式運算階段,從青少年時期一直到成年,這個階段的孩子,智力開始密集交織,可以同時進行多項的思維活動。

所以,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我們就知道了,7歲以前的學習,最多就是讓孩子認識這些“畫”,但無法知道背後的關係。

學習拼音他們可以聽,但是要真正的掌握呢,這意味着他必須要真正的來學習。

幼兒園階段,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包括但不僅僅包括這樣的習慣:

專注的習慣;

動手的習慣;

有規律生活的習慣;

大小便自理、衛生的習慣;

如果父母真的很焦慮於孩子是否能適應,可以自己在家進行教授,但不用強求一定要學會,或者提出遠超出孩子認知能力的目標。

比如讀古詩,閱讀繪本,玩認字遊戲等等,這些都是用一種直觀的行爲,讓孩子對這些行爲,從陌生變得熟悉,從而在上小學時,能夠更快進入狀態。僅此而已。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