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新闻网讯 赖圣坊报道:6月2日,在上犹县陡水镇红星村书记廖开辉家中,香菇、笋干、蜂蜜等各类土特产堆成了“小山”,当地几名贫困户在这里分拣、包装。自国家鼓励消费扶贫以来,上犹县干部积极做好对接工作,当地企业广泛采购本地产品,对当地农业产业形成了有力支援。

客家新闻网讯 赖圣坊报道:6月2日,在上犹县陡水镇红星村书记廖开辉家中,香菇、笋干、蜂蜜等各类土特产堆成了“小山”,当地几名贫困户在这里分拣、包装。这批农产品被国家电投上犹江电厂订购,将作为工会慰问品发放给企业职工。

这是当地正在进行的“消费扶贫”新模式。企业从村里收购农产品,不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而且为农民解决了土产“无人问津”的难题,一举多得。

红星村的干部和群众正在给土产包装。

陡水镇副镇长、驻红星村干部吴骏飞说,一直以来,当地绿色健康的土特产销路难打开。特别在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更是困难重重,农民增收难成了干部的心头患。自国家鼓励消费扶贫以来,上犹县干部积极做好对接工作,当地企业广泛采购本地产品,对当地农业产业形成了有力支援。

农产品从“难销”变“畅销”,农民的劳动成果有了回报,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今年来,红星村新建新建1个食用菌车间,新增8户蜂农,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红星村驻村干部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产业促就业。农业产业延伸出的岗位,让当地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罗仕海正是其中一员。多年前,一场事故使罗仕海失去右手,其母本身患病,这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难。得益于村产业发展,罗仕海成为一名产品包装员,每月有固定收入,于2017年脱贫。

据悉,今年以来,红星村共销售香菇、笋干、蜂蜜等各类农产品1200余斤,销售额10万余元,带动40多人实现增收致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