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新聞網訊 賴聖坊報道:6月2日,在上猶縣陡水鎮紅星村書記廖開輝家中,香菇、筍乾、蜂蜜等各類土特產堆成了“小山”,當地幾名貧困戶在這裏分揀、包裝。自國家鼓勵消費扶貧以來,上猶縣幹部積極做好對接工作,當地企業廣泛採購本地產品,對當地農業產業形成了有力支援。

客家新聞網訊 賴聖坊報道:6月2日,在上猶縣陡水鎮紅星村書記廖開輝家中,香菇、筍乾、蜂蜜等各類土特產堆成了“小山”,當地幾名貧困戶在這裏分揀、包裝。這批農產品被國家電投上猶江電廠訂購,將作爲工會慰問品發放給企業職工。

這是當地正在進行的“消費扶貧”新模式。企業從村裏收購農產品,不僅能滿足自身所需,而且爲農民解決了土產“無人問津”的難題,一舉多得。

紅星村的幹部和羣衆正在給土產包裝。

陡水鎮副鎮長、駐紅星村幹部吳駿飛說,一直以來,當地綠色健康的土特產銷路難打開。特別在今年,受疫情影響,銷售更是困難重重,農民增收難成了幹部的心頭患。自國家鼓勵消費扶貧以來,上猶縣幹部積極做好對接工作,當地企業廣泛採購本地產品,對當地農業產業形成了有力支援。

農產品從“難銷”變“暢銷”,農民的勞動成果有了回報,村集體收入不斷增長,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今年來,紅星村新建新建1個食用菌車間,新增8戶蜂農,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紅星村駐村幹部查看食用菌生長情況。

產業促就業。農業產業延伸出的崗位,讓當地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羅仕海正是其中一員。多年前,一場事故使羅仕海失去右手,其母本身患病,這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難。得益於村產業發展,羅仕海成爲一名產品包裝員,每月有固定收入,於2017年脫貧。

據悉,今年以來,紅星村共銷售香菇、筍乾、蜂蜜等各類農產品1200餘斤,銷售額10萬餘元,帶動40多人實現增收致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