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於此,我們把向日葵元素運用並貫穿於畢業典禮活動的全過程,精心選擇了發生在學生身上或身邊的生活故事,再現了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同學、老師、家長之間的互動,把視頻、歌舞、音樂、吟誦、贈言、書寫明信片、走紅毯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隆重而熱烈的儀式典禮,記錄學生的成長節點,吸引學生熱情參與。“從一粒種子出發”畢業典禮活動主題應運而生,它向師生們和家長們表達了我們的教育觀:兒童的發展有着無限可能,兒童就在學校中央。

  “六一”兒童節,《湖南教育》推出策劃《以“童心”爲鏡——基於兒童視角的教育活動構建與實施》,分享教育者基於兒童視角的教育活動構建經驗、做法及反思,以期爲廣大讀者提供參考與借鑑。

  從一粒種子出發

  ——株洲市天元區新馬小學畢業典禮設計解讀

  馬克思主義思想家、革命家羅莎·盧森堡曾說:“一個匆忙趕往偉大事業的人沒心沒肺地撞倒一個孩子是一件罪行。”我們常常無情地“撞倒”孩子,其根本原因是我們不知道兒童是誰、兒童在哪裏。這警醒我們,在施教於學生時,要研究教育行爲的“兒童”屬性,當以明確的方向、篤定的目標、兒童的視角科學育人,不斷探索創新。

  下面以株洲市天元區新馬小學畢業典禮“從一粒種子出發”爲例,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

  一、主題確定:結合辦學思想,突出兒童中心

  確定畢業典禮課程主題時,我們做到“兩個結合”:一是結合辦學思想,表達辦學主張;二是結合學情特點,突出兒童中心。把畢業典禮活動的主題確定爲“從一粒種子出發”,正是“兩個結合”的思考與實踐成果。

  我校於2017年秋季開辦,學生入學後呈現了習慣差、見識少、不會交往、心理問題多、綜合素質較低等特點。爲改變這種現狀,學校搭建了全員參與的體育、勞動、藝術、生活、書香展示平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體育小健將、家務小能手、生活小達人、食堂小管家、種植小農夫、新馬小書蟲。通過開發實施《小農夫》《樟樹下》《新馬星秀》等校本課程、試點《國醫與生命健康》課程,有利於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孩子們“眼裏有光,生命有力,心中有火苗”的生命氣象在校園內開始舒展。他們正如一粒粒種子,汲取雨露精華與天地靈性,逐漸飽滿、落地、生根、發芽……“從一粒種子出發”畢業典禮活動主題應運而生,它向師生們和家長們表達了我們的教育觀:兒童的發展有着無限可能,兒童就在學校中央。它將鼓舞着一屆又一屆畢業學子向更廣闊的時空發展,直至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二、活動設計:濃縮校園生活,昇華美好情感

  設計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引領學生髮展,堅守兒童立場非常重要。在畢業典禮活動設計中,我們融入這些思考,形成了以下做法。

  基於兒童,濃縮校園生活。學校開辦第一年,《小農夫》校本課程的實施受到中高年級師生的喜愛。校園裏,老師帶着學生種植向日葵、蔬菜和中草藥,觀察植物生長變化,體驗播種、澆水、施肥、捉蟲、採摘等勞動過程。寒暑假,家長指導孩子在門前屋後種植花草、蔬菜,認識紫蘇、生薑、大蒜,瞭解決明子、薄荷等常見本草的寒熱溫涼,良好的勞動意識與勞動習慣、簡單的生活自理和勞動技能在實踐中得到培養。每到六月畢業季,美麗的校園中向日葵盡情綻放;每到九月開學季,向日葵果實累累。從播下一粒種子到收穫累累果實,學生真切體察到了天地對萬物的化育,感受到了“要想收穫,需先付出”的人生道理。基於此,我們把向日葵元素運用並貫穿於畢業典禮活動的全過程,精心選擇了發生在學生身上或身邊的生活故事,再現了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同學、老師、家長之間的互動,把視頻、歌舞、音樂、吟誦、贈言、書寫明信片、走紅毯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隆重而熱烈的儀式典禮,記錄學生的成長節點,吸引學生熱情參與。

  高於兒童,昇華美好情感。儀式感教育在人的成長中不可或缺,它外顯的是形式,內隱的是情感,甚至能夠教化人們如何處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我的關係,正如《禮記·學記》中所言:“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小學畢業典禮儀式應該承載什麼樣的情感?惜時、仁愛、感恩、傳承、立志……這些充滿溫度的詞彙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用它們串聯起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並通過回憶、感恩、傳承、送別四個篇章去表達、渲染、昇華、放大。

  第一篇章——回憶。背景音樂《光陰的故事》響起,電子屏再現從“新馬農村娃”到“新少年”的校園生活場景、畢業生參加《小農夫》勞動課程的感人畫面,現場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歡聲笑語,孩子們記憶的閘門被打開,他們五味雜陳的內心中充滿着對小學生活的無限留戀。

  第二篇章——感恩。首先,伴隨着歌曲《感恩的心》和學校舞蹈隊孩子們表演的手語舞蹈,畢業生代表畢恭畢敬地向培養他們的老師鞠躬、獻花,與朝夕相伴的家長、同學敬禮、擁抱,家長代表們向學校贈送畢業紀念牌匾。隨後,畢業生和家長代表發言,表達對學校、老師的感恩。接着,全場觀看事先錄製的學校領導、任課老師的畢業贈言,班主任代表上臺發言送上祝福,動情之處,幾度哽咽,孩子們也眼泛淚光。我們想傳遞的是:教育是成全,是師生、親子、同窗的相互成全。

  第三篇章——傳承。校長授畢業證書、書記贈送畢業禮物之後,校長髮表臨別贈言,背景音樂《放心去飛》縈繞會場。接着,畢業生向學弟學妹贈送向日葵及中草藥植物種子,詩歌朗誦《向日葵》響徹全場。我們希望,今天,生機盎然的向日葵種子已經種入師生、家長的心裏,他日,能夠開出生命的繁花,結出累累碩果。

  第四篇章——送別。全場合唱《畢業歌》,畢業生現場書寫“給二十年後的自己”明信片,投入學校特製的郵箱,放入學校校史館保存,然後與老師們在“駿馬行遠”寫真背景牆下擁抱道別、合影留念。最後,在老師們的目送中,孩子們挽着父母的手走過畢業紅地毯,走出美麗的校園。我們期待,美好的情感能夠陪伴新馬學子走向更寬闊的天地。

  雖然畢業典禮只有短短兩個小時,但這份美好的情感已經紮根在孩子的心裏。我想,“兒童視角”不應只是表面的尊重,其內核更應在對於教育價值的不懈追尋。

  作者:何利(株洲市天元區新馬小學)

  原文刊發於《湖南教育》6月A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