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是《甄嬛傳》中的果郡王還是《延禧攻略》中的傅恆,其實都是內心柔軟的好男人,雖然他們因爲家族、利益等等原因不能和愛的人在一起,可他們也並沒有因爲被算計而去虐待自己身邊的那個女人。愛一個人,就該好好保護對方,這纔是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浣碧對果郡王的愛雖不能說無私,但至少無害,她沒有因爲果郡王心中還有甄嬛而惡意傷害甄嬛,所以甄嬛才能夠一直成爲她的後盾,讓她在王府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在果郡王的心中有一點位置。

原標題:爲什麼說《甄嬛傳》中的浣碧比《延禧攻略》中的爾晴更聰明?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愛而不得,是這個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可愛而不得,也是每個人這一生中都會遇到的事情。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總是需要在失去和遺憾中不斷前行。

這種生活的常態雖然無奈,但也正常,只要我們盡力了,倒也不需要一直執念其中,因爲太過於糾結,不願放下,最終的結果可能不會太好。

就像是《甄嬛傳》中的浣碧和《延禧攻略》中的爾晴,她們都執念於不屬於自己的感情,爲了成爲人上人做了很多錯事,最終以生命作爲代價,終此一生。

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但因爲她的母親是罪臣之女,所以一直都是以甄嬛丫鬟的身份跟在她身邊。但她從來沒有停止過一顆“騷動”的心,總想能夠像甄嬛那樣飛上枝頭變鳳凰,完全忽略了自己幾斤幾兩,當皇帝譏諷她穿紅戴綠難免俗氣時,她纔看清了自己的位置。

在這時果郡王出現了,安慰了梨花帶雨的她,讓她的心馬上又不安分起來,殊不知,果郡王也不過是愛屋及烏罷了,他喜歡甄嬛纔會對身邊的貼身丫環格外照顧。

浣碧就這樣默默喜歡着果郡王,後來看到甄嬛與果郡王不能在一起時,便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之路,製造了“小像”事件,把自己硬塞給果郡王。

和果郡王在一起後,她雖然知道他的心裏一直有着甄嬛,可還是一心一意愛着他,雖然心機手段不如果郡王的另一個側福晉孟靜嫺,但最後仍然守着果郡王,生不能同衾死同穴。

爾晴的家世不錯,要比浣碧還好一些,而且富察皇后非常的信任和照顧爾晴,她在長春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爾晴並沒有滿足富察皇后給她的待遇,在她心中只有做主子纔是她內心真實的渴望。爾晴一開始是想做乾隆的妃子,甚至還不知羞恥地去勾引乾隆,但是所做這一切都是白費心思,乾隆根本就沒有對爾晴動過任何心思。

隨後爾晴就轉換了目標,找到傅恆。得知傅恆喜歡的是瓔珞之後,爾晴就耍起手段,利用乾隆和瓔珞的關係,爲瓔珞和傅恆設下一個圈套,最後不僅讓瓔珞受到了處罰,而且還讓傅恆乖乖娶了自己。

爾晴本想着嫁給傅恆後自己的好日子就要來了,但是從大婚當晚傅恆就開始冷落爾晴,不僅沒有碰過她,反而還躲去了書房睡覺。

爾晴因此而恨上了富察家,選擇公然給傅恆戴綠帽子,出軌傅恆的弟弟,還騙他說孩子是乾隆的。

後來她又故意在富察容音最絕望的時候去打擊她,完全不念及容音曾經對她的恩情,成爲壓死“白月光”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爲壞事做盡,所以她最後被灌入毒酒而亡,了結了她悲慘又惡毒的一生。

想一想,這兩個女人的一生,從未得到過愛與珍惜,始終在追逐着別人的腳步,真的特別不值得。可一切的一切,又都是她們自己選的,怪不得任何人。

但對比這兩個女人,我還是覺得浣碧要比爾晴聰明一些。

清醒理智VS不擇手段

浣碧和爾晴這兩個女人,都心氣很高,也很要強,她們從進宮開始就覺得自己和其他宮女不一樣,這輩子也不可能就隨隨便便嫁個侍衛,平淡一生,她們想要的,是攀龍附鳳,成爲人上人。

所以,她們都曾想過要嫁給九五之尊,奈何皇上對她們並未動心思,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王爺、將軍之類的人,雖然說是退而求其次了,但是對於她們來說,也是改變命運的一次冒險。

可是,浣碧比爾晴更清醒,在甄嬛和果郡王你儂我儂的時候,她雖然暗戀,卻沒有想過要搶奪,畢竟在這種情況下,她沒有什麼勝算。

直到最後甄嬛無奈回宮,和果郡王再無可能的時候,浣碧纔出手。這時候做這樣的選擇,也算是合情合理,畢竟果郡王不可能終身不娶,浣碧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她再不爲自己想辦法,果郡王就會在皇上的安排下另娶他人,自己也有可能被隨意婚配。

但是爾晴不同,她喜歡傅恆,想要嫁給他,沒想到魏瓔珞突然出現,讓她本來充滿希望的心一下子變得絕望,於是,她就設計陷害了傅恆和魏瓔珞,讓他們沒有了在一起的可能,還逼迫傅恆娶了自己。

這樣的做法,等於生生拆散了這對本可以在一起的情侶,和浣碧那種無奈之下的舉動,完全不同,所以她們最後的結局也完全不同。

女人可以勇敢追愛,但一定要時刻清醒,明白什麼樣的狀況下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有些東西值得你搏一搏,可有些東西根本就不能碰,分清楚狀況,你纔會有幸福的可能。

始終如一VS殘忍背叛

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一定會承受許多失望和無助,浣碧和爾晴雖然用手段得到了想要的人,但卻都沒有得到愛人的心。

可是,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浣碧就比爾晴要聰明得多,她在成功嫁給果郡王之後一心一意愛着果郡王,爲他操持家務,儘管浣碧知道在他的心中一直愛的人是甄嬛,但浣碧卻明白甄嬛是皇上寵妃,即便兩人相愛卻再也沒有機會了,自己纔是正正經經果郡王的側福晉,未來的日子還長,自己總會有機會。

也就是因爲這樣的努力,果郡王對浣碧一直都很尊重,甚至還有那麼一些愧疚。

可是反觀爾晴,當她想要和傅恆圓房被拒絕以後,就可以惡意報復,選擇公然給傅恆戴綠帽子,出軌傅恆的弟弟,她這樣把自己後路斷得徹底的做法,着實愚蠢。

不管因爲什麼而結婚,忠實都是最起碼的底線和標準,不愛了可以選擇分開,但不應該用背叛的方式來傷害對方,這樣的做法,絕不可以被原諒。

所以,在這一點上,浣碧就比爾晴聰明許多,她也比爾晴更讓人同情和喜歡。

用心保護VS肆意傷害

愛一個人,就該好好保護對方,這纔是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浣碧對果郡王的愛雖不能說無私,但至少無害,她沒有因爲果郡王心中還有甄嬛而惡意傷害甄嬛,所以甄嬛才能夠一直成爲她的後盾,讓她在王府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在果郡王的心中有一點位置。

可是爾晴呢,她從一開始就用卑劣的手段拆散了傅恆和瓔珞,之後不但沒有踏踏實實過日子,反而因爲愛而不得而懷恨在心,對富察家肆意報復。

她出軌了傅恆的弟弟,懷上了孩子還誣陷給皇上,還非常殘忍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剛剛失去孩子的富察容音。

這些事情,都成爲了壓垮富察家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成爲讓傅恆和她徹底決裂的導火索。

這樣看來,浣碧對果郡王的愛更真更純,她願意爲了愛他而保護他,就算暫時得不到他全部的愛,也可以默默付出。可是爾晴對傅恆的愛就帶着許多功利,得不到你我就要毀掉你,這樣的愛,真的太可怕了。

耐心等待VS急功近利

每個人都該爲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既然選擇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在一起,就該做好一生等待的準備。

浣碧面對着果郡王的不愛,沒有抱怨,雖然另一個側福晉懷上了果郡王的孩子她很不開心,但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害她。

可是爾晴對於傅恆身邊的侍女青蓮卻異常苛刻,不但暴打她致使她毀容,還趁着傅恆不在把她賣到了青樓。其實傅恆對於青蓮並沒有動情,只是因爲她常和瓔珞一樣叫自己“少爺”而產生了懷念。

這樣看來,浣碧在對待自己選擇的感情時,更加堅定,願意付出一生來等待對方看見自己,可爾晴卻從不願爲自己的選擇付出時間、精力,總是用殘忍的手段讓傅恆一次次失去。

難怪最後浣碧能夠以正妻的身份下葬,爾晴卻被灌下毒酒,她們的心地不同,對待愛人的態度也完全不同,最後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同。

其實啊,路是自己選的,跪着也要走完,不要總想着別人對不起自己,要先想想,你有沒有真正付出過什麼。

不管是《甄嬛傳》中的果郡王還是《延禧攻略》中的傅恆,其實都是內心柔軟的好男人,雖然他們因爲家族、利益等等原因不能和愛的人在一起,可他們也並沒有因爲被算計而去虐待自己身邊的那個女人。

對於這樣的男人,感動和和愧疚感纔是最有力的武器。如果給浣碧的時間再長一些,說不定她和果郡王也能夠終老一生。

所以我覺得,浣碧就是比爾晴更聰明,她明白女人要爲了自己的幸福去努力和爭取,但也要有底線和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贊同女人們勇敢追逐自己想要的一切,可還是想要告訴你,一定要儘量做對的事情,千萬不要總是想着報復,因爲你在害別人的時候,就已經傷到了自己。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盡人事聽天命,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一起做對的事,但如果你已經錯了,也就請不要再錯上加錯。

及時止損,任何時候都不晚,不管什麼時候選擇重新開始,你都還有幸福的可能。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