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畝產低於300公斤的低產田,氮肥施用每畝要控制在6~8公斤左右,最高不應超過每畝10公斤,氮、磷、鉀比應爲1:0.5:0.4。畝產400公斤左右的中產田,氮肥施用每畝要控制在8~10公斤左右,最高不可超過每畝13公斤,氮、磷、鉀比應爲1:0.5:0.5。

科學合理施肥是玉米獲得高產,提升玉米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施肥就是在一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下,爲栽培某種作物所採取的有效施肥措施。合理施肥的關鍵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儘量減少養分的損失,以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其提高產量和效益。

一、 提高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指的就是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養分數量佔所施肥料中該養分總量的百分比。目前,氮肥的利用率僅有50%上下,磷肥的利用率更是低於20%,因而,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發揮出肥料的最大增產效能還是有很大潛力的。

1 有機肥與化肥配合 以有機肥爲主,化學肥料爲輔,取長補短,可以充分發揮出這兩種肥料的特點,使改土與供肥、速效與遲效、單一養分與多種養分相統一,進而達到增進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2 氮、磷、鉀的配合 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都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利用的,當土壤中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種元素,即使其它的含量在多,也無法保證作物的生長發育。也就是說,再目前氮肥施用水平較高的條件下,磷、鉀肥的配合施用也不能忽視,唯有如此,纔能有效和充分發揮出氮肥的增產作用。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和加強各種微量元素的施用。

3 肥料的混合施用 肥料混合施用,不但同時可以爲作物提供不同比例的養分,在減少施肥次數的情況下,提高肥效。但應注意,不是所有的肥料都可以混合施用的,一定要根據肥料的性質來判定。

4 改進施肥方法 根據肥料的性質採用相符的施肥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比如,氮肥改作覆土深施,將氮肥和細土加入有機肥、磷肥、農藥等製成球狀肥施用,就能有效地防止氮素的揮發所造成的損失。磷、鉀肥採取早施,集中深施於作物根系周圍,既能提高磷、鉀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變,又可以加速土壤熟化。

二、 玉米高效施肥法

1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 玉米作爲高產作物,其產量水平的高低與土壤肥力水平直接相關,密不可分。在玉米高產施肥技術措施中,每畝有機肥的投入通常要高於3000公斤。在這方面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應大量積造秸稈肥,努力提高秸稈還田的數量好質量,積極推廣應用秸稈生物發酵技術和秸稈覆蓋技術;第二,有條件的地方應大力推廣畜禽糞便工廠化處理技術,加快發展有機肥料工廠化生產,提高有機肥的生產能力;第三,在基層政府的支持和農業技術部門的帶領下,從市、縣到鄉、鎮,積極爲農業生產提供更多的資源;第四,抓好過腹還田,積造堆肥和廄肥等,提供高質量的肥料。

2 穩定氮肥用量,合理調整施用期 就春玉米來說,一定要施好底肥,調控好追肥的用量。如畝產在500公斤以上的高產田,氮肥施用每畝要控制在8~12公斤左右,最好不要超過每畝14公斤,氮、磷、鉀比應爲1:0.4:0.5。畝產400公斤左右的中產田,氮肥施用每畝要控制在8~10公斤左右,最高不可超過每畝13公斤,氮、磷、鉀比應爲1:0.5:0.5。畝產低於300公斤的低產田,氮肥施用每畝要控制在6~8公斤左右,最高不應超過每畝10公斤,氮、磷、鉀比應爲1:0.5:0.4。氮肥追肥期在比例上,我省可佔到1/3,追肥要注重拔節肥、孕穗肥及粒肥。應積極推廣採用化肥深施技術,比如穴施、開溝施並覆土等技術方法。乾旱期和灌溉條件不足的地區,應依據土壤的墒情來確定追施期。

3 調控磷肥用量及氮、磷比 一定要依據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制定正確合理的磷肥用量。在高產田,最佳磷肥施用量應爲每畝5公斤左右,最好不超過每畝7公斤。在中產田,施用量應爲每畝4~5公斤,最好不超過每畝6公斤。在低產田,施用量應爲每畝3~4公斤,最好不超過每畝5公斤。氮、磷、鉀的比例應達到1:0.4:0.5。磷肥用在春玉米上一般用作基肥。磷肥施用應遵循深施和早施。

4 全面增施鉀肥 據試驗證明,單單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還不足以滿足玉米生長期對鉀素的需求,增施鉀肥效果更加明顯。要滿足玉米生長期對鉀素的需求,在高產田,最佳鉀肥施用量應爲每畝4~8公斤,最好不超過每畝10公斤。在中產田,施用量應爲每畝4~6公斤,最好不超過每畝8公斤。在低產田,施用量應爲每畝3~5公斤,最好不超過每畝5公斤。氮、磷、鉀的比例應是1:0.5:0.6。

5 補施微量元素 由於玉米品種和耕作制度的不斷改進,土壤中的養分狀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玉米缺鋅較爲突出。因此,一定要重視微量元素的施用。比如,在玉米浸種和包衣方面配合增施微肥;播種和苗期追施硫酸鋅。

6 推廣平衡施肥技術 推廣平衡施肥技術對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證玉米高產、穩產有着重要的積極意義。推廣測土配方,根據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結果,形成平衡施肥配方,生產專用肥,是保證玉米高效高產的重要途徑。

7 玉米的最佳追肥期 玉米追肥按生育期可分爲苗期、拔節期、穗期和粒期。苗期追肥指的是出苗至拔節期所追施的肥料;拔節肥也稱攻稈肥或者攻葉肥,指的是拔節後10天左右追施的肥料。穗期追肥指的是拔節後10天左右到抽穗前追施的肥料;粒期追肥指的是雌、雄處於開花受精到籽粒形成時期所追施的肥料。由於尿素的普遍應用,使氮肥的有效期延長,通常追肥都是在拔節期間進行,並結合封壟施入。

總之,玉米施肥技術應掌握以基肥爲主,種肥、追肥爲輔;有機肥爲主,化肥爲輔;早施基肥和磷、鉀肥,分期施用追肥的原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