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后,父母也须学习如何管教孩子的行为。要处理儿童的情绪问题,必先要了解构成儿童心理的要素,以下是父母影响孩子心理成长的五个因素:(1)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你的宝宝是否胆小如鼠,每逢见到陌生人便只懂躲在你的怀中?你的宝宝是否经常哭哭啼啼,任你如何逗玩,如何爱惜也无动于衷?你的宝宝又是否天生小霸王,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总是初则口角,继而动武?这些都属于宝宝的情绪问题。儿童是有自己的情绪的,而且,其情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有情绪的便不是乖孩子的表现,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情绪是人类对外界环境的不同反应,故此就算是小孩也会有情绪,这是自然而合理的。

儿童的情绪比较简单,伴随年龄的成长,简单的情绪才变得复杂起来。初生的宝宝大概只会有喜悦及不悦两种情绪,但当年纪稍长,他们会在开心时表现出好奇、快乐及有爱心,而在不开心时则会表现出恐惧、愤怒,甚至厌恶。情绪及行为是互相影响的,两者不能分开处理,因为情绪是通过行为去表现出来,而行为则是情绪的宣泄渠道。

1、父母影响孩子心理成长。要处理儿童的情绪问题,必先要了解构成儿童心理的要素,以下是父母影响孩子心理成长的五个因素:(1)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们这种愿望不可太切,记住,给孩子足够的发展,发挥空间,他才能找到自我。有时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不自觉的,只是潜伏在心内,但对孩子一些要求可能已造成一定压力。

(2)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是儿童安全感的源泉,如果父母终日吵闹不停,以致互不理睬时,子女会变成“磨心”,叫子女充作“传声筒”般的沟通工具,这是极不正确的做法。父母间的关系如果不和睦,就无法给孩子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离异家庭对孩子无异于剥夺童真。(3)父母的情绪状况如果父母经常情绪波动,也会令小孩子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而父母不当的发泄情绪,小孩子只会有样学样,胡乱地闹情绪,故为人父母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4)早期与父母建立的关系现代家庭中许多母亲外出工作,将幼儿托养于祖父母家中,甚至交由保姆照顾,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父母要注意,争取多点与幼儿相聚的机会,不要一星期才探望宝宝一次。而相聚时也多做点亲近的事情,例如帮宝宝冲凉、喂饭等,使宝宝不会当父母是陌生人。(5)对孩子管教的态度及方法一家人对小孩子的管教态度要一致,尤其是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协调。如家中有老人家的,也需要他们合作。很多家庭中祖辈对孙辈的态度采取纵容,导致父母夹在中间,两头为难。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与祖辈家长沟通,以形成一致的正确言行,有利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2、处理儿童情绪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1)认同小孩子的感受当小孩子闹情绪,我们不可以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判断孩子的情绪反应是否合理,应该以温柔及客观的态度去了解小孩闹情绪的原因,之后用简单的言语替孩子道出心声,例如:“跌倒是不是很痛?”“爸爸去上班是不是很舍不得?”(2)调节环境与气氛孩子闹情绪可能是对陌生的人与事物产生不安及恐惧,我们应该观察孩子怕什么,然后尽量移开那些使孩子恐惧的事物,也许,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能使孩子不害怕,但是,一旦发现他们感到害怕,父母要尽量把孩子抱在怀中,给予安慰。

(3) 利用想象力和幽默感,孩子们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急迫的欲望,比如刚上车就吃冰淇淋,有的孩子甚至会扔掉滚来滚去。这时,我们应该试着用其他有趣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引导他想象一些美好的事情,比如下车后马上吃他最喜欢的冰激凌,或者和父母一起吃更好的食物,让他冷静下来等待。(4) 鼓励积极的情绪发展是一种情绪抢劫,尤其是对儿童而言。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们需要有适当的情绪发泄。当孩子表现出不安、恐惧或愤怒时,家长应以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并消除刺激孩子情绪的因素。当孩子有不适当或过度的表现时,比如说脏话和打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责备和指导。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也能学会处理不同的情绪。

3、管教孩子行为的方法及程序。当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后,父母也须学习如何管教孩子的行为。行为管教是有方法可循的。首先,父母应该订立管教的目标,其中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分别。(1)短期性的目标是及时制止孩子的顽劣,危险或是不当的行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的。(2)行为管教的长期目标是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树立是非观念,并选择并作出正错的行为。之后,父母需要有原则和有系统地管教孩子,具体的管教原则如下:①嘉许适当地嘉许及赞赏孩子正确及良好的行为。②原谅要原谅孩子一些鲁莽、粗心及善忘等小过失,严厉的管教应该着眼于故意挑战父母权威及明知故犯的行为。

③配合不要急于求成,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对孩子行为的期望及需要他们遵守的规定,应该是配合孩子的年龄及其成熟程度。④明确期望不应太高,规定不应太严,而且应该清晰、明确及事先让孩子知道的。最好通过不直接的方式,拢个好机会明确地让他明白道理,理解后方能认同。⑤责备对孩子责备应该针对其行为,而不是他的人格及自尊,强烈的打或骂都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及学习对错。责备不能太过分,同时有的孩子懂事早,对做错事易产生自责心理,家长应注意的是不要让自责发展到自虐的程度。⑥身教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远比说教更能影响他们。

对孩子施行管教时,有以下六步:①保持冷静,先控制自己的情绪。②将孩子的情绪行为分开处理,先处理好情绪,然后管教其行为”③接受孩子所要表达的合理及适当的情绪。④制止及约束不适当的行为。⑤提醒孩子遵守父母事先订立的规定,及不遵守规定会带来的后果。⑥教导孩子正确行为的做法(提供选择,让孩子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