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徐崢的《人在囧途》爆笑上映,李安的《少年派》3D驚豔眼球,馮小剛的《1942》大腕雲集,而在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上映電影裏,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樣一部同年上映豆瓣評分8.4,電影女主角榮獲八個影后的電影—《萬箭穿心》。
故事根據武漢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90年代武漢一個普通家庭女人的悲劇。
在這個家庭裏,丈夫馬學武是一家國企的廠辦主任,妻子李寶莉是漢正街的一名小販。單位企業分房讓他們住進了新房,但自從搬家那天起,一系列的變故接踵而至:丈夫馬學武提出離婚、妻子李寶莉發現丈夫出軌……最終,丈夫馬學武在一系列的打擊之下選擇了自殺。寶莉的好朋友小景將這一切厄運歸結於他們住的新房子風水不好,稱之爲“萬箭穿心”。但是性格倔強的李寶莉不“信邪”,決心撐起這個家。故事最後,寶莉多年的付出換來的是爲死去的丈夫贖罪,考上狀元的兒子決心與她斷絕關係。女主角李寶莉可謂是真的“萬箭穿心”。
這是一部講述一個女人愛情家庭悲劇的電影,生動刻畫了時代大背景下女性角色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和意義。影片裏濃墨重彩地塑造了李寶莉這樣一個倔強性格的武漢女人。人們看着她的故事,一邊恨着她的潑辣不講理,一邊又爲她的堅韌和擔當所心疼。
所以影片中的悲劇到底爲何而生?
電影一開場,李寶莉便伴隨着粗魯的罵聲出場,她聰明能幹、精明潑辣,嘴上不給人留一絲一毫的情面,一副小市民的做派生動地展現在大家眼裏。而與她截然相反的便是她的丈夫馬學武,他爲人謙和、低調懦弱,在老婆面前唯命是從。
故事開頭因爲搬家而被李寶莉當着衆人的面辱罵不禁讓我們皺起了眉頭,這也爲故事後來的發展埋下伏筆。
故事裏,妻子李寶莉是整個故事的絕對主角,她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家庭命運的最終走向,舉報丈夫的偷情、在朋友面前羞辱丈夫,這些一點點生活的小事情堆積起來,最終下崗這個消息成爲了壓垮馬學武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在萬般心灰意冷之下選擇了自殺。
我們來分析一下李寶莉這個角色,作爲打拼在社會最底層,用心血來維持家庭的女人來說,她是偉大的;但是作爲一個體貼的妻子和溫柔的母親,她是不合格的。這也是最終導致李寶莉家庭悲劇的最重要原因,她的性格和行爲從一開始便註定了故事的結局。但是人本身的性格和脾氣不能與她生活的環境分離,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性格。
在李寶莉和閨蜜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對於自己正宗武漢城市身份的驕傲,對於丈夫農村出身的不屑一顧。這種心理的城鄉差別和階級歧視成爲她自信和驕傲的理由,但對比丈夫她知識和教養方面的落後,這樣身份的差異和知識的差異造就了夫妻的分離。
在這段關係中,丈夫無疑是弱的一方。他有主見,有擔當,但一直受制於妻子,或許他試過與妻子溝通,卻屢屢受挫,最終只好選擇沉默,這但種沉默就像是暴風雨前的寂靜。李寶莉雖然強勢,但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內心還是深愛着丈夫,但是丈夫早已在每天妻子的羞辱中磨滅了感情,決心要離婚,離開這個讓他總是抬不起頭的女人。作爲一個知識分子,他更渴望的是一個欣賞他的溫柔女人,在李寶莉的面前他很難找到身爲一個男人、一個丈夫該有的尊嚴。
馬學武這種心理的需求和不平等幾乎是中國社會比較普遍的家庭問題。伴隨着改革開放,家庭物質生活的進步和富足,人民的需求從物質需求轉變爲精神方面的需求,夫妻之前度過了安穩的生活,更加渴望的是精神方面的富足。因此夫妻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情感世界的崩塌是必然的。
所以,雖然李寶莉的家庭悲劇是一個特例,但是故事源於生活,她的性格悲劇和人生走向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就算丈夫沒有出軌、沒有自殺,兒子沒有與她斷絕關係,她的人生也不會是美的。因爲她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她的自以爲是,就像她一直都不理解丈夫提出的離婚和丈夫選擇的自殺。她雖然在生活中滿足了丈夫和兒子的物質需求,但是從精神層面,她從未真正考慮過他們所需要的,只是一意孤行地控制着身邊人,導致所有關係的破裂。
生活中,我們走在熙熙攘攘的市場裏,隨處可見這樣一個個李寶莉,他們穿着樸素,步履匆匆,會扯着嗓子做生意,用粗鄙的方式討價還價,會罵髒話,會不留情面的訓斥愛人和孩子,歲月早早的帶走了她們的精緻和青春,留下的是堅韌和粗鄙。
電影的最後,建建開着麪包車來接李寶莉,兩個飽經風霜的中年人走到了一起,車駛向依舊平淡的新生活,剛起步卻熄了火,李寶莉下車,罵了一句,推車,車在震顫之後開出畫面,車子就像我們的生活,熄火了推一推,還能開就還要繼續往前。或許寶莉離開家的那一刻,她才真的懂得了當年丈夫最後的選擇。
這部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沒有大明星,沒有大投資、大製作,但是關注市井生活,底層人物,帶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用極其生活化的鏡頭語言去塑造和描繪一些小人物。悲歡離合,起起落落,讓觀衆發自內心的五味雜陳。因爲他們就是我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