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馬往來的父輩們,可能沒少受過這條河流的恩澤,在弦子和鍋莊詞裏,對奶子河的讚美之詞不在少數。卡日神山不僅是奶子河周邊村落的主要神山,聽當地人說,只要生起信仰,誰都能得到他的眷顧。

深山下的母親河

被遊客稱作“香格里拉山”的一羣山,在當地人看來,都是一些需要隨時敬拜的神山,被村民們親切地稱作卡日神山。卡日神山不僅是奶子河周邊村落的主要神山,聽當地人說,只要生起信仰,誰都能得到他的眷顧。因此,在以前,能看見南來北往的過客向着卡日神山煨桑祈福。

外來人一看卡日神山,僅有一座山,且山體輪廓輕弱、植被稀疏,到處都是細碎的石子,並沒有多少令人悸動的震懾力。

只有在山頂的勁風中獵獵飄動的經幡、山間的煨桑臺和瑪尼石,才讓人覺出這些山丘已被封爲神山,必定有着隱祕的性格或身世。再去看山頂烏雲繚繞、鴉羣盤旋,似乎開始有了某種神祕的靈氣。

正在田間施肥的尼瑪大哥放下鋤頭,面向卡日神山說道:“這怎麼可能只是一座山呢!你仔細看看,卡日神山周圍,共有十八個兄弟神山,那塊白色岩石到這棵小柏樹之間是一座,那邊的煨桑臺到這邊的經幡之間是一座……”順着尼瑪大哥的指頭看過去,我頂多能夠認出三座稍微有些獨立的山體,實在沒法認全赫然在前的十八個兄弟。尼瑪大哥卻振振有詞,不由分說地指認到第十八座神山。

神山腳下設有衆多煨桑臺、經幡架和瑪尼石。旁邊有多處源頭汩汩冒水,水在一處窪地裏積流成湖,最後向着西北方向緩慢流淌,在地勢平闊的建塘壩子上,形成了一條寬闊的河牀。藏房、青稞架、牛羊和任意馳騁的馬匹,都圍着這條河流構成香格里拉的生活景象。

在香格里拉,這條河流像是一條遺留的線索,可以讓我們窺見香格里拉傳統的生活格局:一條河流自北向南橫貫半個草原,河流兩岸是黃牆木瓦的民居,成百上千的牛羊在兩岸豐饒的草甸上悠然徜徉。青煙苒嫋,羣禽繞旋,偶有商客趕着銅鈴清脆的騾馬,穿過村間的土路,在河邊的壩子上卸貨休整。河流的名字也被南來北往的異鄉人編進弦子或鍋莊詞裏,傳唱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建塘衆山有桂冠

並非人爲立桂冠

山頂桂冠爲天成

建塘衆水有奶子

並非舀奶灌水中

河面奶子爲天成

這條河流就是被香格里拉人尊爲母親河的翁瑪措。

小小的衆河之星

翁瑪措,藏語意爲奶子湖,在漢語中,慣用“奶子河”。發源於香格里拉松贊林以南的卡日神山下,流經措果龍、佐瓜村、旺池卡等三個村落後,最後匿跡在伊拉草原的廣大沼地裏。說是河,其實有點言過其實了,從源頭到入“海”口”,除了剛開始的一小段,並不具備作爲河流的條件。

在藏族的命名傳統中,對很多江河湖海要降格理解:被稱作河流的,可能是一條小溪;被稱爲海的,可能只是一面湖泊…… 如果把滇藏大地上的江河湖海按字面直譯過來,確實會讓漢語世界的朋友們感到費解,這僅僅是因爲兩種語言的外延差異所導致的。約莫六公里的流程中,奶子河河面多半是停滯不動的。凝滯的水面上要麼水草簇生、要麼覆滿厚實的水苔。甚至在有些地段,河水潛流在沼地下,僅露出一灘枯硬的水草,牛馬和豬羣泡在其中,雙眼迷離若有所思,提前享受着建塘高原無比珍貴的夏天。

奶子河不論再小,都應該被稱爲河流。在迪慶衆多大小不一的河流中,她恐怕是最負盛名的,她是衆河之星。人們對建塘的理解,多數是從這條河流開始的。打馬往來的父輩們,可能沒少受過這條河流的恩澤,在弦子和鍋莊詞裏,對奶子河的讚美之詞不在少數。

“建塘奶子河畔,不覺破曉見豔陽……”

類似這樣的詞,讓人對建塘草原無比神往。對草原或河流的美好想象,都被凝縮在幾行簡練的歌詞中。

是什麼原因讓她在迪慶藏族地區負有盛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哪一條是奶子河,但不會不知道香格里拉有一條河流叫做奶子河。或許是因爲那段關於奶子河的傳說。

話說倉央嘉措圓寂前,曾留下一首詩讖作爲尋認轉世靈童的線索:潔白的仙鶴啊,請把翅膀借給我,我不會飛得太遠,轉過理塘就飛回。

倉央嘉措圓寂後,人們根據這首詩讖,在理塘的一個普通人家找到了靈童,剛要公之於衆時,拉薩的某個權貴家族想把自家孩子推爲靈童,並設法迫害已被尋認的靈童。爲了躲避迫害,靈童母子翻山越嶺來到香格里拉,並寄居在松贊林寺旁邊的卡日神山下。過些時間後,當地村民同情母子倆衣食清苦的生活處境,每天輪流給母子倆送去一碗牛奶聊以接濟,但靈童每天只喝半碗牛奶,把剩下的倒在草灘上,並祈願乾枯的草甸上生出一眼泉流,以滋養一方黎民。之後,在靈童倒奶的地方,果然冒出汩汩清流,開始在草原上蜿蜒流淌,建塘草原上的人們,藉由這條河流的恩澤,過上了比先前更加美滿的生活。人們爲了銘記倉央嘉措的聖恩,把這條河流命名爲奶子河。

這是一則關於奶子河由來的傳說,與倉央嘉措的真實傳記很多部分是吻合的,但在傳記文本中,倉央嘉措前往避難的地方一般都認爲是康北德格。奶子河與倉央嘉措的傳說,似乎缺少必要的史料支撐。但傳說就是傳說,只要當地人確信,就不用過分講求證據。

傳統生活的博物館

奶子河上游,是最靈秀的,在我看來,這一段更像是香格里拉傳統生活的自然博物館。田地被籬笆圍着,籬笆旁邊佇立着古舊的青稞架,牛羣像從前一樣徜徉着,紅嘴鴨和仙鶴,或與牛羣一同歇息,或者在低矮的藏柳上棲息着。過河時,得走過村民放置在河面上的獨木橋。牧人拿上飼料來到河邊餵養牛羣,幫它們度過荒瘠的冬末。

山腳下,約有五處源頭。源頭周圍,有很多當地村民搭的煨桑臺和石塔,還有一簇香柏幼苗,其上纏滿了黃色的哈達。聽當地人說,是被活佛加持過的,不僅爲了源頭永不枯竭,也爲祈求風調雨順。對灌溉資源不算豐沛的建塘高原來說,農人最怕的還是發生乾旱,本來就只能收穫一季的農田,如果出現旱情,就白費了一年的功夫。聽措果龍村的尼瑪大哥說,上世紀九幾年時發生過一次非常嚴重的旱災,因爲當時沒有什麼抗旱技術,當地農民就跑去東竹林寺求助,寺院的喇嘛們用去幾天時間修法“祈雨”,最後在奶子河源頭放了一個寶瓶,之後旱情有所緩和。一直以來,奶子河源頭對當地人來說是神聖的,不通公路前,當地幾個村落曾經商量後,在村規民約裏明確禁止騎馬往來時,馬匹在源頭飲水。他們認爲這種行爲會招致旱情,甚至會導致源頭枯竭。

三十年前,香格里拉的旅遊事業還沒開始,奶子河周邊除了零星散落的民居,不見現今的繁華和擁擠。每至農閒或節慶時,幾個村落的婦女們會把衣物搬到奶子河邊,在河岸的草壩上洗衣服,田間的青稞架上,曬滿五顏六色的衣服,形成一道別樣的景緻。如果匆忙來往的商客趕上這種聚會,還能在河邊組織一場鍋莊和絃子舞會,通宵達旦地跳舞。有些男女在舞場中一見傾心,結束奔忙的生涯,開始在河邊過起平靜的生活。很多現今流行的關於奶子河的弦子歌詞,很可能是那時候留宿河岸的客人們創作的。

這是小街子村的斯那次裏說的,他已經五十七歲了,在松贊林的大殿前售賣酥油燈。談起奶子河時,他放下手頭正在擦拭的燈盞侃侃而談,一副述說不盡的樣子。他說小時候還能看見馬幫來往,一般都不會在河邊留宿,會趟河走到松贊林腳下的小街子村。作爲香格里拉的中心,那時候寺院腳下的村落是最繁華的,每當有馬幫過往,村裏的孩子們會跟着馬幫看熱鬧。馬幫們從漢地馱載貨物上來時,會在小街子村留宿幾日,之後把鈴鐺等騾馬的飾品寄存在村裏輕裝上路。等他們從藏地回來時,又把騾馬裝飾得非常漂亮,風風光光地趕往漢地去。

關於香格里拉的很多真實細節,都能在奶子河沿岸看到,人與自然、神靈、土地的相處方式,以一種不加修飾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泥沼與花海並存、仙鶴與土豬共戲,一切看着非常真實,這種真實裏夾雜過太多未經雕琢的美,比舞臺式的景緻更能勾人心魂。比如在河邊的荊叢中自在綻放的野花、練習奔跑的馬駒、收心做活的女人等,沒有絲毫造作和表演的意味。

Tips:

翁瑪措就在香格里拉市郊區,因爲不是一板一眼的景點,沒有專車去那裏,自駕是最好的出行方式。或者打出租車和滴滴,大約四五十元。如果體力好,還可以租自行車,欣賞到的風景當然更深刻。

文/此稱 圖/此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