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從高祖至太宗,一直在對外作戰,故國內尚武之風尤盛。至玄宗時,進入到了大唐向外擴張的鼎盛時期,整個社會都尚武、尚邊功。似乎你不會耍幾下大刀都不好意思講說自己是從“東土大唐”來的。而李白,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大唐“文武不殊途”的典範

經研究發現李大俠在詩作中對自己的武藝極盡誇耀之能事,可他的水平,當真就如他所講的是“獨步天下”?果真如此的話,第一名是誰?他的劍法又是師從何人?今天西奇妹就來講講李白的故事。

一:李白師從何人?

說到李白的劍術,不得不提一個人——裴旻

在唐文宗時期,人們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爲“唐代三絕” 。而裴旻更是被世人稱爲“劍聖”。

事實上裴旻也是唐代唯一得到朝廷認證的“劍聖”,他是有“執照”的行俠(由李唐皇帝御筆親封)。裴旻生活在唐代全盛時期的開元年間,曾經擔任過龍華軍使,出鎮北平,後來又參與了平定奚人和契丹、吐蕃的戰爭,官至左金吾衛大將軍。

▲李白是否真的劍法了得?

至於爲何推斷裴旻是李白的師傅,這是因爲一段史料,我們來看:

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

“常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

親們,這位“裴將軍”說的就是“劍聖”裴旻啊!據說李白經過他的指點,劍術大爲精進。所以後來人們都判斷既然師傅是天下第一高手,那麼李白自然是天下第二高手。至於李白是否真的拜裴旻爲師,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也不排除裴將軍是給李白面子才“收徒”。但如果真的李白連花拳繡腿都不會的話,我想裴將軍應該也不會破這個例來砸了自己的招牌。

二:關於李白劍法的文字記載:

1.李白自誇:

當然,關於李白的劍法,還是得從史料中去尋找證據。我們先來看看他自己是如何“自誇”的。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託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

李皓兄,你堂弟李白我功夫了得吧!但我更厲害的還在後頭!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接着的這一首《俠客行》,李白寫的不是他自己,但也有他“有感而發”的見聞,有映射他自己的成分在。我們接着往下看。

《與韓荊州書》: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

這一段是李大俠在向友人作自我介紹。可以看出劍術排在“文章”之前,是更令他得意之處。

▲李白是否真的劍法了得?

你們是否看出來了?按照李白的說法,曹植“七步一詩”,他“一步一屍”

這猶如“劍神”、“殺神”一般的描述,不排除浪漫派詩人李白將自己也一併“藝術化加工”了。要弄明白這究竟是李白在“扯淡”還是“事實”,我們得看看“別人眼中的李白”。

2.別人眼中的李白:

先看史料。

《新唐書•文苑傳》:“(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爲任俠。”

《新唐書·李白傳》:"喜縱橫術,擊劍爲任俠,輕財重施。”

《李翰林集序》:“少任俠,手刃數人。與友自荊徂揚,路亡權窆,回棹方暑,亡友糜潰,白收其骨,江路而舟。”

《唐故翰林學士李君墓碣記》:“少任俠,不事產業,名聞京師。”

雖然史料中並沒有正面去寫李白的劍術,但通過朋友們的描述,可以看出李白是真的“劍不離身”了。

▲喝酒,吟詩,舞劍,乃李白的三大愛好。

這其中自有背景原因:唐朝時期遊俠風氣極盛,尚武,尚邊功。而李白出身西域,胡漢民族混雜地區無疑更受這樣的環境影響。李白生性自由,在這種環境下沾染遊俠之風,實屬正常。而在李白早年飽讀詩書時,劍術就是他的“特長”(自述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長大後的李白辭別蜀地周遊全國,先後在:巴陵、揚州、蘇州、杭州、越州、台州、溟海、江西、汝海、襄州、江夏、嵩山、洛陽、太原、恆山、陳州、楚州、泰山、越中、幽州、魏州、汾州、華山、約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此時的他更是劍不離身,你要知道,在那個時代,野外仍有不少流寇與山賊出沒,周遊全國又平安歸來的李白,應該是有一定防身技能的

三:李白的實戰成績: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李白的實戰成績。

1.李白收徒:

李白有一首寫給友人的感謝詩,叫《贈武十七諤》。在這首詩的序中李白說他有一個門人,叫武諤,排行十七,由李白親自教授劍術,後成長爲一位“遊俠”。雖然武諤不愛說話但爲人卻非常義氣。聽說安史之亂爆發便前來找李白,要將李白的兒子救出來,這也讓李白本人非常感動,所以寫了這麼一首詩來感謝武諤。

從這篇作品中我們能看出李白已經在開門立派,傳授劍術了。當然,也不排除他的門人是因爲他的詩文來捧他劍術場子(笑)。

▲李白是否真的劍法了得?

2.李白戰績:

按照李白和其友人們的描述,他一生都在打打殺殺,還“手刃數人”。但他本人並沒有身負重傷或者殘疾的記載,這也說明他還是劍術了得的,起碼是身強體壯的

據其自述,他十五歲就在川西綿州一帶殺過人,而且沒有被政府追究責任。

長大後,又在唐都跟地頭蛇幹過羣仗,結果被弄進牢獄,寫詩求助朋友纔給放出來。

▲李白是否真的劍法了得?

在公元758年時,李白已經61歲高齡。當時的安史之亂已經在唐軍進行反攻的轉折點,心懷天下的李白聽說李光弼率軍準備平定臨淮。於是毅然報名參軍,希望以自己的文韜武略爲國效力。

但是畢竟他已經年老了,最終在路途中不幸病逝。

這位出生於西域的詩仙,最終倒在了江南的鶯飛草長中。

▲李白酒後舞劍。

難能可貴的是:李白爲世人留下的,除了詩,還有他一片報國的俠義丹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