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乒乓球隊在男單戰線出現崩盤,馬琳16進8輸給老對手瓦爾德內爾,王皓半決賽戰勝王勵勤後輸給了柳承敏、痛失金牌。此處沒有任何貶低王勵勤的意思——王勵勤的整體實力高於柳承敏,這是筆者也認可的,但競技場上的結果本來就存在許多意外,瓦爾德內爾當年6連敗劉國樑、從沒贏過,但後來也能扭轉局面,柳承敏這纔剛戰勝過王勵勤不久呢,怎麼能說他奧運會遇到王勵勤就必敗呢,對吧。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乒乓球隊在男單戰線出現崩盤,馬琳16進8輸給老對手瓦爾德內爾,王皓半決賽戰勝王勵勤後輸給了柳承敏、痛失金牌。比賽結束後,許多人對王皓的表現感到遺憾,同時認爲如果是王勵勤殺入決賽,那就一定能斬獲冠軍。

其實不光中國的球迷朋友這麼認爲,就是當年的韓國媒體也在決賽前認爲柳承敏“面對王皓顯然比面對王勵勤更讓人放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必須客觀評價柳承敏的實力——雖然不少球迷朋友都認爲柳承敏是曇花一現的選手,但他是真有兩把刷子的。別的不說,在那個年代能同時打敗王勵勤、馬琳、王皓3人的外協會運動員並不多,柳承敏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三大賽單打都有獎牌入賬,這戰績是非常不錯的。

許多人認爲王皓只輸過柳承敏1次,但實際上卻至少有3次,2010年的時候王皓還敗給了28歲的柳承敏,至於王勵勤、馬琳也都曾在2007年世界盃上輸給過對方,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柳承敏而言,二王一馬絕非不可戰勝的。

其次,就在雅典奧運會開打8個月前,王勵勤便在2003年底的乒聯總決賽上輸給過柳承敏(後來劉國正也輸了),當時二人激戰7局,最終大力以3-4遺憾敗北,連半決賽都沒打進。那一次國乒的主場(廣州)王勵勤也沒能拿下,誰敢說8個月後的奧運會他就一定能贏?

此處沒有任何貶低王勵勤的意思——王勵勤的整體實力高於柳承敏,這是筆者也認可的,但競技場上的結果本來就存在許多意外,瓦爾德內爾當年6連敗劉國樑、從沒贏過,但後來也能扭轉局面,柳承敏這纔剛戰勝過王勵勤不久呢,怎麼能說他奧運會遇到王勵勤就必敗呢,對吧?

最後讓我們回頭再看看柳承敏本人的看法——在雅典決賽前,柳承敏曾這樣說道:“王皓可以說是直拍雙面打法的第一人,雖然以前我一次也沒有贏過王皓,但我已經對王皓進行了很多研究,做了充分的練習和準備。我希望能夠把良好的狀態保持到最後,不讓大家失望。當然,能夠奪得奧運會金牌是我們每一個運動員的夢想。”

事實上柳承敏此前並非沒有贏過王皓——他曾在1999年的亞洲青少年錦標賽男單決賽中戰勝過對方,但那畢竟不是常規成人賽,層次太低;再加上後來幾年柳承敏對王皓一路潰敗,所以他自己也沒把小時候的贏球當回事。

一般認爲,柳承敏作爲日直單檜打法選手,本身並不懼怕力量型選手,而王勵勤恰恰就是這種類型,所以二人若是在奧運決賽相遇的話的確是勝負難料的,後來06年世乒賽團體、07年世乒賽單打雖然都是王勵勤取勝,但都打到了決勝局,贏得實在不容易。

結果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之一,以弱勝強、爆冷贏球的比賽也是對運動員頑強拼搏的一種激勵。換個角度說,如果每次比賽都是大家所預料的那樣、完全沒有冷門出現,那這樣的比賽真的有意思嗎?

沒有發生的事情都難以假設,現在我們只能說,04年奧運會上的柳承敏確實發揮得好,換誰上都可能敗給他。我們尊重王勵勤、尊重王皓,當然更應該尊重最後的冠軍柳承敏,他的勝利讓中國隊留下遺憾,卻也在乒壇歷史上留下了一場精彩而經典的比賽,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