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失去30年是僞命題?如今仍不容小覷,其實這30年在悶聲幹大事

這些年,中國的經濟不斷快速發展,趕超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的數據顯示,日本的GDP再度恢復至5萬億美元,達到5082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日本在最近20多年,GDP總量總是在5萬億美元上下波動。在過去的30年裏,中國的GDP都成功超越日本,因而“失去的30年”成爲了我國主流經濟學家經常用來描述日本的詞語。

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GDP總量爲30522億美元,人均GDP爲25359美元,到2019年這中間的30年,並不是經濟沒有增長,跟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相比,只是發展比較緩慢,增長的幅度較小,而且有個別年份出現衰退的現象。

單從數據上看,日本30年來經濟發展緩慢,說它失去了這30年似乎也沒錯,當時日本的很多產業都呈現出停滯不前的狀態,比如夏普的電視業務賣給了富士康、松下企業在賣資產、索尼快撐不下去了,日本世界五百強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日本好像將要垮掉了,因此就給人一種30年消失了的假象。

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正值瘋狂增長時期,隨着《廣島協議》的出現,日本開始迅速升值,日本企業開始向歐美、中國等多個國家瘋狂收購資產,這些收購的資產所產生的收益當然都流回日本國內。

直到1995年,美元兌換日元跌至80以下,漸漸地日元開始貶值,由於日本GDP以美元來統計的,匯率波動的幅度相當大,如果用日元來統計日本GDP,這30年來的經濟增速與歐洲發達國家相比,其實差距並不大。

事實上,這30年日本是在悶聲幹大事,有人是這樣比喻日本的,30年前日本就像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小夥,現在變成了一個力量增強的肌肉男。現在日本的經濟狀況挺強的,著名汽車企業豐田,大衆、奔馳、寶馬三個市值加起來都不如日本豐田,日本厲害的產業還不止這個,還有很多。總之,中國想要全面超越日本仍需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