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方此時發出威脅,其實真實目的不是爲了“東方之珠”,而是爲了保護包括滙豐在內的英國利益。看看英方這些動作,也就是英國沒有美國的實力,否則英方會比美方更加窮兇極惡。

  如今,英國方面感到痛苦的原因恐怕就是慾望和能力並不匹配。據媒體報道,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當地時間6月2日在下議院大言不慚地對華髮出威脅:你們現在還有時間思考,球現在在你們一邊,懸崖勒馬還來得及。否則,就將面臨反制。



  脫歐之後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希望能夠繼續享受優惠待遇的英國,如今還有這麼大的口氣,真是令人喫驚呢。不過,口氣不等於底氣。


  聽到拉布的強硬表態,類似於拎着大棒的武松冷不丁被一隻英國柯基犬狂吠。說句實話,英方在此時還喋喋不休,確實跌份兒。明知辦不到,還不甘心,世間的煩惱多源於此。


  當然,也不排除倫敦方面會狗急跳牆。英方如今的反制手段恐怕有如下幾種:


  1、針對部分港人,英方揚言擴大他們所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簽證權利,很可能是延長其居留期。當然,這也可以算作英國準備收割富裕精英層的一種企圖。問題在於,即便在英國國內也有反對聲,因爲地主家也沒多少餘糧,英國人的就業形勢也很嚴峻,不希望有人來搶飯碗、搶福利。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內閣又傳出消息,如果出現“二次冷戰”,不排除英國在5年內與中國的一個島建交,承認其所謂的“主權”。英方發現,靠一個破護照無法震懾大國,因此就要跟隨美國打這張牌。英方放出這個風聲,無非是在試水溫,也是在委婉地發出威脅。英方這種做法,既卑劣,又令人鄙視,更起不到任何作用。英方最好不要只是放風,如果真有膽量,就去放手幹,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2、英國7名前外交大臣向約翰遜當局施壓,要求號召G7(七國集團)共同建立一個聯盟,以應對局勢變化。這些人公然聲稱:英國作爲“前殖民大國”負有“特殊責任”。英方的確提出了一個“10國聯盟”的設想,即G7之外再加上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在這個小圈子裏建立包括5G在內的技術和設備替代“供應池”,降低對華依賴。


  問題是現在G7本身的作用已經很有限,連特朗普都公開承認了這一點,因此要拉上俄羅斯等國,而英國、加拿大等又不同意。西方國家對於G7如何擴大和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和矛盾,這個問題不解決,英方的提議恐怕都沒有機會提上議程。更何況,德國作爲歐盟的代表,不贊同對華採取制裁手段。英國還是先去說服自己的盟友,再談下一步吧。


  3、英國還有一撮議員鼓動要採取激進手段,包括金融制裁、限制學術交流、限制華爲等。問題是,英國能用的招數基本已經用盡。譬如在美方壓力下,英方很可能在7月份決定縮減華爲在英國5G市場的參與度,實際上就是變相出臺了禁令。


  如果英方匆匆忙忙的跟隨美國打壓華爲,等於憑空失去了一個籌碼。英國保守派議員已經推動在2023年前將華爲從電信基礎設施中移除。現在英國手裏還有什麼牌?捏着34567這樣的電話號碼,能管得上誰?


  看看英方這些動作,也就是英國沒有美國的實力,否則英方會比美方更加窮兇極惡。1840年至今,英方的底色其實一直都沒變過。



  以英資滙豐銀行爲例,利用東方之珠的金融中心地位,大發橫財,包括與恐怖組織、販毒集團進行大量非法交易,幫助富裕客戶逃避稅收,還泄露客戶信息。這些把柄被美國人握住之後,爲了獲取寬恕,滙豐出賣了自己的客戶華爲,幫助美方針對華爲進行所謂的“調查”。滙豐不但中止了與華爲的合作,還罔顧誠信和保密原則,將華爲的相關資料交給了美方。


  實際上,滙豐成爲西方打壓華爲和遏制大國崛起的工具。儘管90%以上的業務依靠中國,但高階管理層幾乎都是英國人,滙豐實際上爲西方的利益服務。這是典型的“喫飯砸鍋”、賣華求榮。可以說,滙豐是不折不扣的“兩面派”。如果一條路走到黑,必將遭遇摧毀式打擊!


  英方此時發出威脅,其實真實目的不是爲了“東方之珠”,而是爲了保護包括滙豐在內的英國利益。夜路走多了,自然會心虛。


  侵佔“東方之珠”100多年,英國從這裏掠走多少財富,恐怕很難說清楚。不過,從英方如此不甘心、不服氣的態度來看,這個數目肯定相當驚人。以至於23年過去了,英國依然爲失去這隻“能下金蛋的母雞”而沮喪和苦惱,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英方不斷插手這塊前殖民地的事務,不斷搗亂,不斷製造麻煩。


  港版國安法的出臺,勢必將終結這一切亂象。英國也不得不順應大勢。拉布裝模作樣的威脅之後,又開始放軟話,承認不尋求阻擋大國崛起,承認要在貿易和氣候等方面尋求合作等等。


  雖然重拳出擊的架勢已經擺好了,可惜如果全盛期的“大英帝國”是虎的話,英國如今的身板已經縮小爲鼠。儘管還要學虎嘯,但發出的聲音卻是“吱吱吱”。



  逐漸在西方被邊緣化的英國,如果稍有悟性,就應該放棄毫無效果的發難,接收成爲一個“中等強國”的現實,否則受損的是英國逐漸癟下去的荷包。作爲一個老牌帝國,英國淪爲美國的跟屁蟲已經很可悲,更可悲的是拒不接受現實,反而要縮到自我陶醉的硬殼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