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釜山,不熟悉的語言障礙,充滿挑戰的設計課程,不同的文化習慣都是一個個小困難,都會化作繁瑣和眼前的苟且。每天元氣滿滿的面對,眼前的困難不再是苟且,而是對未來的期待,是一場盛開的開始,是一場全新的旅程,是一場詩和遠方的約會。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陳虹霖
多年前,高曉松說了一句文藝的話,“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眼前的苟且,是我們每日繁瑣的工作和學習,是我們日復一日重複的昨天。詩和遠方就是我所期待的一座未知的城市、一片遼闊不見邊際的海、一段充滿驚喜和冒險的旅程。
2月,作爲交換生來到了春暖花開的釜山。到過哈爾濱的索菲亞大教堂,到過西藏缺氧的天空,到過三亞清澈的海,到過杭州的西湖。以前每到過的一個陌生城市如同久違的重逢,不留下一點痕跡的來去自由,沒有不捨的情緒。來到釜山卻產生了從所謂未有的感覺,我的初來咋到已經註定成爲不久後的離開,彷彿輕描淡寫的遇見就意味着割捨不得的離別。
如果問我要怎麼丈量一座陌生的城市。我的回答是腳步和眼睛。每到一個新的地方,總是喜歡隨心所謂的步行暴走,不識別東南西北的南方人,有時候靠着手機導航尋找嚮往很久的目的地,有時候乾脆憑着感覺沿着路標遊蕩。
此刻,盤腿坐在汗蒸房的落地窗前,眼前就是一片遼闊的海。也許跟那些年看過的海不同之處在於這座海上的橋。一望無際的海教會我人生的渺小和孤獨,人類似乎擁有着無窮的智慧改造自然和改變世界,然而在時間的長河裏不過是瞬間即逝的煙火般寂寞孤冷。眼前海上的這座橋似乎在告訴我,在孤獨中學會有所期待,如同來來往往的車輛似乎載着牽掛與希望在橋面上飛馳。海邊時而自由翱翔時而閒庭信步的海鷗也是這座城的主人,盡情享受着海的包容。
這座城,處處都是詩,帶來太多驚喜。一個人走出地鐵口,還未來得及打開地圖導航,抬頭間卻望見期盼已久的甘川。興致勃勃來到海邊,誤把已經熄燈的釜山港大橋當作廣安裏大橋,略遺憾離開的路上卻不期而遇了夜空中繁星閃爍的廣安裏大橋的真身。
這座城,給了我太多的驚喜。在這裏遇見的陌生人,一定是上天的一場恩賜。在小巷中迷路時,遇到了指路的大媽;在洗手間着急整理衣服時,遇到了主動幫我係上風衣腰帶的小姐姐。有時候,我會陷入困惑,隨着自己的改變,遇到不同的人會有一場怎樣的對白。有時候,我會害怕,不知道自己是否一直能有這樣的熱情。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的簡單是因爲閱歷的不夠還是天生的蠢萌。其實更多的時候,我還是選擇簡單的生活。寧願相信每個人都是真心的。
一直想用特別的方式來記錄對一座城的印象。可似乎每次只是掏出手機定格眼前的一瞬間,偶爾有了興致拿起畫筆速記。誠然,影像能夠保存記憶,而真實的美,只有親眼見到的那一剎那的心動。不知道文字會不會是特別的方式,讓我封存偶爾遇見的心動。
來釜山的12天,彷彿是世外桃源的12天。習慣了Wifi相伴的我,在這裏常常沒有信號。習慣了熬夜畫圖的我,在這裏常常早早入睡。偶爾也會想起自己該寫的論文,還有別的該做的事情。可是這裏太美,美到忘了太多事物的存在,只想靜靜地發呆放空。
來到這裏,除了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豁達,也應沉下心回到該有的學習狀態。學習是一件廣泛的事情,不止是每天刻板背誦課本的知識,而是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去感受茅塞頓開的明朗。學習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不是每天遊山玩水就能有所成就,而是一字一句的斟酌和理解。學習是一件堅持的事情,不是斷斷續續打雞血的熱情,而是一以貫之的堅守。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在各自的分叉路口上,每個看似不經意的選擇都是多年之後的因果聯繫,就像海邊不起眼的沙粒是在海浪反覆沖刷之後才能與你相見。
在釜山,不熟悉的語言障礙,充滿挑戰的設計課程,不同的文化習慣都是一個個小困難,都會化作繁瑣和眼前的苟且。每天元氣滿滿的面對,眼前的困難不再是苟且,而是對未來的期待,是一場盛開的開始,是一場全新的旅程,是一場詩和遠方的約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