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這一天開始,薩哈夫幾乎每天都會在新聞發佈會上痛罵美國人,說美國的行爲是\"無恥的侵略\",並且時常用罵人的語句問候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和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他們冠以\"傻瓜、小丑、流氓\"等侮辱性字眼。當美國部隊進入巴格達時,薩哈夫依然主持着新聞發佈會,並且胸有成竹地說道:。

薩哈夫是伊拉克戰爭中所湧現出的一位明星人物,身爲伊拉克新聞部部長,他可謂盡職盡責。每每召開新聞發佈會,他都會先將美國罵得狗血淋頭,然後不切實際地吹噓一番伊拉克軍隊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在每次發佈會上,他都會留下不少\"名言金句\",至今,爲人們所津津樂道。

薩哈夫的故事還要從2003年3月20日,美軍正式向伊拉克發動空襲講起。
從這一天開始,薩哈夫幾乎每天都會在新聞發佈會上痛罵美國人,說美國的行爲是\"無恥的侵略\",並且時常用罵人的語句問候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和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他們冠以\"傻瓜、小丑、流氓\"等侮辱性字眼。

當記者提問,作爲新聞部長,如此話語是否有失體面?薩哈夫強硬地回答:
\"我也很不願意用這樣的字眼去形容他們,但是他們用導彈去傷害我們的百姓,所以這樣的辱罵還遠遠不夠\"
當美國部隊開始進行地面行動,伊拉克軍隊節節敗退的時候,薩哈夫無視戰爭發展的局勢,自信的說道:
\"戰鬥非常順利,真主將保佑我們取得最後的勝利\"

當美國部隊已經兵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時,薩哈夫十分輕鬆地說道:
\"如果他們進入到巴格達,那麼將會有子彈和鞋子迎接他們。\"
當記者問道,薩達姆是否已經逃跑了的時候,薩哈夫非常肯定地說道:
\"我在這就是要告訴你,薩達姆依舊還在,小布什纔是戰爭罪犯,他必將受到最終的懲罰。\"
當美國部隊進入巴格達時,薩哈夫依然主持着新聞發佈會,並且胸有成竹地說道:
\"是我們故意把美軍放進城中的,爲的是更好地消滅他們,斷了他們的退路。\"
而此時,美軍距離薩哈夫主持新聞發佈會的演播室僅僅只有不到四百米。

一枚炮彈落在演播室門外,引起了記者的一陣慌亂,只有薩哈夫依舊鎮定自若:
\"對不起,爆炸聲打擾到了你們,這是我們的軍隊正在對付美國的惡棍的聲音。\"
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夏天,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歡每天在電視機前看到薩哈夫,喜歡聽到薩哈夫說話,薩哈夫那不切實際的話語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好戲總有落幕的時候,最後一場新聞發佈會開完以後,作爲伊拉克此時唯一留在巴格達的高級政府官員,薩哈夫旋即被美國逮捕。
實事求是說,薩哈夫是一個愛國者,也是一個可憐人。
作爲一國的新聞部長,薩哈夫盡最大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儘管今天看來,他的言行讓人發笑,但是他用自己最誇張的語言,讓美國和美軍一頭霧水。
在輿論戰場上,薩哈夫用他的伶牙俐齒讓美國不知所以,他口中的消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確起到了延緩美軍作戰的效果。

有證據表明,美軍在兵臨巴格達城下之時,可能是因爲薩哈夫在發佈會上所放的\"煙霧彈\"的原因,所以沒有立即進攻巴格達,而是休整了一天,儘管這一天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什麼,但是客觀說明,薩哈夫工作的成效。
在巴格達即將陷落之時,伊拉克政府中只有薩哈夫一位政府的高級官員留了下來,他在自己的新聞戰線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才投降美軍。

美國對於薩哈夫的興趣並不大,在他們看來,薩哈夫是伊拉克政府中的邊緣化人物,他根本就不能算作伊拉克政府中真正的高級官員,因爲真正的高級官員早都已經逃跑了。
在經過簡單的詢問之後,這位被美國譏笑爲\"小丑\"的薩哈夫被釋放,幾經輾轉,他到了阿聯酋的迪拜,在那裏定居。
有賴於多年的新聞工作,薩哈夫和阿拉伯的半島電視臺有着深厚的友誼,靠着在電視臺做新聞解說員的工作,薩哈夫衣食無憂。由於自身的新聞價值,他更是多家電視臺的座上客,都希望他能夠發表關於新聞的評論。

薩哈夫對於當年他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話語曾有過具體的回應,他說自己作爲一名新聞部長能瞭解的消息其實很有限,在最後的幾天,自己已經與政府失去了聯繫,只能根據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去發表有利於伊拉克的言論,無論語言有多麼誇張,那都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
但他同時說,自己對於美國的痛罵是有根據的,他們纔是真正的劊子手,而薩達姆不是,歷史會證明這一點。

過頭來,翻看薩哈夫當年的精彩語句,我們才發現,他所痛罵的美國或許真的有他所說的那麼不堪,1940年出生的薩哈夫,如今已經80歲高齡了,他依然還在繼續他的價值,偶爾出現在半島電視臺新聞評論節目裏痛罵美國,這也許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