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家長強制不讓孩子喫,那孩子只會更加好奇生餃子的滋味。但是家長明白的道理,孩子就一定會理解並接受嗎。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每個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所以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生活中,家長總是不斷地想辦法給孩子規避風險,讓孩子順順利利的長大。

  所以就出現了這種局面:

  當孩子想要學習點什麼時,家長直接否決,並告訴他這樣做很危險;

  當孩子想學吉他或者跳舞,家長看似語重心長的告訴孩子,學這些很浪費學習時間;

  當孩子喜歡上打籃球時,家長收起籃球告訴孩子,做習題纔是當下最應該做的;

  當孩子喜歡文科,家長直接告訴孩子選理科吧,理科的出路更加廣……

  有多少家長都在用這種方式幫孩子做出選擇?

  作爲一個過來人,家長明白許許多多的大道理,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眼下什麼纔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但是家長明白的道理,孩子就一定會理解並接受嗎?

  有一部分孩子會在父母這種干預下,開始慢慢變得叛逆,無論做什麼都要跟父母對着幹,凡是父母不允許的事情自己偏要做!偏偏就是不按照父母說的路走!

  郭凡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多年過去儲存了不少積蓄,家裏挺有錢的,許是多年做老闆的原因,郭凡的爸爸媽媽已經習慣了,用命令的語氣跟別人交流。每次回到家裏哪怕是對着兒子也是這樣子。

  雖然他們長時間不在家,但是隻要是在家就會跟郭凡發生爭吵,每次爭吵的原因都相差無幾,比如說:責怪郭凡又喫垃圾食品了,責怪郭凡不好好學習,考試又下滑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經常強硬的對郭凡說一些要求,比如:考試必須考到前幾名、必須考上重點高中、每天早上必須起牀喫早餐、晚上必須早點睡等。

  郭凡不止一次抱怨父母太過強勢,但是他們卻沒有一點要改變的意思。

  以至於有一次爭吵,讓郭凡積攢了許久的怨氣與委屈一下子爆發了出來!

  父母讓她好好學習,她偏要拿倒數第一!父母不讓她早戀,她偏要交男朋友!父母讓她好好喫飯,她偏要喫一大堆的零食……

  不到一個月,郭凡從一開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年,處處和父母作對。

  郭凡的媽媽看到她的變化,更是直接被氣得住進了醫院……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正是她們不停試錯的過程,只有讓他們對這種錯誤親身體會一下,他們纔會相信這樣是不對的。

  哪個有經驗的人不是在一次次犯錯誤後,才總結出經驗來呢?

  有時候,家長越想用道理說服孩子,孩子越聽不進去!家長越想用命令停止孩子的動作,孩子越想嘗試一番!

  時間長了,孩子慢慢的就形成了逆反心理。

  有的家長會問:“那我就該眼睜睜看着自己孩子往火坑裏跳嗎?”

  其實不是的,家長可以嘗試用這些方法讓孩子放棄!

  一、從小就培養孩子承擔錯誤的意識。

  假如媽媽煮餃子的時候,孩子非要鬧着喫生餃子,如果勸一遍不管用的話,不妨讓孩子咬一口,孩子嚐到不好喫的話,自然就不會再喫生食了。

  如果家長強制不讓孩子喫,那孩子只會更加好奇生餃子的滋味。

  二、多用實際行動說服孩子。

  假如在一件事情上跟孩子的意見不統一,孩子非堅持自己的態度,那家長不妨用更簡單的方法,來向孩子證明他的想法是不成熟的。

  三、日常生活中,多尊重孩子自己想法。

  不要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跟思路,只有家長在小事上足夠尊重孩子的意見,那麼將來孩子在大事上纔會尊重家長的想法。

  其實失敗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只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纔可能在失敗中總結出道理。

  別忘了,孩子只有在試錯的過程中才會慢慢成長起來,所以,收起那些過來人命令式的語言,換種方法,也許更能讓孩子信服。

  【文章寄語】:

  孩子還小,對這個世界仍抱有很多好奇,他想嘗試,父母不妨就放開手讓他去闖一闖,只要保護好他的安全就可以。

  要知道,一味地壓制或者強勢命令只會讓事情適得其反,孩子還會形成逆反心理。到最後,連親子關係也被破壞了。

  【題外話】:

  你是否是這種強勢的家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