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它指當夜的21~23時,地支命名是亥時。“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時,指每日的13~15時。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它與地理知識之間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1

什麼是十二時辰?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爲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爲子時,一至三點爲丑時,三至五點爲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地支與生肖?

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中國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時的次序。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分配於十二地支,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除了記年,十二生肖還有記時的功能。古人以這十二中動物的習性來爲分配格個地支, 例如:老鼠是夜間活動的動物,因此以子時(午夜11時至1時)配合鼠、兔在日出之時出來覓食,因此以卯(5時至7時)配兔,和當時農業社會的生活起居作息繫系相關。

△十二時辰制與十二生肖

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隨着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2

十二時辰與地理

子時(夜半)

23:00-1:00

“夜半”所指的時間是指前夜23時~本日凌晨1時(北京時間,24小時制,下同)。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子時。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這一自然現象變化的中間時段,而人們平素所說的“半夜”則是籠統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時間,其時間往往超出夜半的那兩個小時。

古代人們發現鼠類在夜間尤其是子時活動最爲頻繁,而且鼠類的體型在十二生肖中也最爲幼小,因此子時便與鼠聯繫在一起,成了“子鼠”,作爲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

丑時(雞鳴)

1:00-3:00

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段,即深夜過後的1~3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丑時。

醜醜是“扭”的本字,此時天地間似有一雙大手,正把夜幕與白天互相扭轉。牛在這時候喫完草,準備耕田。

寅時(平旦)

3:00-5:00

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矇矇亮的一段時候稱“平旦”,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說的黎明之時。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爲寅時,即每天清晨的3~5時。

此時,太陽雖還未出地平線,但遙遠的天際處早已顯現一線生機,老虎也蠢蠢欲動,是爲寅時。

卯時(日出)

5:00-7:00

“日出”是指太陽昇出地平線之時。用地支命名,爲卯時。這個時段指每天清早的5~7時。之所以稱爲卯時,這是因爲在古代,這會兒,官員們要上早朝、清點人數,稱爲“點卯”。

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辰時(食時)

7:00-9:00

食時就是古代中國人民“朝食”(喫早飯)之時,即每天的7~9時。以地支命名,稱之爲辰時。

傳說這是羣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

巳時(隅中)

9:00-11:00

臨近中午的時候爲隅中(臨近中午的意思),即上午的9~11時,用地支表示爲巳時。

臨近中午,豔陽當空,蛇正潛伏在草叢中,是爲巳時。

午時(日中)

11:00-13:00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即爲正午的時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時。這一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午時。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天宇之中,太陽高度角達一天中最大,太陽輻射最強烈。相傳這時候,動物們都躺着休息,只有馬還是站着的,所以午時是屬於馬的。

未時(日

13:00-15:00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時,指每日的13~15時。“日昳”的意義是,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以中天爲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

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癒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申 時(晡時

15:00-17:00

古代中國人民進餐習慣,喫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義即“第二次進餐之時”。這一時段以地支命名爲申時,它指每天的15~17時。

據說這時猴子的叫聲最爲清亮,是爲申時。

酉時(日入

17:00-19:00

“日入”即爲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古代中國人民用地支稱這一時段爲酉時。它指每日的17~19時。雞在此時歸巢。古時,人們又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爲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

戌 時(黃昏

19:00-21:00

指太陽落去,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即19~21時。用地支表示爲戌時。人們爲什麼要用“黃昏”來表示這一時辰呢?《說文》曰:“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併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狗。

亥 時(人定

21:00-23:00

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它指當夜的21~23時,地支命名是亥時。“人定”的意思爲: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的時候。

據說這時候豬睡得最香甜,發出鼾聲最響亮,是爲亥時。

3

中國古代時間的換算

古代有五更的說法,比如三更半夜、“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更”是古代對於夜的劃分,一夜有五更,每更大約兩個小時,因爲彼時用鼓報時,所以五更也被稱爲五鼓、五夜,對應的時間段則是19:00至次日的凌晨5:00,所以五更分別對應的是:

至於其他的換算關係,大家可以簡單瞭解:

1時辰=2小時=8刻;

1刻=三盞茶=15分鐘;

一盞茶=兩炷香=5分鐘;

一炷香=5分=2分30秒;

1分=6彈指=30秒;

1彈指=10剎那=5秒;

1剎那=0.5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