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甯浩成爲了唯一入選的內地導演,在他準備好的那個劇本《鑽石》去到徐崢的郵箱之前,劉德華就親自拍板投資。《瘋狂的石頭》上映後,聽到劉德華給出如此的讚譽,甯浩也如釋重負了。

在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和《李衛當官》之後,徐崢紅遍了全國。

某天他查閱郵箱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神奇的劇本。

黑色幽默的風格,精妙緊密的結構,個性十足的角色,令到他想要參與其中。

而在他之前,一個叫劉德華的男人也相中了這個劇本。

第一章:鑽石變石頭

正是靠着這個劇本,作爲製片人的劉德華大賺了一筆,如釋重負。

爲什麼一直以來都很風光的劉德華會如釋重負?

那得從90年代初開始說起。

那時,靠着拍電影賺到不少錢的劉德華,就有着自己投資拍片的念頭,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爲香港影壇製作出更多精品,於是創辦了天幕電影公司。

一開頭《九一神鵰俠侶》等幾部片子還不錯,至少票房是能帶來收益的。但之後卻基本是拍一部虧一部,到了90年代末,天幕影業已經虧損了有4000萬之多。

這令到劉德華不得不瘋狂接拍電影來彌補公司的虧損,甚至還要四處找人借錢,因此欠下了不少的“人情債”。

一直堅持到支持新晉導演陳果拍出1998年金像獎最佳影片《香港製造》,天幕影業贏得了聲譽,他纔有了信心,有了談資,在2000年拉到了富商麥紹棠的入股。

麥紹棠,也就是香港明星麥浚龍的父親。

經過兩年的合作,麥紹棠希望天幕影業能夠上市。

不過,劉德華卻不想要上市,他認爲公司根本未達到上市標準。

麥紹棠的原計劃不能實行,他可以忍。真正令他不能忍受的是,正好藝人合同到期的劉德華在談續約的時候,要求加薪。

作爲商人,虧本的買賣他是不做的。

2002年6月,麥紹棠便以違反股東協議爲由,開始向多家制作公司發出函件,要求禁制劉德華有關的演藝工作。

劉德華毫不示弱,反告麥紹棠,要求賠償演員酬勞。期間還無視麥紹棠的“禁令”,接演了《無間道3:終極無間》。

這場“劉麥大戰”持續了一年之久。

本來官司打了半年就已經結束,但由於劉德華在一次採訪時疑似暗指麥紹棠是“奸商”,麥紹棠要求劉德華公開道歉,否則法庭見。

好在向華強太太陳嵐出面調停,2003年6月,劉德華的麻煩才徹底解除。

經歷過風波後的天幕影業變成了映藝娛樂有限公司,經歷過挫折的劉德華總結經驗,他開始把目光投向更大的市場。

2005年3月,由映藝娛樂發起的第一期“亞洲新星導計劃”啓動。目標是在全亞洲範圍內選出6名年輕導演,用大約2500萬港幣拍出6部電影。

甯浩成爲了唯一入選的內地導演,在他準備好的那個劇本《鑽石》去到徐崢的郵箱之前,劉德華就親自拍板投資。

不過有過投資失敗經驗的劉德華十分謹慎,對於甯浩想要600萬的要求表示拒絕,最後只給了300萬成本。

不想錯過黃金機會的甯浩只好答應。

可能是成本真的有點拮据的原因,原來劇本中的關鍵道具“鑽石”變成了“石頭”。

電影的片名最終才被定爲《瘋狂的石頭》。

影片的票房成功,幫助映藝娛樂進一步鞏固根基,劉德華也終於不用通過大量拍片來養活公司。

就是在2006年之後,他每一年主演的電影不超過三部,每隔一段時間他都能帶來一部口碑佳片。2007年《投名狀》,2011年《桃姐》,2015年《解救吾先生》,2017年《追龍》等。

如釋重負的劉天王,纔沒有沉沒在爛片堆之中。

第二章:奔馳變寶馬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驚喜的電影,那種感覺就好像是被爸媽安排了去相親,進去一看,裏面坐的是全智賢。”

《瘋狂的石頭》上映後,聽到劉德華給出如此的讚譽,甯浩也如釋重負了。

他本以爲精打細算一點,300萬應該勉強能夠的。

但在重慶開拍十多天之後,他失去了信心。

拍攝進度比預期慢了許多,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當導演,但拿着別人上百萬的投資拍電影長片,和拍MV,拍短片,電視劇有着本質區別,很多難題都是始料未及的。

在一場需要撞車的戲中,劇本設定是要撞奔馳。

像《速度與激情》劇組那樣直接買車來撞是不實際的,比較省錢的辦法是租一輛,撞壞了再花個幾萬塊修。

誰知劇組在有限的預算內搞不來一輛合適的奔馳,甯浩只能修改劇本,把奔馳變成寶馬。

這也纔有了正片裏面“別摸我”的經典橋段。

造就經典的代價是,這次撞車戲還是得超支。

修車廠老闆認爲寶馬車被撞得太爛,要求劇組加錢賠償。

不管甯浩最後是妥協給錢,還是強行理論,硬是沒賠,反正拍攝還沒完成,300萬就已經用得一乾二淨。

他大概是不好意思再找劉德華加錢,自己硬是墊了十幾萬進去。

如果電影失敗,他將一無所有。

經過44天的奮戰,拍攝終於完成後,他做好了轉行的準備。

比贏得劉德華投資更幸運的是,他贏得了觀衆的認可。

如釋重負的甯浩,不用轉行了。

第三章:陶虹變徐崢

2000年,管虎導演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播出,飾演小巴司機的黃渤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影視作品,他正式從一位駐唱歌手、舞蹈教練,轉行成爲了一名演員。

此後他在大大小小的電視劇裏跑龍套,也只有老熟人管虎拍片的時候,能讓他噹噹主演。

能給他多一點戲份的還有另外一位熟人,他叫甯浩。

大概是聽說了是劉德華當監製,劇本又十分獨特,角色很適合自己,黃渤只要一萬塊錢片酬,就跑到了重慶。

有趣的是,他在片場看到了大紅大紫中的徐崢,調侃了一句,“豬八戒來了嘿!”

多年以後,黃渤的片酬達到了上千萬,與徐崢不相上下。他還在《西遊降魔篇‎》中出演了孫悟空,隔空成爲了徐崢的大師兄。

拿着300萬的甯浩捉襟見肘,但他並沒有放棄請明星演員的想法。

他手上的兩張王牌是,劉德華監製,以及一本精妙絕倫的劇本。

在四川戲劇界小有名氣,有着“巴蜀十大笑星”之稱的王迅一聽是劉德華製作的片子,就前來試鏡。

主演過馮小剛電影《永失我愛》,在電視劇圈裏算是有些名頭的郭濤覺得劇本不錯,答應片酬10萬塊,出演男一號,負責看守無價翡翠的包世宏。

從《三國演義》走出來的劉樺,曾出演過郭濤主演的劇集《立案偵查》,他也十分喜歡甯浩的故事,於是就想要了解一下這戲是怎麼回事。

甯浩還想請一位大咖,至少來客串一下。

他的目標是,通過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走紅進圈,依靠《黑眼睛》拿下華表、金雞影后,在電視劇裏是絕對女一號的陶虹。

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甯浩給陶虹發了一份郵件。

爲了能留住目標演員,《瘋狂的石頭》劇組想盡了各種的辦法。

最實用的辦法是,給予演員最大的尊重。

王迅本以爲這個簡陋的劇組是打着劉德華的旗號騙人,擺着一副臭臉試鏡。

甯浩頓時覺得他非常符合角色的一副“拽樣”,就直接定了人選。

王迅見幾個年輕人對自己十分看重,又感覺劇本不錯,才決定虧本演出。

本來也嫌報酬太低的劉樺,見那個副導演三番四次打電話來邀請,又說沒有他的加盟這戲恐怕拍不了,狠不下心的他就只好接了,最後只拿了兩萬五千塊。

不知爲何甯浩的劇本還到了孫紅雷的手上。那時的孫紅雷雖然還沒演《潛伏》,但一部《征服》已經讓他躋身一線電視演員的行列。

聽說孫紅雷想演,知道劇組窮還不要求高片酬,本來選定郭濤當男一號的甯浩不好辦了,他需要做出一個決定。

等孫紅雷兩個月,或者按原計劃進行。

也許是另一個意外的出現,使得甯浩下定了決心。

2003年,因《春光燦爛豬八戒》結緣的徐崢和陶虹大婚。

婚後,夫妻倆共用一個電子郵箱。

一封本來可能被永遠忽略的郵件,被徐崢無意中發現。

郵件裏是《瘋狂的石頭》的劇本,徐崢看完後,也想要不計片酬出演。

和孫紅雷不同的是,他正好有時間,隨時可以去重慶,拍個十幾天不是問題。

已經有徐崢這位大咖演大反派了,甯浩就不必貪心再要孫紅雷了。

一切都已經準備得七七八八,再等的話可能又出什麼亂子,搞不好又得重新策劃。

所以最佳的選擇是,不等孫紅雷,直接開拍。

開拍三天後,差點被孫紅雷取代的郭濤進組,《瘋狂的石頭》演員陣容就此確定。

第四章:300萬變2500萬

傾盡全力的甯浩終於做出了他滿意的成片。

不過,他還需要翻過兩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製片人。

劉德華雖然很好說話,但要進入內地院線,還需要韓三平的幫忙。

等到韓三平的一通電話,甯浩的心頭大石才總算放下了。

《瘋狂的石頭》得到了全國公映的機會。

他已經做完了他能做的一切,能不能成事,最後得抬頭看看天。

第二座大山,就是檔期和觀衆。

電影定在了2006年6月30日上映。

那時中國內地市場的暑期檔還不不像賀歲檔那麼強,而國產電影要是遇到好萊塢大片則是凶多吉少。

2004年,國家電影總局從扶植國產電影的角度考慮,建立起了“國產電影保護月”。

2006年,保護月的時間是6月20日至7月10日。

這使得北美定檔6月28日的《超人歸來》無法同步內地上映,上映時間調整到了7月11日。

得益於“國產電影保護月”,又有着暑期的天然優勢,《瘋狂的石頭》進入到了更多觀衆的視線當中。

上映12周,其累計票房達到了近2300萬人民幣。

根據貓眼票房數據顯示,最後總票房約有2500萬。

300萬變2500萬。

甯浩成功複製了蓋·裏奇的神蹟。

1998年8月,蓋·裏奇導演的《兩杆大煙槍》在英國上映,160萬英鎊成本,換回了2800萬英鎊票房。

2000年,被《兩杆大煙槍》深深吸引的甯浩構思出《瘋狂的石頭》劇本雛形。

在1998年到2006年的8年間,中國沒有任何電影人效仿蓋·裏奇的多線敘事加黑色幽默風格,這使得甯浩成爲了這種另類風格的中國代言人。

甯浩並沒有照抄,他領悟到了《兩杆大煙槍》的精髓,創作出了一個符合中國語境的原創故事。

他把他喜歡的事物,從一個小小的念頭,變成了一個劇本,堅持等待到了一個機遇,再把劇本變成了一部電影。

當想法變成現實的時候,故事就可以一直流傳下去。

或許人們終將會遺忘,又或許會升華成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