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即位后,躬亲政事颇思图治,横扫前任奢侈腐败之风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生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是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他是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也是唐敬宗之弟。曾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被大宦官王守澄、杨承和等拥立为帝。唐文宗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文宗采纳郑注等人的建议,首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在意图剿灭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后,忧郁成病。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唐文宗病死在大明宫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岁。死后葬于章陵,谥号为元圣昭献孝皇帝。

唐文宗登基时十八岁,在位十四年,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

唐文宗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见识渊博。他经常就经书诗赋中的名物询问大臣,也很喜欢把他认为有学问的大臣召到宫中讲谈经义,评论文章。

他和当时的翰林学士兼侍书柳公权留下过“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流传千古的联句。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宦官刘克明与苏佐明杀害唐敬宗李湛后,假冒敬宗旨意,选立了宪宗的另一个儿子绛王李悟“权勾当军国事”,并商议着剥夺其他宦官手中的权力,此举惹恼了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以及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王守澄等密谋商定,动用了所掌握的禁军力量,将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宫中,此举还得到了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员的支持。神策军中尉派出的精锐禁军,将刘克明与苏佐明一伙全部诛杀,绛王李悟也死于乱兵之手。江王李涵就是文宗,即位后改名为李昂。

唐文宗即位后,躬亲政事,颇思图治,横扫穆宗、敬宗以来的奢侈腐败之风,曾“释放宫女三千、裁减冗员一千二,放五坊鹰犬,罢地方进献”。

唐文宗还比较重视发挥谏官的作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二月,文宗令铸造“谏院之印”,改变了谏官进奏表章,还要在其他部门请印,造成奏事泄密的状况。

自唐德宗以来,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制度,宦官势力的膨胀有了充足的理由,已经无法简单根除。由于唐文宗也是宦官拥立,所以,宦官的权势更是不断扩大。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唐文宗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但是,被宦官王守澄及其门客探听出来,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李凑。唐文宗中计,宋申锡被贬死。文宗又重用郑注、李训,开始翦除宦官。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训引诱宦官往左金吾卫衙中,取石榴树上的“甘露”,企图将其一举消灭。但事情败露,导致宦官大肆屠杀朝官一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唐文宗更被宦官钳制,曾对大臣慨叹曰:“今日朕受制于家奴,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诸侯大臣”。

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各地水旱蝗灾不断,田苗颗粒无收,文宗发出了存抚百姓,实施赈济的诏书。

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正月初五,京城内发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袭击事件,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六月,久旱无雨,派往各处祈雨的使者却没有带来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文宗一度对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这样不下雨,他就将退居南内兴庆宫,另选贤明之主,不再做皇帝。

唐文宗倡导节俭,自己的饮食从不铺张,特别是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地减膳。

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被立为“庆成节”,文宗也不允许宰杀猪牛,只许食用瓜果蔬菜,他还特别诏令京兆尹暂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请百官和在宫中为他祝寿。

唐文宗穿着朴素,史书上也称赞他“恭俭儒雅,出于自然”。

十二月,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发生了大火,唐文宗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初四,唐文宗病死于大明宫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岁。

(本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