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以857億美元的身價,躋身美國第三富豪。

想一想,扎克伯格的人生簡直開了掛:

23歲成爲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豪。

30歲以352億美元躋身全球十大富豪。

37歲成爲全美第三富豪。

這如火箭般的財富躥升速度,自然是歸功於他創建的全球社交平臺Facebook。

目前,Facebook的用戶量超20億,堪稱世界社交帝國。

這一切是如何打造的?

此時,不妨來重溫這部經典電影——

《社交網絡》

The Social Network

影片根據本·麥茲裏奇的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的創立,一個關於性、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編。

人物原型毫無疑問,就是馬克·扎克伯格

偏傳記片的電影,一不小心就容易枯燥。

但落在大衛·芬奇的手裏就不一樣了。

這個執導了《異形3》《七宗罪》《消失的愛人》的傳奇導演,總能把故事講得精彩紛呈。

2010年,《社交網絡》一經上映,就多周蟬聯北美票房冠軍。

在次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更是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8項提名3項大獎。

MTC媒體評分給出了95的超高分。

前不久,著名「鬼才」昆汀在接受採訪時還表示,《社交網絡》是他心目中2010年代「十年最佳電影」NO.1。

在《敦刻爾克》之上。

這部作品之所以能連獲殊榮,在於它不僅還原了扎克伯格傳奇性的人生經歷;

更重要的,是刻畫了他不同尋常的性格,並由此呈現出人物命運的複雜性和悲劇性。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個長達5分鐘的對話。

扎克伯格語速極快,讓人恍惚以爲自己開了兩倍速。

這是思維活躍的天才們的共有特性。

他能同時展開兩個話題討論,跳躍程度絕非一般人能跟得上,讓坐在對面的女友一臉懵逼。

女友好不容易接幾句話,又被各種懟。

還被嘲諷所在大學太辣雞,閉着眼都能混畢業......

在接二連三的語言暴擊下,女友無法再忍受,直接提出了分手。

扎克伯格,靠實力迴歸單身。

一個聰明、跳脫、傲慢、敏感、自私、自尊性極強的人物形象躍然熒幕。

時隔多年再回頭看。

除了再次驚歎大衛·芬奇超強的敘事把控力之外,還一次次在演員中發現驚喜。

三位主角就不用說了。

「卷西」傑西·艾森伯格憑藉此片提名了奧斯卡男主,神經質、語速快成爲了他最顯著的標籤。

「加菲」安德魯·加菲爾德隔年就成爲了新一任的蜘蛛俠。

「賈老闆」賈斯汀·汀布萊克從歌手到演員,實現了一個華麗轉身。

而開頭就把扎克伯格甩掉的女友,正是後來的戛納影后魯妮·瑪拉。

女友提出分手,是社交網站Facebook(臉書)的前身Facemash(撕破臉)出現的導火線。

爲了發泄自己被分手的鬱悶,扎克伯格在哈佛學生宿舍裏雙線操作。

一邊寫博客吐槽女友,一邊毫不費力地黑了哈佛7個女生宿舍的網頁。

他盜取了女生的照片,製作了讓人們評選女生顏值的網站Facemash。

網站一經完成就受到熱烈追捧,當晚凌晨四點造成哈佛流量暴增

但也因爲流量異動,扎克伯格被學校抓住,得到了留校察看6個月的處分。

一場對話,一次網站編程,淋漓盡致的呈現出扎克伯格的性格和天賦。

這也是日後Facebook社交帝國最初的火種。

這次網站事件讓扎克伯格進入了校友溫克萊沃斯兄弟的視線。

他們也在規劃着建立一個社交網站。

因爲認可扎克伯格的能力,而分享了自己的創意,想邀請他擔任自己網站的程序員。

影片中的雙胞胎兄弟其實是由艾米·漢莫一人分飾兩角。

當年看的時候只覺得這兄弟真的賊俊;

過了7年,他也依然帥到足以偷取甜茶的芳心。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也正是從溫克萊沃斯兄弟出場開始,Facebook背後的愛恨糾葛正式被牽扯出來。

爭議主要聚焦於兩點。

一是,扎克伯格有沒有「剽竊」校友溫克萊沃斯兄弟的創意。

在得知後者建立網站的想法之後,扎克伯格並沒有入夥。

而是聯合好友愛德華,憑藉超乎常人的手速,先一步創立了後來大名鼎鼎的Facebook。

兩個網站在某些設定和功能上有類似之處。

結果是,扎克伯格的Facebook大獲成功,溫克萊沃斯兄弟的網站默默無聞。

另一個爭議是,在創建Facebook過程中,扎克伯格有沒有設計架空搭檔愛德華。

Facebook誕生之處,是扎克伯格提出想法並實施,愛德華提供1000美元的啓動資金。

之後,隨着用戶越來越多,兩個人也逐漸產生了分歧。

扎克伯格一心想做大做好網站。

愛德華則想馬上獲利接廣告。

而此時,加入他們團隊的新成員則支持了扎克伯格的想法,幫助他們獲得了50萬美元的投資

在這個50萬投資的股權變更合同書上,愛德華不曾留意,直接簽字。

後來Facebook用戶突破100萬大關之際,由於合同漏洞,愛德華的股權從百分之三十多稀釋到零點零幾

電影只是陳列了爭議中的這些事實,並沒有做誰是誰非的道德判斷。

在這些事實中每個人的情態交織在一起,反襯出扎克伯格留白式的人物形象,意猶未盡。

首先是溫克萊沃斯兄弟。

他們是家室優良、成績優異的哈佛優等生,對扎克伯格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訴諸公堂的。

他們嘗試過郵件溝通、當面交流、找學校等等一系列方式。

並沒有打算撕破臉皮,想要維持自己哈佛紳士的體面。

是扎克伯格不在意、不理會的態度和Facebook的不斷成功,最終激怒了他們。

扎克伯格在與人相處中的傲慢、自我、狂妄可見一斑。

而搭檔愛德華。

他曾經是性格孤僻的扎克伯格唯一的朋友。

忍受着扎克伯格偶爾陰陽怪氣的酸話,也一直爲了Facebook盡心盡力。

遺憾的是,兩人的創業理念不同。

一個從實際角度謀求獲利;

另一個從理想角度注重發展。

當愛德華爲了和扎克伯格置氣凍結資金,給網站帶來風險的時候,他已經觸動了扎克伯格的逆鱗而不自知。

扎克伯格在和朋友的對比中展露的是作爲天才的純粹和固執。

整部電影,其實可以看做是扎克伯格創業上的得心應手和社交上的舉步維艱兩個正反進程。

正向是Facebook商業帝國不斷擴張;

反向是他的愛情、友情不斷坍塌。

他的天才和他的性格交織着推動着兩個進程的發展。

直至將他推到了社交帝國已然建立,但搭檔、校友卻接連對簿公堂的即輝煌又悲哀的審判日

真相已經掩蓋在歷史裏找不到蹤跡。

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實總能讓人想入非非。

誰更有地位,誰更在乎名譽,誰就要負責掩蓋這些想入非非。

已經擁有了億萬身家的扎克伯格最終用對他來說或許並不心疼的幾筆錢,給一切畫上了句號。

唯一讓他芥蒂的是,他想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壞人

影片最讓人唏噓的一點,在結尾。

紛爭塵埃落定之後,扎克伯格坐在空蕩蕩的辦公室裏,手裏不斷地按着f5鍵刷新網頁。

他期待着前女友能通過自己的Facebook好友申請。

扎克伯格改變了人類的社交方式,把5億人(影片上映時Facebook用戶量)聯繫到了一起。

而他自己卻愛情、友情接連破滅,成爲了孤家寡人。

構建了社交網絡的人自己卻社交無能,不知道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諷刺。

而扎克伯格的命運,似乎在電影最開始的5分鐘裏,已經被他的前女友預言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