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雲驊積極加入了古樹救援工作,並將1994年古樹枝繁葉茂的照片,1997年枯萎蕭條的樣子,街道幹部搶救古樹的場景,以及後來古樹再次煥發生機、入住涇南公園新家等情景都一一用相機記錄了下來,投稿給了《解放日報》,創作了一組持續10年的古樹系列報道。再次回到樹下,看見古樹周圍孩童嬉鬧、生機蓬勃的景象,周雲驊老人心裏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把自己和古樹的這份情緣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翻開1997年6月4日的《解放日報》,那篇“救救千年古銀杏樹”的圖片新聞報道已經有些泛黃,但關於它的記憶卻歷歷在目。1997年至2007年的十年間,《解放日報》曾5次報道過浦東洋涇街道轄區內一棵千年古銀杏樹的故事。這些報道的撰稿人周雲驊是一位與古樹有着不解之緣的79歲老人。

老人和古樹的故事還要從1994年說起。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周雲驊騎自行車外出拍攝採訪歸來,途經洋涇地區東漕村時,一棵直刺蒼穹、枝繁葉茂的大樹突然出現在他眼前。第一次與古樹相遇,周雲驊就頗有幾分“一見鍾情”的驚喜與感動。問了當地老農,才知道這是上海市區唯一存活至今的一棵千年古銀杏樹,在當地被尊稱爲“樹公公”。作爲攝影愛好者的他立馬拿起相機,拍下了當年古樹的雄姿,緣由此起。

三年後,浦東掀起了開發建設的熱潮,周雲驊突然想起了那位“老友”,不知道他現在是否安好?於是周雲驊又來到了東漕村。時值初夏,本應該綠意盎然的古樹卻出人意料地一派蕭條,枝葉稀疏,這一幕讓周雲驊憂心不已。他立即走訪了洋涇街道的有關人士,才瞭解到原來古樹瀕臨枯萎的現狀,是由於修築羽山路時,填埋了可供古樹排水供水的河道,施工中又切斷了古樹的部分根系,加上當時香客蜂擁、香灰瀰漫,又缺乏專人養護管理,導致古樹遍體鱗傷,危在旦夕。

好在只是虛驚一場。由於浦東新區和洋涇街道等領導高度重視,一個古樹搶救保護領導小組很快成立,各路專家獻計獻策,搶救方案迅速出爐並及時實施,古樹得已平安度夏。周雲驊積極加入了古樹救援工作,並將1994年古樹枝繁葉茂的照片,1997年枯萎蕭條的樣子,街道幹部搶救古樹的場景,以及後來古樹再次煥發生機、入住涇南公園新家等情景都一一用相機記錄了下來,投稿給了《解放日報》,創作了一組持續10年的古樹系列報道。

一晃,周雲驊與古樹的情緣已經結下了二十多年。如今在美麗的涇南公園,“千年樹公公”的周圍還種上了一排年輕的銀杏樹,它們陪伴着古樹形成了一個生態圈,古樹也擁有了更加優質安全的生存環境。而千年來不斷飄落的銀杏葉,也成爲了洋涇的一個文化符號。再次回到樹下,看見古樹周圍孩童嬉鬧、生機蓬勃的景象,周雲驊老人心裏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把自己和古樹的這份情緣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年復一年,恍然已千年。當那棵古樹又被秋風染成一片金黃,不知又會勾起多少樹下人的過往與情思,回憶與念想。相信老人的古樹情緣可以一直被珍藏和延續,也祝願在當下人、自然與社區和諧共存的氛圍中,美麗莊嚴的“樹公公”可以與每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欣喜相逢。

關鍵幀:

古樹已千年

人事多變遷

寒來又暑往

情緣永蔓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張樂 文字:丁璡燕 編輯:範燕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