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比起財富,父母最該傳給孩子的,是習慣。

1. 掌控自己的情緒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大人,都是一項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家庭影響。

即便是煩惱的時候,最好也不要把情緒帶給孩子。

平靜的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動不動就爆發或遷怒,這樣孩子纔會有心理安全感。

在一個平和溫暖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自然也不會沉迷於壞情緒之中。

當很少看到亂髮脾氣,自然也不會隨便就對父母大吼大叫。

情緒管理得好,是情商高的重要體現。

從小就學會情緒管理的孩子,會充滿正能量,培養出好性格

善於管理情緒的孩子,也

一定會更受歡迎,能更好地融入到團隊之中。

2. 保持誠信,不說謊話

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對於孩子來說終生受益。

要從小事中培養,在大事中受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格外誠實守信。

孩子誠實守信品質的習慣,首先是從模仿開始的。

做父母的如果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努力爲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

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尊敬的,同時也沒有人願意與其合作。

3. 懂得感恩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會他感恩!

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也會讓孩子獲益良多。

父母既要言傳也要身教,要孩子實實在在看到父母如何做的。

他會深深刻在心裏,也開始一樣去做。

如果孩子從小就不珍惜別人對自己的付出,認爲所有都是自己應得的。

會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十分有害。

這樣的孩子成績再優秀,將來在社會上也走不遠。

家長是教會孩子感恩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常懷感恩之心,會內心充盈,滿眼陽光。

4. 學會自律

很多孩子越長大生活習慣越差,熬夜、賴牀、不愛做家務、不愛運動、喜歡喫零食…… 

但好的生活習慣,是該從小培養的。

想讓孩子勤快,父母就該勤快,也該教會孩子勤快。

想讓孩子生活自律,父母就要早睡早起,少吸菸多運動,合理分配好時間。

孩子是最會有樣學樣的生物,當家庭整體氛圍就是自律向上的。

孩子自然也懂得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最有效率。

5. 堅持讀書,永遠積極努力

讀書和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

 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該堅持讀書。一切只爲了自己。

 每晚睡前,每天清晨,都是讀書的最好時機。

當孩子看到父母休閒在家時,就習慣手捧一本書,認真閱讀。

孩子也會在一天天的日常裏懂得讀書的奧祕。

家長若是執着研究、堅持學習。

這種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教會他哪怕遇到難題,也別輕易放棄。

哪怕是週末休假,學習也不該是個可以停止的事。

6. 保持好心態,不抱怨

很多父母在盡其所能保護孩子不受苦難時,卻忘了告訴他生活本不是一帆風順。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以後也贏不起。

終有一天,父母會護送孩子最後一程,完成自己的使命。

孩子終要獨自前行,承擔所有。

在與困境狹路相逢時,我們最應該讓他修煉的是一顆勇敢的心。

而不是讓他怨天尤人,感覺被全世界虧欠。

培育優秀的孩子,並不只是一味地指導孩子。

父母改變心態,成爲孩子的榜樣,和孩子一起成長。

給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環境,纔是最優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