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6月3日訊(記者詹鈃 通訊員王智)今年年初,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提上日程。6月3日,記者從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獲悉,該市農貿市場將於8月底前完成改造。

據介紹,武漢市納入改造範圍的425家農貿市場依據1.0、2.0、3.0三個標準進行。其中,1.0標準的軟硬件及管理全面對標商務部標準;2.0標準對標上海市示範性標準化菜市場,在智慧化、公益性及個性化發展上有所突破;3.0標準對標上海市2019年智慧化菜市場,重點建立超市化運營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務。

武漢市近年來進行過數次整體性農貿市場改造,這次改造標準更高。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改造加強了市場環境衛生整治,特別是在消防通道、通風系統、垃圾分類、廁所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以有效預防疾病傳播。

此外,更加突出市場品質升級、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推動農貿市場“農改超”轉型,完善電子結算、5G信號覆蓋、停車場、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和功能,讓市民在買菜過程中有更舒適、更便捷的體驗。

用時45天改造完成,武漢首家商超型農貿市場——中百市集5月30日正式投入運營,這也是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中建成的3.0版農貿市場。中百市集由原水果湖菜市場改造而來,中百市集店長嚴濤介紹說,與傳統的農貿市場不同,商超化菜市場按照商超模式打造,依託中百的物流採購渠道,所有產品統一採購、明碼標識,相對以往攤販各自經營的方式,管理上更加科學有效,市民購物體驗更佳。

共享廚房、顧客休息區、便民雨傘、食品溯源自助查詢、免費製冰機、智能化垃圾處理間、公益性專櫃……該市場不僅有傳統菜場的功能,還增添了不少便民服務設施,將智慧化、公益性集於一身。

農貿市場的垃圾分類和回收是改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中百市集,根據不同的垃圾種類,由專人負責放置在對應的垃圾桶內,並送至垃圾處理間,進行無害化綠色處理,壓縮成可再利用的綠色肥料。

農貿市場改造

作爲2.0標準菜場,位於漢口丹水池的百大鮮生菜場在3月25日就已復工,是武漢市較早經過改造、達到開業要求的菜場之一。走進百大鮮生菜場,進門時有專人負責測量體溫;進去後,菜場內特別清爽,天花板上安裝有數十臺電風扇。菜場設有6個門,通風不成問題,即便如此,菜場還是每天開電扇,加強通風,同時也讓消費者感覺舒適。據介紹,每天進場的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並通過電子顯示屏公佈。

在百大鮮生菜場,“電子支付,減少接觸,保持距離,有序排隊,佩戴口罩,遮住口鼻,勤洗手,勤消毒,禁吸菸”等宣傳牌隨處可見。地面整潔,與超市一樣乾乾淨淨。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爲了鼓勵更多市場方積極投入改造,採取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市、區兩級政府通過“以獎代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撬動市場開辦者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推進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同時,積極協調省農發行等銀行提供貸款優惠政策,讓更多市場主體更快投入改造工作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