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END | 動畫學術趴 -。盧詩怡:《瓜》的故事構思完全來源於導演童年的真實生活,雖然那個鄉村早已經不是曾經的模樣,但是那個美好夏天的回憶一直在導演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作者/六木

編輯/彼方

“我希望通過這部短片,呼籲大家珍惜生活中美好的點點滴滴,不讓它成爲自己未來的遺憾。”

這一期學術趴給大家帶來的「AniOne線上展」的作品是——來自吉林藝術學院的盧詩怡導演的畢業作品:

《瓜》

盧詩怡

吉林藝術學院

首先,讓我們趕緊來欣賞一下這部作品吧~

——故事簡介——

一個女孩下班回家買了一個西瓜,由西瓜引發了自己小時候的回憶,回憶中女孩和妹妹打鬧,女孩的外公講故事嚇唬她和妹妹,最後全家人一起在竹牀上喫西瓜。回憶中的女孩非常幸福,現實中的女孩卻獨自一人在小房間裏喫西瓜。

——作者信息——

盧詩怡

導演

班熒

原畫,上色

李娜

動畫,上色

蔣陽

動畫,上色

雷柏琳

動畫,上色

張司琦

動畫,上色

——創意闡述——

這部短片靈感來源於本人兒時在農村的經歷。記憶中的場景有童話一樣斑斕的星空,有家人的陪伴,無憂無慮。但是回憶現在和兒時的差別,內心的失落感非常大。我希望通過這部短片,呼籲大家珍惜生活中美好的點點滴滴,不讓它成爲自己未來的遺憾。

——場景設計——

——人物設計——

——衍生表情包設計——

——作品專訪——

學術趴:在構想之初,是怎樣想到做這樣一個故事的呢?

盧詩怡:《瓜》的故事構思完全來源於導演童年的真實生活,雖然那個鄉村早已經不是曾經的模樣,但是那個美好夏天的回憶一直在導演的腦海裏揮之不去。在畢業設計劇本構思初期實際上設想了很多其他故事,最後卻是靜下來放鬆時腦海中偶然閃現的回憶片段激起了最大的創作欲。

學術趴:在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城市的孤獨和疏離感和對鄉村田園生活的懷念,這種感受是來自於主創們的生活體會嗎?

盧詩怡:是這樣的,這部短片完全是由情緒出發,在情緒之上去完善情節。城市雖然繁華,卻也寂寥。人們在城市中很容易感受到孤獨和無奈,《瓜》的創作初衷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普世的感情。

學術趴:是怎樣想到選擇西瓜作爲貫穿全片的線索的呢?

盧詩怡:這個其實也是來源於真實經歷。在兒時的鄉村,美好的回憶中包括滿天的星星、甜美多汁的西瓜,還有老人們講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孫女們就是愛聽的故事。

出於理性,在劇本梳理上,之所以在衆多元素中強調了西瓜,是因爲西瓜是一個圓形,在圖形上就有了團圓的象徵。影片中多次用西瓜和圓月兩個元素做了疊化,實際上是隱喻兒時的生活是美滿團圓的,而現實則完全相反。

學術趴:主創人員的人數不少,請問在分工合作當中有什麼經驗能跟大家分享的嗎?

盧詩怡:這裏必須要誇一誇我的團隊了。他們都是我的同學或者學弟學妹,都是純義務來幫助我完成的短片。

我們的分工合作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基本就是導演把前期所有的工作準備清晰了,後面團隊才能高效的去完成工作,不出現返工。硬要說有什麼經驗的話,大概就是導演得會扯皮活躍下沉重的工作氣氛?

學術趴:片中人物的配音十分的生動,我們瞭解到喫瓜的音效也是主創們自己配的,在配音的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嗎?

盧詩怡:配音的過程就非常有趣了,在設備和資金都不足的情況下,完全就是靠主創們自己摸索,當然也有很多朋友們的熱情幫助。

片中喫瓜的聲音就是在寒冷的冬天導演斥巨資給劇組買了個西瓜,配音演員們一遍遍對着麥進行喫播哈哈哈。爲了配出來的聲音同時保障小孩子的發音方式和大口吃瓜的快樂感,配音們表示:從來沒有覺得喫西瓜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過!

學術趴:對未來的工作與生活有什麼打算呢?就像這部作品裏表現的那樣,主人公在進行了美好的回憶過後最後似乎又回到了那種在嘈雜的城市中的孤獨生活中去,而面對未來,主創們又準備用什麼樣的美好去抵禦畢業後的生活中可能會到來的失落呢?

盧詩怡:當然是做畢業設計的美好經歷了!畢業設計的過程是冗長而且枯燥的,但是團隊們給予的幫助和溫暖也是一段非常值得珍藏的回憶呢。特別是其中發生的各種有趣的小事情,在工作累了的時候只要想一想,也會忍不住笑出聲呢!

學術趴:真誠的創作總能帶給創作者辛苦但美好的回憶。那麼,非常感謝盧詩怡的分享,期待您以後能創作出更打動人心的作品!

- END | 動畫學術趴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