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認爲,原本加拿大的經濟近幾年都是揹負着高額的債務在運行的,靠外國人投資樓市等資產運行經濟也成爲其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今年受特殊原因的影響,世界範圍內的經濟都不樂觀,很多形勢好的國家也就僅僅能是穩定本國經濟走勢而已,而加拿大的情況就顯然就更爲嚴重了,在特殊原因的影響下,加拿大的經濟陷入困境的幾率相對於往年被大幅加大,一方面,債務危機的風險加劇,一方面包括中國買家在內,全球的買家在加拿大投資樓市的數量銳減,這都使得今年的加拿大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今年全球的經濟形勢就決定了加拿大的這種負債經濟會承擔未曾有過的高壓,並且,這種高壓恐怕還要持續很久,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有極大的可能繼續從加拿大撤出資金,這對加拿大的經濟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認爲,要想穩定局勢,儘快挽救經濟,加拿大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超前消費、常常資不抵債的這種情況,政府無疑要重點關注,要給人們以足夠多的警示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日,人們越來越傾向於享受當下的美好,科技的不斷進步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大幅度促進了人們的消費慾望,很多人就算手裏資金不充裕,還是要購買自己所愛的商品,那麼靠什麼買呢?靠借。

    

    近年,世界範圍內的多個發達市場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債務去發展經濟,人們也因而習慣了這種提前消費,享受於這種提前消費所帶來的快樂中。以加拿大爲例,據測算,加拿大的居民平均每增加1美元收入,會增加1.79元的債務,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收入完全是跟不上他們支出的,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多的債務要他們去揹負。

    另外,據加拿大媒體報道,加拿大債務和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已經超過281%,這個比率無疑對加拿大的經濟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一不留神經濟鏈斷裂,引發的便會是影響巨大的債務危機了。

    

    數據顯示,加拿大平均每年有120000至125000人破產或是申請破產,但是現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加拿大更是如此,據加拿大官方的數據預測,今年的破產以及申請破產的人數會達到新的峯值,預計會比此前每年破產人數增加10倍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會有130萬左右的加拿大人破產。

    更爲嚴重的是,據加拿大媒體報道,有400萬左右的加拿大成年人認爲,除非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能有較大改善,否則很容易會在3個月內走向破產,這一數值超過了加拿大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值,無論是對社會的經濟發展還是國家的財政方面都是一個亟需重視的問題。

    

    儘管加拿大當局一直在努力讓人民瞭解《破產與破產法》,但是超前消費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根植於人們的心中,像是一種習慣,這反而更可怕、更難解決,無論是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是一個壞消息,使得加拿大的經濟陷入了債務的惡性循環中,甚至是愈演愈烈。

    對於這種因債務問題導致的大規模的破產現象,一位專業人士表示,破產是加拿大經濟問題的一部分,造成這一結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加拿大現在疲軟的房地產業,而加拿大的樓市遭到重挫的背後,卻與全球範圍內的投資者提前大幅從加拿大撤資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據統計,中國人在加拿大購買房產的數量,近年來一直持續下跌,這使得很多加拿大的房地產企業面臨着經營困境,許多房地產公司的股價都大幅下跌,比較嚴重的如Brookfield,其股價一度下跌了50%以上,因而很多經濟學家都預計加拿大的樓市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就會崩潰。

    我認爲,原本加拿大的經濟近幾年都是揹負着高額的債務在運行的,靠外國人投資樓市等資產運行經濟也成爲其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今年受特殊原因的影響,世界範圍內的經濟都不樂觀,很多形勢好的國家也就僅僅能是穩定本國經濟走勢而已,而加拿大的情況就顯然就更爲嚴重了,在特殊原因的影響下,加拿大的經濟陷入困境的幾率相對於往年被大幅加大,一方面,債務危機的風險加劇,一方面包括中國買家在內,全球的買家在加拿大投資樓市的數量銳減,這都使得今年的加拿大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加拿大的的研究人員認爲,未來幾年內,加拿大經濟進入蕭條期很難避免,加拿大的經濟對外國投資者的依賴性過強,一旦世界經濟局勢不好,外國投資者爲求穩健選擇撤資,那麼加拿大的經濟就失去了一直以來都賴以依靠的一座大山,在這種缺少外資的情況下,加拿大的經濟不免會大幅下降。

    

    今年全球的經濟形勢就決定了加拿大的這種負債經濟會承擔未曾有過的高壓,並且,這種高壓恐怕還要持續很久,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有極大的可能繼續從加拿大撤出資金,這對加拿大的經濟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認爲,要想穩定局勢,儘快挽救經濟,加拿大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超前消費、常常資不抵債的這種情況,政府無疑要重點關注,要給人們以足夠多的警示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END-

    你會經常進行超前消費嗎?

    歡迎留言訴說你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