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待上述制度出臺後,保險機構將入市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同時其參與股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的相關規定也將進一步優化。繼商業銀行之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有望近期開閘,國債期貨市場將再迎重量級機構投資者。

【險資入場在即 國債期貨市場將再迎重量級機構投資者】繼商業銀行之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有望近期開閘,國債期貨市場將再迎重量級機構投資者。

繼商業銀行之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有望近期開閘,國債期貨市場將再迎重量級機構投資者。

2月21日,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與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公告,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商業銀行和具備投資管理能力的保險機構,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參與中金所國債期貨交易。

['']

監管部門推進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入市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採用分批推進的方式,目前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在內的第一批試點機構已順利入市。

期貨日報記者獲悉,銀保監會此前起草了《關於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修訂形成了《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辦法(徵求意見稿)》和《關於保險資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相關制度安排有望近期出臺。

待上述制度出臺後,保險機構將入市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同時其參與股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的相關規定也將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負利率”快速在全球金融市場蔓延。據國際清算銀行2019年9月發佈的審查報告,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接近17萬億美元,約佔世界GDP的20%,而在2014年,這一數字幾乎爲零。伴隨利率走低,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下降,保險機構迫切需要中長期利率風險管理工具。

分析人士指出,險資進入國債期貨市場,無論是對保險機構還是對國債期貨市場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險資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可提升其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重要機構投資者入市將進一步完善國債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增強國債期貨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此外,還有助於優化基準利率形成機制,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資深保險行業人士陳濤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保險機構持續關注相關政策的進展,提前作了各種準備。有保險機構提前開展資產規模、內控制度、人員儲備、投資策略、系統建設方面的評估論證和準備工作,也有保險機構已經開始與期貨公司探討合作。

陳濤介紹,在當前環境下,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主要需求是管理公司資產負債久期缺口錯配的風險。“預計保險機構初期會按以下原則嘗試參與國債期貨交易:一是以對沖和避險爲目的;二是有針對性採取策略,滿足公司風險管理需要。”他說。

爲迎接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入市,期貨公司也做了相關準備工作。中信期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技術、風控、結算等交易支持及研究、資管等客戶服務方面均提前進行了佈局和積極準備。

“公司集合各部門優勢力量,提前成立了專項服務小組,爲保險等機構投資者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將通過編制服務手冊、撰寫專題報告、舉辦專題會議、開展客戶定向培訓等方式爲客戶提供服務和支持。”上述中信期貨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