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爛牌,平定內患:一個幾乎被遺忘的明朝中興之主

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成化,明朝第八位皇帝,十八歲即位,在位二十三年。明憲宗最讓人興趣昂然的事,是他和比自己大十七歲的萬貞兒搞“戀母情結”。在影視劇中,涉及到明憲宗時期,往往都是“成化年間,朝綱腐敗,宦官當道”,東、西廠和錦衣衛飛揚跋扈,作惡多端。明憲宗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軟弱昏庸,說他是中興之主,不是扯淡麼?但是,評價一個皇帝要看他在位時的功績才客觀。下面就綜合幾點,說說憲宗皇帝統治的情況。

接手爛牌,平定內患:憲宗從老爸英宗那裏接過的江山,並不太平,積累的土地兼併問題以及接連天災,導致社會矛盾、民族矛盾突出。即位的前兩年,起義遍地。例如,兩廣的瑤族大藤峽起義;荊襄地區流民起義;四川湖南的苗族起義等。外部也不安定,蒙古韃靼進駐河套地區,不斷侵擾周邊地區;弱小的建州女真,也開始滋生事端了。內憂外患,擺在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皇帝面前的,是個很困難的局面。但憲宗指揮若定,一邊平叛,一邊賑災,用人不疑,每次都能順利渡過。在武力平叛的同時,還設法緩和與解決各方的矛盾,如設置鄖陽府,徹底解決了一百多年來的荊襄流民問題。

重拾武功,對外強硬:憲宗是明朝中後期皇帝中,難得的對外強硬派,面對蒙古、女真的挑釁,並沒有縮起頭來。對蒙古有過主動出擊的勝利,譬如,成化九年的紅鹽池之戰,明軍主動奔襲,搗毀韃靼佔加思蘭部的老巢,讓其退出河套地區。由於成化朝對蒙古的強硬政策,蒙古各部落始終有所忌憚,不敢妄動。對建州女真,憲宗來了個大掃蕩,史稱“成化犁庭”,幾乎把建州女真消滅,還斬了努爾哈赤的五世祖董山,只是後來清修《明史》把這些事抹去了。在整個成化時期,明廷整飭軍備,重修九邊,積極禦敵,有十幾位官員將領,因爲戰功而封侯,在這後面的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寬宏仁厚,任用賢能:憲宗即位以後,親自爲于謙平反,恢復官職,賜以祭文,受到大臣們的一致讚賞。在國政上,繼續任用賢臣李賢,並恢復任用被先帝貶爲平民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一時間,朝廷名賢俊彥雲集。其時,自然災害頻繁,憲宗能夠寬免賦稅,減省刑罰及時賑災,使社會逐漸安定,經濟逐漸復甦。難得的是,憲宗還爲叔叔朱祁鈺平反了。要知道,憲宗不幸的童年大多拜朱祁鈺所賜,自己的太子之位都曾被他廢過,但是,憲宗寬宏大量,念代宗在“土木堡之變”後,救國有力,將自己父親廢除的朱祁鈺的帝號恢復了。《明史》對其評價“恢恢有人君之度矣”充分肯定了他寬厚的一面。

三大弊政:第一個弊政,也是被認爲成化朝最大詬病,就是加強了廠衛特務機構的權力,還另開了西廠,廠衛恣意橫行,嚴重干擾了朝政正常運行。由於憲宗迷信方術和佛教,任用了不少所謂的國師法師,如奸邪李孜省、妖僧繼曉等。後來,這些人在明孝宗即位時,被一網打盡。第二個弊政,是開設皇莊,與民爭地,加速了土地兼併。第三個弊政,是開創了傳奉官,所謂傳奉官,就是不經過吏部選拔考覈,由皇帝自己任命的官員,這其實是破壞了國法。

雖然成化皇帝存在很多不足,但總的來說,功大於過。朱見深去世後,廟號是憲宗。諡法:“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能夠讓國家從混亂中重新確立制度和秩序,刑罰與文治並用,以恢復國家強盛的,才能稱之爲“憲”。憲宗,也就是中興之主的意思。

《明史》評價其“仁宣之治於斯復見”。可見,時人及清代對明憲宗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可是,現在大多隻知“弘治中興”,而忽略了其父朱見深的功勞,正是他爲兒子明孝宗創造了一個內無大憂,外無大敵的太平天下。

(本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