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個發明狂犬疫苗的人,便是被稱之爲“微生物學鼻祖”的路易斯·巴斯德(1822年~1895年),2004年起我國開始研製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十年後,我國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上市。

不過雖然狂犬疫苗出現於近代,但清楚“被狗咬後會得狂犬病”並不是近代才知道的,在古時,人類便與各種疾病作鬥爭,尤其是我國,特別注重養生,而古代沒有狂犬疫苗,被狗咬了咋辦?都靠這一土辦法,造福人類千年。

《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其中就已有被瘋狗(患狂犬病的狗)咬後會得病、易感染,還會傳染的記載,自此之後,人們便開始研究被瘋狗咬後的治療方法。

發展至東晉時期,我國出現了首部臨牀急救手冊《肘後備急方》,該醫書是醫藥學家、著名煉丹家葛洪所著,他是三國方士葛玄(葛玄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爲四大天師)的侄孫,曾受封關內侯,後隱居在羅浮山煉丹。

在葛洪之前,古人們管急性傳染病爲天刑,認爲這是天降的災禍,是鬼神在作怪,不過葛洪卻在《肘後備急方》講道:“急病不是鬼神所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癘氣。”

在《肘後備急方》中還記載了:“療猘(zhi)犬咬人方。先嗍卻惡血,灸瘡中十壯,明日以去。日灸一壯,滿百乃止。姚雲,忌酒。又云,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瘡上。生根,搗敷,佳……”

“凡被犬咬者,七日一發,三七日不發,則脫也。要過百日乃爲大免爾。”“乃殺所咬之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

“犬咬人”所引起的病症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狂犬病,書中還講明瞭該病症的情況是:患者聽到一點聲音就會抽搐痙攣,聽到倒水聲也是十分難受。患者在7天內就會出現狂犬病的病狀,如果21天沒有發作,那麼這人也就暫時脫離了危險,過了百天還沒發作,基本是沒事了。

這段時間是觀察期,與現今醫學上的狂犬病潛伏期基本一致。

葛洪治癒狂犬病的方法是以毒攻毒,即殺掉咬人的那隻狗,然後將狗腦取出伏在傷口,也就不會再發作了。這聽起來有些扯,但也有其原理,與路易斯·巴斯德發明狂犬疫苗時的情況差不了多少。

只是路易斯·巴斯德生活在19世紀,醫學已有很大的發展,也多了些專業術詞,聽起來不那麼玄學。在瘋狗狗腦中有活性較低的狂犬病毒,19世紀80年代時,巴斯德也是拿狂犬病毒做實驗。

實驗成功後,巴斯德將多次傳代的狂犬病毒隨兔脊髓一同取出,進行自然乾燥解毒,然後把這種脊髓研製成乳化劑,用生理鹽水稀釋,製成了最早的腦基髓製備的減毒狂犬疫苗。

關於被狗咬後傷口的處理方式,葛洪也寫在了《肘後備急方》:先是除去傷口處的狗口水和流出的血,然後用鍼灸在傷口處加熱消毒,再對傷口進行清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