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老哥國足最近2場大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青近來2場熱身比賽0勝2負,主教練成耀東及時站出來爲弟子們加油鼓勁:不看重比分,重點看新人 。這一支國青是要參加中乙聯賽的,所以外界對於他們格外的關注了一些,平均年齡只有19歲的國青最近分別以0-1輸給了上海上港預備隊、2-3輸給了上海申花預備隊,看上去好像沒有那麼“慘”。

但據相關媒體透露,上海上港預備隊和上海申花預備隊對陣國青也“放水”了,只是沒有像他們的一線隊對陣國足“放水”那麼明顯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青還是沒有拿下比賽的勝利,只能說成耀東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按照原先的想法,國青征戰中乙聯賽旨在“以賽代練”,但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國青很有可能在中乙難求一勝,那麼國青征戰中乙可能會適得其反,嚴重的打擊球員士氣和信心。

首先國青的年齡擺在那裏,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19歲,雖然說已經成年,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中國球員普遍心態還不成熟,萬一遭遇連續的失利可能就會一蹶不振。因爲在中乙賽場,上海上港預備隊和上海申花預備隊的實力也是在中下游,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3歲,而大部分的中乙球隊平均年齡應該在25歲以上,這些經驗老道的球員“欺負”國青球員將會是非常輕鬆。

其次國青隊根本不可能派出最強陣容出戰中乙聯賽,比如現在國青的頭號球星陶強龍,他上個賽季就已經在中超有過出場紀錄,並且取得進球,這樣的球員中超球隊是不會輕易“下放”的。而且中超還有強制性的U23球員上場規則,除非足協規定有球員入選國青則取消U23球員上場名額,否則像陶強龍這樣的潛力新星放棄鍛鍊機會更好的中超而選擇不慍不火的中乙,那就是本末倒置,偏離了初心。

最後國青球員長時間參加集訓而脫離了原來的俱樂部,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前途,打個比方:有個球員在某中超U19是鐵打的主力,如果一直待在隊裏的話可以平步青雲穩升一隊。但是去到國青隊之後,因爲同位置可能有更優秀的球員,因而被摁在替補席上長時間得不到比賽的出場機會。等到國青實行第一輪淘汰的時候,該球員回到原來的球隊,發現再也沒有原來的地位和狀態了,職業生涯極有可能遭遇滑鐵盧。

平頭哥觀點:國青征戰中乙聯賽的初心是好的,就是爲了達到“以賽代練”的效果,按照教練的想法就是比賽全輸了,那也是真正得到而鍛鍊,總比在俱樂部梯隊成長得快。但平頭哥覺得這樣對年輕球員是極不負責的,先不說他們的年齡和實力能不能夠承受得住中乙的考驗,就是對於那些上不了場的替補球員來說,職業生涯很可能因此被改變,請問這樣的“拔苗助長”真的好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