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3,誰能"成爲"楊超越?

我們分析楊超越所擁有的優勢時,主要是這四個方面:顏值身材、性格討喜、觀衆緣、話題度。

劉些寧有顏值身材,徐藝洋性格討喜,張藝凡有觀衆緣,陳卓璇有話題度。

她們各有特色,爲什麼無法放大自身優勢,獲得更好的成績?

這些學員,是否缺欠了什麼?

她們身上最顯著的標籤,爲她們帶來了什麼?


01劉些寧

創3首期節目,劉些寧是最強舞擔。

在女孩堆裏,一眼看去,她是吸睛的。

她的顏值和身材,以及出色的業務能力,都給教練團眼前一亮的感覺。

綜合計算其競爭力,在節目裏可以排前十。

如果以女團標準選人,她是合格的。

有練習生經驗,使得她從容面對舞臺,成績始終優良。

但因爲創3賽制的改變,過於強調比拼,她在吸粉這方面卻是不及格的。


劉些寧的撐腰排名,從第三掉到第四,現在又被擠到第五名。

才藝展示能讓她站上高位,但是觀衆緣的缺失,卻也能拉她下來。

在反差萌小劇場,劉些寧一改往日的嚴肅與認真,玩起角色扮演。

她試圖給自己的形象注入歡樂元素,以此溝通觀衆的笑點。

雖然她在尬演,很不自然。

但她也成功扭轉觀衆的認知,她在表達自己:我不只是一個表演機器。


02徐藝洋

選秀節目,其實也是綜藝節目。

以創造營系列爲例,內容一般包含兩條故事線。

一條是"競技排名",另一條是"綜藝效果"。

徐藝洋在競技排名這條路上,一直徘徊不前,進不了七強。

學員的目標都是成團,那要怎麼辦?

此路不通,那就試試走綜藝效果這條路。

員工和老闆的戲碼,光明正大在競技舞臺上演。

她和黃子韜的同框畫面,成了觀衆最愛看的片段之一。

照理說,她有才藝能力,也有觀衆喜聞樂見的開朗性格,熱度應該相對較高。

事實卻是,她的熱度被小高和張藝凡壓着,翻不起風浪。

從首次公演分組開始,徐藝洋和黃子韜進行深度話題捆綁。

從訓練到日常調侃,再到節目鏡頭的有意拍攝,她們都在儘量同框。

再加上,她和劉些寧的CP炒作,話題是真的足了。

有話題就是資本,她先是衝進前十,現在又追着第七名的王藝瑾跑。

這就是話題,帶來的人氣投票。

03張藝凡

張皇,這是部分觀衆對她的稱呼。

這是調侃還是諷刺?

調侃的,是說她前七穩如泰山,不用像陳卓璇那樣,喊話贊助商。

諷刺的,是說她不缺鏡頭,有沒有才藝不重要,會賣萌會哭就好。

張藝凡身上的現象,難免讓人想起兩年前的楊超越。

她們同樣是能力不足,但是身居高位。

她們在發表感言時,同樣表達的是,知道自己還配不上這個位置。


從創3一開播,張藝凡就被打造。

能從她身上看到很多故事線,明顯的被捧。

話題有,芭蕾女孩走女團路,不會唱歌的少女努力學習,愛哭的小孩變得勇敢。

從鏡頭資源,到教練團的暖心話語,都在重點照顧她。

這個身高腿長的女孩,憑藉乾淨氣質收割大量粉絲。

這時候很多人認爲,觀衆緣能夠支撐她站高位。

其實,大家真的高估張藝凡的觀衆緣了。

雖然她的撐腰排名一直靠前,但是她的風評卻並不那麼好聽。

從舞臺首秀到主題曲考覈,再到兩次公演,才藝不精的話題一直圍繞着她。


04陳卓璇

創3,其實很需要"楊超越式"人物。

回想被隔壁《青你》壓熱搜的日子,創3估計已經憋瘋了。

所以纔有陳姐強勢出圈,這樣一波操作。

陳卓璇,能不能成爲楊超越那樣的話題人物,現在結果出來了。

加上鹿晗和秦海璐的內涵調侃,算是真正完成了"造梗"的過程。

就算她後面沒有出色表現,光是靠着"高位梗",也能活得很滋潤。


現在需要擔心的是,"話題"是不是健康?

很明顯的,陳卓璇現在的風評是,有人讚揚她"夠膽",也有人笑話她"博上位"。

認同她價值觀的粉絲觀衆,會很賣力的爲她投票,因爲從她身上看到年輕人向上的朝氣。

不喜歡她的,主要是質疑她的言論,認爲她是功利心理,只想着往上爬。

當陳卓璇得到了想得到的關注度時,她這時候的需求,不再是繼續炒作。

而是維護自身形象,她要創造觀衆緣。

從二次公演可以看到,她變得低調,變得務實。


結語

選秀女孩,都想成爲楊超越,這很難。

但是從楊超越身上借鑑經驗,這是容易的。

從創3撐腰榜前十的激烈競爭可以知道,靠臉勝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觀衆越加適應綜藝模式的選秀,他們同時更看重的,是一個學員"真我"性格的顯露。

就像楊超越那樣,我是什麼樣的人,不遮遮掩掩,都讓你們看見。

真實,才能打動人心。

因爲創始人們,是真的用心在選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