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以超市爲主營業態的連鎖百強企業人工成本佔比爲5.4%,百貨、便利店、專業店人工成本佔比分別爲3.5%、6.5%、5.5%,與上一年基本持平。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百強連鎖企業銷售和門店數量絕對值依然保持增長,但增長幅度整體放緩。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張濤)6月2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根據“2019年行業基本情況及連鎖百強調查”結果,發佈了“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單。2019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接近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連鎖百強門店總數達14.4萬個,同比增長5.9%。數據顯示,百強企業整體增長放緩,但核心經營效率指標有所提升,在業務創新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

百強企業增長整體放緩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百強連鎖企業銷售和門店數量絕對值依然保持增長,但增長幅度整體放緩。

去年,百強企業銷售實現正增長的有73家,比上一年減少5家,增長率平均爲14.4%,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中位數爲6.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而銷售出現負增長的有27家,增長率平均爲-9.6%,降幅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中位數爲-7.6%,降幅同比高出2.4個百分點。去年門店數量下降的企業數比上年增加了8家,共計29家。

不過,在整體銷售和規模增長放緩的大勢下,依然有18家企業實現銷售和門店兩位數增長。其中,紅星美凱龍、永輝、居然之家、盒馬鮮生、美宜佳、孩子王、百果園、大參林、柒一拾壹、羅森這十家企業連續兩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家居企業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和2018年相比,去年排行榜的前兩名企業座次沒變,但紅星美凱龍卻將多年來穩居前三的華潤萬家擠下,從上一年度的第26名一下子躍居第3名。

在百強榜單中,便利店增幅明顯,社區超市成爲亮點。百強企業中,便利店的發展依然強勁,社區超市後起直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去年便利店銷售增幅爲16.5%;專業店、超市、百貨店分別爲10.4%、4.0%、0.7%;便利店門店增幅爲7.8%,超市、百貨、專業店分別爲7.7%、2.4%、1.5%。除超市業態外,各業態銷售和門店增幅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超市業態中增長最快的是社區超市,銷售和門店增幅分別達到16.5%和16.9%。

核心經營效率指標有所提升

去年,百強企業成本上漲趨於平穩,成本佔比與上年持平。與此同時,百強企業不斷升級改造加優化調整,核心經營效率指標有所提升。

去年,百強企業持續對百貨和大賣場業態進行購物中心化改造。數據顯示,在經營百貨店的百強中,有近一半企業對門店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門店約佔企業總店數的30%;在經營大型超市的百強中,有近四成企業對大賣場進行了購物中心化改造,改造門店佔總店數的30%。

通過業態調整及管理優化,百強企業運營效率有所提高。首先,人效提升明顯。其中超市業態平均人效爲94.3萬元,同比提高1.3%;便利店、百貨和專業店人效依次爲58.8萬元、245.4萬元和362.4萬元,同比提高18.5%、10.0%和6.1%;其次,毛利小幅增長。去年,百強企業平均毛利率爲19.5%,比上一年略有提高。其中超市毛利率爲18.9%,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百貨店毛利率爲17.0%,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便利店毛利率爲26.3%,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專業店毛利率爲23.7%,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在平效方面,百貨企業下降較多,超市持平。數據顯示,去年百貨平效爲1.8萬元,60%的百貨企業平效出現下降;超市平效爲1.4萬元,1/3的超市企業平效下降;便利店平效爲2.6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專業店平效爲2.8萬元,比上年下降9.0%。

另外,調查數據顯示,連鎖百強企業的租金成本佔總體銷售的比例爲3.2%,與上一年持平。其中以超市爲主營業態的連鎖百強企業租金佔比爲2.8%,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百貨、便利店、專業店租金佔比分別爲1.9%、6.5%、7.1%,與上一年基本持平。

根據調查數據,2019年百強企業單位人工成本雖有上漲,但整體人工費用佔銷售額的比重穩定在4.6%。其中以超市爲主營業態的連鎖百強企業人工成本佔比爲5.4%,百貨、便利店、專業店人工成本佔比分別爲3.5%、6.5%、5.5%,與上一年基本持平。

全渠道創新業務成效明顯

去年,百強企業在創新業務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線上銷售增長顯著,到家業務已成爲標配,並且有越來越多的百強企業採用拼團直播等營銷手段實行全渠道銷售,給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去年,連鎖百強企業線上銷售增長28.7%,高於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幅9.2個百分點。線上銷售規模達5000億元。

數據顯示,專業店平均線上銷售佔比最高,便利店最低。百強企業平均線上銷售佔比爲4.3%。其中超市企業線上銷售佔比爲2.1%;百貨線上銷售佔比爲1.2%;便利店線上銷售佔比爲0.6%;專業店線上銷售佔比爲21.9%。

與此同時,到家業務成爲各大企業的標配。去年百強企業的超市業態普遍開展到家業務。其中約1/3的企業的到家業務已在全部門店鋪開,約一半企業則在部分門店運營,其餘企業還在嘗試階段。到家業務的平均客單價約爲84元,單店日均訂單爲56單。到家業務的逐步拓展,也對單店效率產生正向影響。全面鋪開的企業相較部分鋪開和嘗試階段的企業,到家訂單的客單價更高,達92元,人均單店訂單數達95單。

前置倉是支持到家業務的基礎設施。去年,百強企業的超市中約有1/3的企業設置了前置倉,前置倉大部分依託現有門店運營。

另外,調查顯示,超市類百強企業有近六成開展了社區拼團業務,其中過半數處於嘗試階段,社區拼團業務佔超市銷售比大約爲2%。短視頻、網上直播等作爲新的渠道,也有約三成百強企業導入。

得益於過去在線上線下全渠道方面的創新和佈局,百強企業在今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通過線上銷售彌補了一部分因實體門店關閉、客流驟減帶來的損失。

整體來看,受疫情影響,企業普遍對今年的發展持謹慎態度。據對參與預測的百強企業的統計,78%的企業今年會繼續拓展新店。只有36%的企業認爲門店同比銷售有望實現增長,42%的企業則認爲門店銷售會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