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制蒸发罐

蒸发罐汽鼓排出的汽凝水,其温度较下一效罐汽鼓的蒸汽温度为高。如在一个容器中将其减压,产生自蒸发作用,此自蒸发罐蒸汽可利用为下—效蒸发罐或相应的加热器的加热之用,这种设备称为自蒸发罐。自蒸发罐有柱式与卧式两种。柱式自蒸发罐的构造

柱式自蒸发罐的构造很简单,如下图所示。

柱式自蒸发罐

主要由底筒1、中间管2、套管3、扩散管4、器体5等所构成。中间管与套管同心地安装,中间管下端有孔口,使管内外相通。底筒有进水口,顶部器体有排水口及排汽口。

这种自蒸发罐在多效蒸发装置中是这样连接的:用管子把前一效汽鼓的汽凝水排出口与自蒸发的底筒连接起来;顶部排汽口用管子与进入下一效汽鼓的蒸发管连接。这样,前一效的汽凝水就能从自蒸发器的底部进入。自蒸发产生的蒸汽就能导至下一效的汽鼓作加热用,余下的汽凝水又能连续地排至下一效自蒸发罐,器体空间的压力大致等于下一效汽鼓的压力。作用原理

由于自蒸发罐中的水柱,平衡了前后两效汽鼓中的压差,可使前一效汽鼓中较高压的蒸汽就不会直接流入下一效汽鼓中去。当前一效汽鼓中形成的汽凝水进入自蒸发器的底筒,并从中间管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压力逐溉降低而产生自蒸发作用,在中间管上部形成汽-水混合物。这样一来,中间管中的汽-液混合物的重度γm就比管外空间的水的重度γH为小,即γm

因此,环形空间内的水就能通过中间管下端的孔口而进入中间管。因为环形空间的水温较低,进入中间管后使中间管中的汽凝水温度下降,从而使自蒸发产生的位置往上移;而且可以缩短自蒸发罐的高度。假设这截面是在上图中的E-E截面处,则E-E下面是纯粹的水柱,起主要的水封作用,E-E上面是汽—液混合物。若楼层高时,则可以不需要套管。

由于汽凝水在自蒸发罐中产生的循环作用,使自蒸发能在较高的部位进行,同时由于中间管的顶部为扩散管, 自蒸发产生的蒸汽能平稳地悱出,飞溅作用小。回流量一般为进入中间管的热的汽凝水量的5~9倍。蒸发罐楼面高度较低时,回流量应取较大的数值。

柱式自蒸发罐的结构很简单,无运转部件,不会产生机械故障。操作安全可靠,无须人工管理,并兼有汽凝水排除器的作用。因此,这种自蒸发罐已成为标准热力流程中的通用设备。卧式自蒸发罐卧式自蒸发罐构造

柱式自蒸发罐适用于蒸发装置安装在较高的楼层的情况,对于低楼层的蒸发罐,不便于安装柱式自蒸发罐。此时,可采用卧式自蒸发罐。卧式自蒸发罐的结构更为简单,它是一个卧式的密闭圆筒,安装在蒸发罐的下面。如下图所示。

卧式自蒸发罐连接方法

每一个卧式自蒸发罐的管路连接方法为:

(1)连接至前一效的汽鼓,以便引入汽凝水;

(2)连接下一效的汽鼓,以把自蒸发产生的蒸汽引入汽鼓作加热用;

(3)与下一个自蒸发罐连接,以便经自蒸发后的汽凝水送到下一个自蒸发罐。

由于这种自蒸发罐液位较低,没有足够的液柱水封,因此,在设备引入及引出汽凝水的管路上,必须安装汽凝水排除器,以便能排出汽凝水,但阻止蒸汽的排出.

通常装水至一半的高度,这样,就有较大的空阀供汽液分离之用。各根汽凝水管尽可能靠近自蒸发罐,并自器底引入。转弯处最好用一个T型管件,T型管件的一端安装一个阀门,以作排水放空之用。

罐中可以安装挡板,分成隔室。在正常情况下,前一效自蒸发罐的汽凝水排至下一效的自蒸发罐,进行连续自蒸发、但是如下一效的自蒸发罐的水过满时,可通过由液位控制的阀门由旁通管送至冉下一个自蒸发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