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顧俊宣判後不久(5月18日),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公佈刑事判決書稱,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檢驗科原主任、院長助理付曉,聯手財務科科長鍾華、院長張翼林從第三方檢驗機構合作中牟利,受賄金額超過1770萬元。近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藥物臨牀試驗機構辦公室原主任、新藥臨牀研究中心原主任顧俊貪污、受賄一案的判決書曝光。

原標題:自願被圍獵?多名院長、主任貪腐獲刑,涉揚子江、貝克等藥企

作者:木木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1934字,閱讀需5分鐘

醫藥圈又一貪腐案宣判。

近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藥物臨牀試驗機構辦公室原主任、新藥臨牀研究中心原主任顧俊貪污、受賄一案的判決書曝光。

顧俊因犯 貪污罪、受賄罪,被判處執行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十二萬元。同時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予以追繳。其中貪污罪所得發還上海公共衛生臨牀中心,受賄犯罪所得予以沒收。

根據判決書公佈調查結果,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間,顧俊在上海公共衛生臨牀中心主管醫用器械、藥品臨牀試驗的監控、管理等工作,先後利用職務之便,非法侵佔試驗費用10萬元;又通過提前藥品臨牀試驗排期、違規從事臨牀試驗等方式爲多人牟取利益、多次收受賄賂,總額達到150餘萬元。

判決書中同時提到了多家藥企。其中,揚子江藥業集團上海海尼藥業有限公司是揚子江藥業的全資子公司。

在開庭審理過程中,顧俊對上述事實沒有提出異議。而根據金廉網2019年12月消息,因“甘願被圍獵”,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黨委給予其政務開除處分。

事實上,在各地帶量採購快速推進的同時,相關部門對醫藥腐敗的查處力度也在升級。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 2020年以來已有大批院長、主任、行政官員被查處。在官方公佈的判決書中,多家知名藥企被提及。

可以看到,國家醫保局已經在計劃將代理商、醫藥代表的商業賄賂與企業信用評價掛鉤,進而影響其產品掛網、醫保支付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再想全身而退,已經不可能了。行業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醫改攻堅

多名院長、主任已受處罰

資料顯示,顧俊長期從事藥物臨牀試驗管理工作,不僅是上海公衛臨牀中心的骨幹,還曾是中國藥物臨牀試驗機構聯盟副祕書長,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審覈檢查中心檢查員。

在國家863計劃和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的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中, 顧俊也以負責人或骨幹身份參與。2006年至2016年,他負責和參與的臨牀試驗項目等有200多項。在國家鼓勵藥械創新的大環境下,顧俊正是急需的人才, 因爲160餘萬元落馬,對行業也是很大的損失。

而醫改在反腐領域持續發力之下,類似令人遺憾的劇情在反覆上演。

就在顧俊宣判後不久(5月18日),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公佈刑事判決書稱,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檢驗科原主任、院長助理付曉,聯手財務科科長鍾華、院長張翼林從第三方檢驗機構合作中牟利,受賄金額超過1770萬元。其中付曉分到約758.6萬元。

此外,付曉、鍾華還共同收受了第三方檢驗中心業務員的3萬元,付曉單獨收受48萬元。

法院終審認爲,付曉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六十萬元。鍾華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同時,扣押在案的涉案贓款上繳國庫,鍾華尚未清退的贓款191.382182萬元繼續予以追繳。

5月28日,通遼市紀委監委官微發佈消息,通遼市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傳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醫藥腐敗被認爲是藥價虛高的罪魁禍首,近年來已逐漸成爲醫改的主要方向。從取消藥品加成,到帶量採購斬斷利益輸送鏈條,可以說帶金銷售的土壤正在快速萎縮,未來類似的事件也有望大幅減少。但在短期內,卻不乏激增的可能。

醫保主導

企業行賄再難全身而退

在政策倒逼醫藥行業營銷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院長、科主任落馬背後,企業的命運走向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5月份,恆瑞醫藥捲入浙江某醫院麻醉科主任受賄案,就曾引起各界熱議。(詳見>>《 捲入受賄案,被曝年行賄9億,恆瑞澄清:反映出了管理漏洞! 》

此次被波及的揚子江藥業也曾多次捲入“行賄門”。據健識局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2012年至2019年之間,就有49份受賄相關判決書與其相關。

然而由於行賄人犯罪較輕,取證困難等原因,藥企管理者、醫藥代表往往是以證人身份出現,實際上,受到處罰的很少。

據行業不完全統計,2018年醫療受賄案件中,只有約6%的行賄方受到了處罰。作爲主要受益方,醫藥企業又往往藉口代理商所爲、醫藥代表個人行爲,得以全身而退。

在醫保全面掌握採購權、支付權、定價權之後,隨着購銷領域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就在不久前,一份業內流傳的國家醫保局徵求意見稿顯示,代理商、醫藥代表出現商業賄賂等行爲,也要追責藥企。

按照上述徵求意見稿規定,商業賄賂將直接影響企業的信用評分,進而影響企業在招標採購中的優先級等,信用評價低的還可能受到醫保支付方面的限制。嚴重失信的還面臨產品暫停掛網、終止合同,甚至醫保禁入等處罰措施。

這也意味着,企業行賄的成本大幅度升高。結合帶量採購擠幹中間環節水分等措施,醫藥行業營銷模式的顛覆性改變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