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日,經國務院批覆,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爲我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這是青島城市發展戰略的一次極大躍升,是青島城市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青島西海岸的發展由此擁有了一個更新的起點、更高的平臺,也肩負起了比以往更重的使命。 新區獲批六年來,西海岸的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綜合實力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位列前三強,在全省137個縣市區中位居首位,連續六年綜合考覈全市第一,幹出了新區速度、新區質量、新區標準。特別是今年以來,西海岸新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新區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市,生產生活秩序得到恢復。西海岸新區鎖定目標、幹字當頭、狠抓落實,在新的征程上演繹西海岸的新精彩,爲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新區力量!瞄準目標定位

勇當高質量發展尖兵

把握新形勢、應對新挑戰、實現新提升。“我們要聚焦總體思路,提高站位、放大座標,勇當高質量發展的尖兵。”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孫永紅表示,思路決定出路,站位決定地位。新區要科學把握研判形勢,切實駕馭好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化危爲機、轉危爲機、搶抓機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高標準謀劃、高水平開放、高效率推進,努力把國家級新區的優勢轉化爲高質量發展的勝勢。總體思路是:瞄準一個目標定位,實施四大國家戰略,建設四大新區,擦靚四張名片,發起十二大攻堅戰。

瞄準一個目標定位,即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杆、宜居幸福新典範。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就是要以“智變融合”引領製造業賦能升級,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上率先突破,在山東半島城市羣建設中率先崛起。改革開放新高地,就是要通過市場化改革的“衝擊鑽”破解發展中的難題,通過青島自貿片區、前灣保稅港區、國際經濟合作區、開發區等高水平開放平臺集聚全球優質資源,通過海洋科技創新引領的全面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以開放促進創新、倒逼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輻射帶動力。城市建設新標杆,就是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形成城鄉統籌、功能完善的組團式城市結構,佈局疏密有度、山海城共融的城市空間,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宜居幸福新典範,就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宜居、宜業、宜人、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時尚消費圈,讓住在西海岸的人稱心如意,來到西海岸的人流連忘返。

實施四大國家戰略,即經略海洋、融合創新、自貿試驗區和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西海岸的戰略任務,是國之重任,是歷史使命,也是西海岸發展的重大機遇和最強優勢。新區要爲實施國家戰略趟路子、克難關、出經驗,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大局中擔當作爲。

建設四大新區,即開放新區、現代新區、活力新區、時尚新區。西海岸是青島的龍頭,必須在國際大都市建設中走在前、當標兵、作示範。

每年青島國際啤酒節期間,各國遊客在金沙灘啤酒城盡情狂歡。

擦靚四張名片,即影視之都、音樂之島、啤酒之城、會展之濱。這四張國際名片,是擴大新區知名度美譽度的重要窗口,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重要平臺,是引領高端服務業和時尚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要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來謀劃、來提升,充分彰顯新區的個性氣質,靚出高品位、靚出“國際範兒”。

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的鳳凰音樂節。

發起十二大攻堅戰,即經略海洋、融合創新、自貿試驗區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投資、先進製造業賦能、土地高效利用、總部經濟金融業、“四張名片”完善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化一型”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清廉新區建設攻堅戰。這十二大攻堅戰,攻的都是西海岸發展的重點、難點、堵點,調集精兵強將,實施兵團作戰,精準施策、攻堅克難、一馬當先,打出聲勢、打出氣勢、打出戰果。服務國家戰略

打造開放發展新高地

國家級新區是國家戰略的先行區、區域發展的增長極。西海岸新區是全國第9個、山東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區,主要有“四大優勢”:戰略疊加優勢,經略海洋、融合創新、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四大國家戰略疊加,享有省級、市級行政管理權限。經濟基礎優勢,經濟總量位列國家級新區前三強、全省縣區市首位、佔全市的三分之一。國際大港優勢,擁有前灣港和董家口港兩個億噸國際大港,與山東港口集團開展戰略合作,港產城融合正全面推進。自然資源優勢,有三大山系、九大水系,島灘灣相擁,山海城一體。

今年以來,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一些大項目、好項目仍然在西海岸加快集聚,1-4月份,西海岸新區簽約註冊重點項目102個、總投資1682億元。總投資100億元的京東方5G模組項目加快推進,技術世界領先的富士康高端封測項目簽約落地,北大青島計算社會科學研究院是北京大學在山東落地的第一個項目,這充分說明市場、企業和社會各界對西海岸新區的發展充滿信心。

總投資51.5億元的10個新基建項目落戶,山東省港口集團貿易、產城融合、裝備製造、海外發展四大板塊總部項目簽約,青島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逆勢“雙增長”……疫情期間,在全球經濟相對疲軟狀態下,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釋放出強大“虹吸效應”和發展動力。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

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是山東自貿區面積最大、試點最多的片區,全域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覆蓋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開放發展重要功能區域,成爲國家開放戰略疊加的試驗田。

爲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該片區積極推進106項試點任務,在營商環境、投資領域、貿易轉型、金融開放、創新驅動、海洋經濟、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七個方面進行全面試點改革,爭創可複製的“青島經驗”。其中,營商環境方面,第一時間成立了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政務服務中心,推進“證照分離”“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等試點工作,推動項目企業落地入駐。

“對所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我們進行全面梳理,進一步精簡環節,流程再造。審批窗口全部實行‘受理、審覈、出證’一站式服務,583項無差別綜合受理事項及116項即辦窗口受理事項100%實現網辦,99.4%的駐廳審批事項支持外網申報,整體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提速98%,實現極速‘秒批’。”青島西海岸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鬍英表示。

行政審批改革帶動企業急速落地,山東自貿區獲批以來,青島片區新增註冊市場主體6000多家,重點項目70多個,外資企業80多家。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前灣港。

作爲“一帶一路”海上戰略支點,港口成爲青島對外開放的最大優勢。集中開展境內外貨物中轉、集拼和國際配送,保稅原油混兌調和,保稅燃油混兌調和等試點任務的推進也極大推動了青島港的轉型。作爲以海洋經濟發展爲特色的自貿片區,海洋領域試點的推進也帶動了產業集羣的發展。

“制度創新是自貿區的核心,青島片區要充分發揮四區疊加和港口優勢,依託制度創新,發展海洋經濟、港口貿易、現代金融等青島特色產業,創造更多的‘青島經驗’,讓自貿區真正服務於國家戰略。”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張型成稱道。

目前,青島片區106項試點任務已全面展開,其中,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等24項全國領先試點工作落地,50項正在突破。“力爭年內完成全部試點的70%。”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青島自貿片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隋斌表示。

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是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約21平方公里納入自貿試驗區,佔青島片區實施範圍的40%,中德“國際客廳”、中日“國際客廳”位於其中,成爲自貿區對外合作的重要平臺。

片區外,自貿區溢出效應不斷擴大。分佈於西海岸新區各個核心地段的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工商中心、科創中心“六大中心”,成爲 “雙招雙引”、產業聚集新平臺,實現大量企業集聚,吸引了280家企業和機構入駐,其中,國際貿易中心聚集外貿企業60餘家,貿易額今年預計可達5億美金。

而在自貿區東北部,自貿區青島片區重要配套區青島橋頭堡國際商務區也在加緊推進。首開項目國際創新中心已完成2萬立方基坑開挖,總投資600億的融創城市綜合開發項目完成註冊,一座“千億之城”正在崛起。

點上突破、面上推進,圍繞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製造業五大產業,自貿區正通過網上“雙招雙引會客廳”加快精準招商,並通過運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加快“審批-監管-執法”一體化社會信用平臺的搭建,通過該平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放開前端審批環節,推動項目企業落地。“爭取年底新增市場主體1.5萬家,到2022年,青島片區企業主體不低於3萬家。”隋斌表示。發起攻堅會戰

十二大領域全面發力

今年以來,一批批重點項目通過雲簽約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個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西海岸新區無論是用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還是創新務實的政務服務,都以實際行動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當下,整個西海岸新區都已經成爲了大會戰的戰場。聚焦自貿試驗區建設、經略海洋、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國家戰略,瞄準投資、總部經濟金融業、土地高效利用、先進製造業賦能、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領域,這個國家級新區強力發起了十二大攻堅戰。

“海洋石油119”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

一條條硬核扶持措施加碼發力,爲新區打好攻堅戰備足了“糧草彈藥”。“西海岸新區先後出臺了積極應對疫情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西海岸新區發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政策措施涵蓋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穩定就業、降低企業成本、延期繳稅、土地出讓等多個方面,爲企業安全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全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西海岸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新區改革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爲確保打贏經略海洋攻堅戰,新區細化了6場硬仗的作戰方案,明確了要做優5大優勢產業鏈條,培育4大海洋新興產業,加快推進88個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建設。

4月7日,“海洋石油119”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在青島順利出塢。

今年5月15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總包的中國最大作業水深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洋石油119”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交付起航。未來,“海洋石油119”將服役位於南海的中國首個自營整裝開發深水油田。投產後預計每天可處理原油2.1萬立方米,天然氣54萬立方米,相當於佔地30萬平方米的陸地油氣處理廠,堪稱“海上超級工廠”。

4月7日,“海洋石油119”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在青島順利出塢。

穿梭如燕的智能化小車、力大無窮的智能關節機器人、高度智能化的硫化機、火眼金睛般的智能X光檢測儀……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生產示範基地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西海岸新區正搶抓“新基建”風口,發力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示範引領,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杆。

爲了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區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信息產業和互聯網工業創新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於加快建設四大基地,促進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系列政策,對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給予獎勵扶持。今年,新區又將工業互聯網的目標提高到了創建15個以上青島市工業互聯網“555”項目,並提出到2022年打造10個智能工廠、100個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建成5個以上人工智能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創新服務平臺。

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離不開夯實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西海岸新區通信基站達2893處,其中5G基站1812處,5G信號現已覆蓋城區重點區域和主要道路,爲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網絡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加快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建設,推進工業互聯網縱深發展。一方面,打造國內知名的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另一方面培育一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讓更多企業在‘雲’上跑起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工信局局長謝龍目說。

來源 | 青島早報記者 劉海龍

編輯 | I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