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方面發佈消息稱,莫迪在6月2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電話溝通,就受邀參加G7(七國集團)峯會表達積極態度,肯定了美方擴大G7峯會框架的提議。美國衆議院外委會負責人恩格爾也持有類似看法,認爲印度沒有責任,貌似公正地呼籲尊重國際慣例和規範,使用外交手段解決邊界問題。

  是狐狸總會露出尾巴。美方假惺惺提出“仲裁”中印邊界問題,結果遭到拒絕,令白宮比較沒面子。緊接着,美方也不裝了,乾脆直接入局。



  路透社6月2日報道稱,蓬佩奧直接插手全世界兩個人口最多國家之間的邊界爭端,他直接站在印度一方,妄稱印度遭受所謂的霸凌。


  美國衆議院外委會負責人恩格爾也持有類似看法,認爲印度沒有責任,貌似公正地呼籲尊重國際慣例和規範,使用外交手段解決邊界問題。


  特朗普此前自告奮勇要調解中印之間的邊界問題,結果遭到中印的拒絕。這下美方乾脆不再掩飾,直接出手拉偏架,幫助挑起事端且負有全部責任的印度。


  這次爭端的起因再清楚不過:是印度方面從5月上旬以來在加勒萬河谷地帶越線進入我方領土構工設障,還悍然阻撓人民子弟兵的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界現狀。這也是印度蠶食策略的具體做法。數十年來,由於印度一直拒絕放棄這種侵略行徑,導致邊界地區一次次出現緊張局勢。


  美方罔顧現實、顛倒黑白,其背後的陰謀已經昭然若揭:



  1、趁中印邊界發生爭端的機會,把印度拉上己方的戰車。印度方面發佈消息稱,莫迪在6月2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電話溝通,就受邀參加G7(七國集團)峯會表達積極態度,肯定了美方擴大G7峯會框架的提議。這表明印方其實已經同意在9月份赴美參加峯會。值得注意的是,美印雙方還就中印邊境問題交換了意見。


  從結果來看,美方已經基本達到了這個目的。在邊界問題上承受壓力的莫迪,沒有理由不去戴維營尋求美方的支持。而美方也可以將中印邊界問題拿到G7峯會上討論,這樣更有助於拼湊一個“反華聯盟”。


  2、美國並非想幫助印度,而是想利用印度。對美國而言,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最好能夠爆發一場衝突乃至戰爭,這樣一來,全世界的視線和注意力就將從席捲全美的反歧視運動轉移到喜馬拉雅山。


  如果從維護霸權的角度來看,美國無疑希望中印能夠相互仇視、相互消耗下去,就像兩伊戰爭那樣。這樣一來,美國不但能夠坐收漁翁之利,讓2個競爭對手陷入持久的紛爭,還能源源不斷地向印度出售武器,由此特朗普在大選前也能爲成績單上再添一筆。至於印度是輸是贏,美國根本不在乎,或者說,美國更希望印度戰敗,這樣復仇心切的新德里更會瘋狂購買軍事裝備。



  3、種種跡象表明,爲激化中印的矛盾,美方採取了一些手段。儘管在邊界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中印雙方都很冷靜,也都能有效控制局勢。


  但最近這段時間,一些本不應泄露到外界的相關視頻和照片卻流傳開來,譬如雙方的衝突畫面等等。這些滿天飛的資訊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雙方處理問題的節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視頻和圖片,基本都來自於美國控制的社交媒體,然後印度媒體又進行二次炒作。不能排除美方暗中插手的可能。爲民粹推波助瀾,挑動民意,是美方情報機構慣用的手法。而美國情報人員對印度的滲透也比較深入,CIA甚至還曾直接參與組建印度最高情報機構RAW,印度鷹派與美國之間也存在緊密聯繫。從利益角度分析,如果能夠令中印陷入“21世紀的兩伊戰爭”,那麼收益最大的無疑還是美國。美國有充分的動機和能力。


  不過,雙方到現在爲止,其實表現出了相當的默契,都在強調“穩定”、“可控”。不必懷疑雙方寸土必爭的意志,也不必懷疑雙方管控危機的決心。輕啓戰端是不負責任的,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因此如何摸索出一條解決爭端的路徑纔是當下的急務。


  在處理這次邊界問題上,雙方都非常剋制,以至於坊間出現“2個核武國家靠石頭來分勝負”的段子。印方雖然嘴上嚷嚷“自己不是1962年的印度”如何如何,而且在整條邊界上的兵力佔據大約6比1的優勢,但卻說什麼也不敢開第一槍。


  印度防長辛格6月2日受訪時表示:雙方都在增兵,不過兩國將在6月6日舉行中將級別的會晤,以解決在拉達克地區的對峙。辛格聲稱:印度不會傷害任何國家的尊嚴,也不會容忍任何國家傷害印度的尊嚴。


  如果印度真的注重本國的尊嚴,那麼就不應該尋求外力介入兩國之間的問題。印度一直志在成爲“有聲有色大國”,如果不能靠自己來解決棘手的問題,無疑將不具備大國的潛質和地位。



  至於莫迪幾個月後可能的戴維營之行,其實作用也相當有限。印度的實力畢竟不佔優勢,無法從戰場上拿到的東西,難道靠乞求西方國家就能拿到?莫迪肯定沒有那麼幼稚。歸根到底,中印邊界問題其實是兩國綜合國力的比拼,也是國運的比拼。這是一場如馬拉松一樣的持久戰,結果註定是印度退回平原,因爲喜馬拉雅山從來就不是印度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