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鉅鹿之戰,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這是秦軍與反秦楚軍的一場戰略決戰。在這場戰略決戰之中,楚軍將領項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以少勝多,大破秦軍主力,從而確定了秦王朝覆亡的命運,項羽也經此一役成爲諸侯之中的''上將軍'',從此開啓了他的霸業之途。這是後人對鉅鹿之戰的傳統認識,然而當我們細讀歷史就可發現,項羽在鉅鹿一役中大破秦軍主力部隊的說法是有疑問的,甚至可以說,項羽並沒有真正擊敗過秦軍的主力部隊。爲什麼這樣說呢?歷史上真實的鉅鹿之戰又是怎樣的呢?請隨筆者一探究竟。

鉅鹿之戰中被擊敗的並不是秦軍主力
鉅鹿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在秦二世三年的十二月(公元前207年),其爆發背景是由於秦軍圍困趙王於鉅鹿城中(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隨後四方諸侯各自率領援軍前來救援趙國。作爲反秦義軍的縱長,楚國派遣以上將軍宋義爲首的數萬楚軍北上救援鉅鹿,然而當楚軍行進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一帶的時候,宋義便停止前進,欲待秦趙決出勝負之後再坐收漁翁之利,結果此舉引發項羽的不滿。隨後,項羽趁機殺掉宋義,奪取了楚軍的最高統治權,並立刻派遣英布與蒲將軍率領兩萬楚軍渡河救援鉅鹿,鉅鹿之戰也就此打響了。

整場戰役一共分爲兩個階段,首先是項羽派遣英布與蒲將軍率兩萬楚軍渡河與秦軍交戰,楚軍獲得小勝,但並未徹底瓦解圍困鉅鹿城的秦軍。隨後,趙國大將陳餘請求項羽再次派兵救援,項羽便率領全部楚軍渡河參加戰鬥,在參戰前,項羽下令鑿沉渡河的船隻,打破燒飯的鍋爐,全軍上下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必死的決心。
當時圍困鉅鹿城的秦軍佈置是這樣的,王離部隊負責圍困攻打鉅鹿城,章邯部隊則築起了連接王離軍隊的甬道,負責給其運送糧草物資。楚軍全部渡河之後,項羽首先將攻擊的目標指向了連接兩股秦軍之間的甬道。切斷甬道之後,王離軍隊出現了斷糧的危機,且由於交通阻隔,秦軍不知楚軍虛實,未敢輕舉妄動,項羽便利用這個時機,全力進攻王離軍,連戰連勝,最終活捉了王離,殺死秦軍大將蘇角,秦將涉間自焚而死,鉅鹿之圍被成功瓦解。

項羽
那麼,通過對鉅鹿之戰經過的瞭解我們可知,當時在鉅鹿戰場上的秦軍一共有兩支部隊,即以王離爲首的王離軍和以章邯爲首的章邯軍,項羽所率領的楚軍其主要的交戰對象則是圍困鉅鹿城的王離軍,至於章邯軍,則未見此時楚軍與其有大規模交戰的記載。換言之,鉅鹿之戰是項羽軍與王離軍之間的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的結果是王離軍全軍覆沒,那麼並未參戰的章邯軍呢?通過史書的記載我們可知,章邯在鉅鹿之圍破解之後,便率軍退守到了棘原一帶,並在此與楚軍相持了數月之久。
在經歷了鉅鹿大敗之後,秦軍還能夠與大勝的楚軍相持,這說明秦軍在此時還依然具有一定的實力,且根據之後項羽於新安坑殺了二十萬秦軍之事可知,章邯率領的秦軍數量,雖不一定有所謂二十萬人之衆,但至少還有十萬左右的人數,力量不可謂小。如此我們便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鉅鹿一戰中項羽真的覆滅了全部秦軍主力嗎?如果沒有的話,秦軍真正的主力部隊又在哪裏?爲何經鉅鹿一戰後,秦軍便一蹶不振了呢?
從秦統一後的軍事行動看秦軍真正的主力何在
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對秦統一後的軍事行動有一個系統的瞭解。秦國靠武力吞滅了六國,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統一天下之後秦軍便結束了所有的戰鬥任務。查閱史籍我們可知,當秦王朝建立之後,秦軍依然沒有停下征戰的步伐,它發動了至少兩場大的戰役,即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北伐匈奴一事發生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據說是因爲一個名叫盧生的方士獻給始皇一本刻有''亡秦者胡也''五個字的讖書,始皇以爲這個''胡''指的是匈奴,便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征匈奴。

匈奴人
攻打匈奴的決策當然不會是因爲如此簡單的原因就做出的,這裏面有非常複雜的政治與軍事考量,匈奴部族的勢力範圍深入河套地區,威逼中原農耕文明地區當是始皇做出攻打匈奴決定的重要原因。此役秦朝共派遣了三十萬大軍,取得了豐碩的戰果,且特別需要重視的是,這三十萬大軍便一直由蒙恬率領駐守北部邊疆,且日後始皇的長子扶蘇由於進言得罪始皇,也被髮配到了蒙恬軍中爲監軍,這證實這支部隊的確是一直駐紮在秦朝北部的。
南征百越一事則發生在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以屠睢爲主帥的五十萬大軍攻打嶺南地區。屠睢陣亡之後,秦朝又另派了任囂接替屠睢的職務,與副將趙佗一起於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成功平定了嶺南。
秦朝攻打嶺南的這支部隊,有一種說法即當初由王翦率領的攻打楚國的六十萬大軍改組而成。王翦此人生卒年不詳,其最後事蹟即攻滅楚國一事,且滅楚之後並未交待伐楚的六十萬大軍如何安置,故有此說。且不論此說是否成立,秦朝爲攻佔百越之地,的確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攻佔嶺南之後,趙佗還曾給秦皇上書,請求派遣中原未婚嫁的女子赴嶺南爲戍守將士縫洗衣物,其實就是爲嶺南戍守的將士求婚配。秦皇一次便派遣了一萬五千名女子遠赴嶺南,這足以證明秦軍遠戍嶺南的部隊之衆,數量應該是非常多的。

王翦
秦王朝一共有多少軍隊,史書並未有明確的記載,但我們可以拿其他的一些記載來做一個對比。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去征討楚國之時,曾說這是''空秦國甲士'',然而考慮到秦國在滅楚國的同時也在其他地方有戰鬥部隊,秦國統一天下之時,秦軍的總數估計應該在一百萬上下。考慮到大戰之後的一些減員措施,秦軍的總數至少也應該有幾十萬之衆。而北伐匈奴與南征百越,秦軍動用的部隊數量按史書的說法就達到了八十萬之衆,除去注水的成分,北伐與南征之舉依然可以說是動用了秦軍的全部主力。
如此我們即可知,秦朝的主力部隊,幾乎都屯駐在北境與嶺南,國內並無多少可以調動的軍隊,這從當陳勝的反秦義軍攻入關中之後,秦二世卻派不出大軍前去征討,不得不接受章邯請求赦免驪山刑徒組建臨時軍隊的建議可爲憑證。那麼,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的秦軍又是從何而來?它們又能否稱得上是秦軍主力呢?
鉅鹿之戰非凡的戰略意義
參加鉅鹿之戰的秦軍是王離軍與章邯軍。章邯軍的來歷,主要就是由其提出的赦免驪山刑徒而臨時組建軍隊組成。章邯在組建了這支臨時的秦軍之後,連破反秦義軍,當中也收編招募了不少兵士,例如趙國的李良就曾率軍投降章邯,發展到最後也達到了號稱有二十萬人的規模。

章邯
至於王離軍,則來自於蒙恬駐守北疆的征伐匈奴的部隊。原本統帥這支部隊的是蒙恬與扶蘇,然而在二世登基的過程中,這二人最終都死於非命,大軍的統帥權也由此交到了副將的手中,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這個副將就是王離,乃大將王翦之孫。
由於趙國離北境較近,王離受命率軍南下與章邯軍合力攻圍鉅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王離是否帶來了全部的駐守北境的秦軍?筆者認爲不太可能,因爲帶離全部秦軍,則意味着徹底放棄北境地區的防守,況且此時秦軍連戰連捷,趙國已是掌中之物,秦軍沒有必要冒着腹背受敵的危險,故王離應該只是帶了部分駐守北疆的秦軍前來鉅鹿參戰。
如此便清楚明瞭,項羽在鉅鹿擊敗的秦軍,只是王離帶來的部分駐守北境的秦軍,而擁衆二十萬的章邯軍,以及駐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項羽則並未擊敗他們。因此,說項羽在鉅鹿大破秦軍主力部隊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但是,項羽雖然沒有在鉅鹿擊敗秦軍主力部隊,但鉅鹿之戰的意義依然是非同凡響的。鉅鹿之戰的歷史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重挫了秦軍的銳氣,加速了秦朝內部的瓦解。鉅鹿大敗之後,章邯軍退守棘原,雖擋住了楚軍西進的步伐,但不敢再在正面戰場與楚軍再次交鋒。敗仗嚴重挫敗了秦軍的銳氣,以致在對峙期間的幾次戰鬥,秦軍皆以失敗告終,而後更是被項羽偷襲打的大敗。軍事上的失利也加速了秦朝內部的瓦解,首先是秦二世派人前來追究章邯戰敗的責任,這讓章邯非常的害怕,其次趙高也想借着秦軍兵敗的契機,扳倒章邯,好爲自己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如果說軍事上的失敗只是讓章邯失去銳氣的話,那麼秦朝內部帶給他的政治壓力則是壓倒章邯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章邯選擇投降楚軍,他手中握有的二十萬秦軍頓時土崩瓦解,隨後更是慘遭楚軍的屠殺。失去章邯大軍的支撐,秦王朝的大廈也就失去了支柱。

胡亥
同時也需注意,駐守嶺南的五十萬大軍,本也屬於秦軍的主力部隊,如果他們北上救秦的話,那麼戰事如何也需還未知。然而嶺南的軍事統帥趙佗選擇了隔岸觀火,如若秦軍得勝則助秦,如若秦敗則割據嶺南自保。鉅鹿之戰的結果無疑對趙佗做出割據嶺南的政治決策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如此一來,秦朝所有主力全部瓦解,敗亡已成定局。
第二, 極大的鼓舞了反秦聯軍的士氣。在鉅鹿之戰之前,諸侯軍對於秦軍的畏懼是衆所周知的。其實,列國對於秦軍的懼怕由來已久,秦國被稱爲''虎狼之國'',秦軍被稱爲''虎狼之師''。反秦起義打響之後,天下反秦之勢雖如火如荼,然後戰場上勝績甚少。相反,章邯組建的臨時秦軍,則連戰連捷,大破陳勝、魏咎、項梁,橫掃天下。諸侯救趙,雖派軍前來,但誰也不敢與秦軍交戰,就連與張耳有刎頸之交的陳餘,也不敢貿然率軍前去救援鉅鹿。然而,項羽率領的楚軍展現了非凡的勇氣,以少勝多大破秦軍,一舉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楚軍的影響下,救趙的聯軍也有了敢於與秦軍交戰的勇氣,紛紛投入戰鬥之中。鉅鹿戰後反秦義軍士氣大盛,可以說與鉅鹿之戰的勝利有着很大的關聯,這對於反秦事業的最終勝利,是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
第三, 鉅鹿之戰奠定了項羽的霸王之基。項羽雖然是名門之後,但是在這之前他本人的名聲是不夠響亮的,可以說遠不及他的叔父項梁。但是經過鉅鹿一役,項羽及其所率領的楚軍展現出來的非凡的勇氣與軍事才華,大大震懾了諸侯聯軍,也極大的提高了項羽的威望。史載戰後諸侯拜會項羽,都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鉅鹿一戰,徹底改變了項羽的命運,項羽一舉奪得了主宰天下的權力,哪怕是故主楚懷王,以及率先入關接受秦王投降的劉邦,都拿項羽沒有辦法。可以說,鉅鹿之戰開啓了項羽的王霸之業,這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結語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鉅鹿之戰項羽並沒有擊敗全部的秦軍主力,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說鉅鹿之戰是決定秦王朝覆滅的戰略決戰,這主要是由鉅鹿之戰的歷史影響所決定的。正是由於鉅鹿之戰的勝利,秦王朝內部矛盾得到了一次集中的爆發,最終徹底葬送了支持王朝存在的根基。項羽及反秦聯軍依靠鉅鹿之戰的勝利,極大的提升了戰勝秦軍的士氣,從此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秦軍再無抵擋之力。項羽亦憑藉這場戰役,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權威,開霸業之基。司馬遷曾感嘆項羽''何興之暴也'',即他的崛起爲何如此的迅速。毫無疑問,這與鉅鹿之戰有着莫大的關聯。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本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