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的唐朝是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王朝,在這個階段,漢民族的構成基本定了下來,而原來橫行歐亞大草原的突厥勢力被逐出中國的勢力範圍,而中國的封建制度在這個時期也達到鼎盛階段。版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國力強盛平定突厥,安建立安西都護府、安南都護府,那麼作爲國家國防基礎的軍隊又是裝備了些什麼武器呢?

唐代時,中國軍隊無論裝備、素質、士氣還是將帥能力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一個高峯。唐軍的武器精良,戰鬥力強悍,爲公認的事實。


當時唐軍野戰常用的陣形之一是“鋒矢陣”,衝在最前面的是手執陌刀、勇猛無畏的輕裝步兵,接着是步、騎兵突擊,後列則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擊潰對方。陌刀的攻擊力極爲可怕,可以剋制騎兵,肉搏時威力不減。騎兵方面則是輕重騎兵結合,一般使用馬槊和橫刀。陌刀由於鍛造費時較長耗費鐵較多(鍛造陌刀的鐵量可以鍛造2、3把普通刀、十幾個槍頭),因此陌刀數量並不多,爲了保證對軍隊的充足供給,唐朝政府對陌刀採取國家管制。


唐軍的主力部隊多是步騎混成的,其一個標準的軍團應該包括步兵12500人,騎兵5000—6000,輜重兵1000—2000,一支這樣的部隊合計約兩萬人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這些陌刀兵每人在兩腰分別掛有弓一把、箭30,背後交叉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槍一條,斷柄重刀一把。5000輕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斷柄重刀一把,長槍一條,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輕兵配弓一把、箭30。背後揹着一個更大的箭簍,裝箭100,配弩一把,長槍一條。唐軍弓弩配備率得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這與秦漢軍隊相比,火力強出了3—5倍,衝擊力也大有提高!


爲了配合騎兵完成對運動速度快,而路途又遠的遊牧軍隊,唐軍藩鎮軍和中央軍主力的步兵部隊都是坐車馬機動的,而不是徒步。在得到戰場時才下車列陣作戰!唐軍騎兵與此前南北朝時有所區別。南北朝時,成熟的馬鐙的大量使用使騎兵由秦漢時的輕騎向重甲騎兵發展,也就是人馬皆以重甲防護,在戰場上發起衝擊作戰。但唐軍當時的主要對手是遊牧輕騎兵,且是長途出擊爲主,所以唐軍雖然也有重騎兵的存在,但更多的還是輕騎兵。


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爲以明光鎧爲代表的唐十三鎧,明光鎧是一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非常華麗,而且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其士兵的保護很好,但戰馬卻甲片很少,只是護住前胸和臉部!唐騎兵人是有完善的戰甲保護的,其戰甲與步兵甲型制類似。早期的玄甲也被逐漸淘汰,代之明光甲。但騎兵甲的裙甲,膀甲明顯比步兵的斷,這是爲了方便在馬上的運動。爲了彌補,唐騎兵使用皮帶在腿和手膀上固定上甲片。唐騎兵每人身背長槍一條,配圓盾一面,弓一把、箭30,長短唐樣刀(橫刀)各一把。戰備相當完善!


唐軍遠程作戰的戰術運用也有了很大突破:實戰中,唐軍騎兵與坐車的步兵共同達到戰場!如果敵軍首先發動進攻,唐軍擁有與宋軍同樣高的弓弩配備量,先以箭鏃攻擊對手,隨後刀陣迎擊,當兩軍混戰在一起的時刻,騎兵迅速從側翼繞到敵軍後方,兩線夾擊對手!如果我軍主動進攻,騎兵主要擔負從側後繞到敵軍後方,牽制對手主力,同時步兵開始以刀陣推進!最終實現圍殲!


唐軍軍用弓分爲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其中長弓爲步兵用弓(西涼團主要裝備),角弓爲騎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則是禁衛軍專用的遠程投射兵器。唐軍的弩箭在當時是十分厲害的遠程兵器,是軍隊專用的先進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屬管制兵器,民間也可擁有。)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騎兵較多使用擘張弩,弩箭威力、準確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靈活性較差,要成爲熟練的弩手需要專門的訓練。

唐朝對外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國家更加富裕,財政收入也隨之增加。這樣一來,隨後的唐朝雖然不能像秦漢兩朝那樣以全民動員作爲戰爭後力,但卻有比起秦漢更多的金錢去建立一支最精良的常備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