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說曹魏投降蜀漢的將領中,比較出名的就有姜維、王平、夏侯霸以及郭循。這四個人中,姜維和王平,都在蜀漢立下了不朽功勳,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被蜀漢黃忠陣斬,投降蜀漢實在是被司馬懿給逼急了。

三國時期,投降到其他國家的將領不在少數。比如說曹魏投降蜀漢的將領中,比較出名的就有姜維、王平、夏侯霸以及郭循。
這四個人中,姜維和王平,都在蜀漢立下了不朽功勳,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被蜀漢黃忠陣斬,投降蜀漢實在是被司馬懿給逼急了。
至於郭循,這是四個人裏最特殊的一個。因爲誰也不知道他爲何投降蜀漢,他在宴會上刺殺了蜀漢丞相費禕,從而名揚天下。

一、姜維堅守諸葛亮遺志,九伐中原。
很多人認爲,姜維是諸葛亮的得意門生,也是諸葛亮最看重的接班人。其實這是存在疑慮的,因爲姜維是從曹魏投降過來的,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姜維才33歲,只不過是徵西將軍,手裏統領的兵馬不過五六千人。
由此可見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姜維在蜀漢軍中還沒有做到一把手的地位,甚至地位都不算很好。在這之後,姜維才被劉禪任命爲輔漢將軍,封爲平襄侯。此後姜維沉寂多年,因爲掌權者蔣琬和費禕都是反對北伐的人。可是姜維時時刻刻都記着諸葛亮的教誨,希望能夠幫助諸葛亮完成千秋大業。所以在費禕被刺殺了以後,姜維終於掌握了北伐大權。他帶領大軍多次北伐,可惜遇到了人生宿敵鄧艾。兩人在邊境爭鬥多年,互有勝負。結果司馬昭命鍾會和鄧艾一同伐蜀,情況纔出現了變化。鍾會的20萬大軍被姜維擋在了劍閣道,而鄧艾帶着3萬人馬就敢偷渡陰平小道,滅了蜀漢。

劉禪出城投降以後,也寫了一封信給姜維,讓他帶着8萬人馬投降鍾會。姜維心有不甘,所以在投降後,策動鍾會謀反,想着讓鍾會殺光手下這些司馬家的將領,等到鍾會大軍自亂陣腳,那麼蜀漢復國就有希望了。
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衆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三國志》
可惜他的計謀,被司馬昭的心腹將領們給發現了,鍾會和姜維被他們一同殺害。蜀漢復國也就沒了希望。

二、王平鎮守漢中多年,多次擊敗曹魏大軍。
早在劉備還活着的時候,漢中之戰結束,王平便從曹操那邊投降了劉備。此後王平並沒有受到重用,等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王平才嶄露頭角。
王平跟隨馬謖一起駐守街亭,馬謖一敗塗地,而王平卻能保住本部兵馬安然撤退,從此得到諸葛亮賞識,成爲了蜀漢特種部隊無當飛軍的統帥。
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爲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爲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三國志》
諸葛亮去世以後,王平便堪當大任了。他先是幫助吳懿一起鎮守漢中,後來蔣琬當政時期,更是成爲了漢中一把手。
王平鎮守漢中期間,曹爽曾帶領10多萬大軍前來進攻漢中,可王平這裏兵馬不到3萬人,實力懸殊太大。
不少人建議王平撤軍,結果王平卻表示拒絕。他在漢中佈置妥當後,再請涪城那邊費禕的人馬前來相助,終於將曹爽大軍擊敗。
王平有個特點,他不識字。但是他喜歡聽人家讀書,很多兵法都是他這麼學來的。王平是在漢中任上安然去世的,也算是善終了,至少比姜維的結局強得多。

三、夏侯霸幫助蜀漢攻打曹魏,結局不明。
夏侯霸其實挺慘的,他父親夏侯淵,過去是曹魏的股肱之臣,幫助曹操鎮守漢中。可是劉備在奪取漢中的時候,命令黃忠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大戰。
夏侯淵在這一戰中,因爲分兵給張郃,自己兵力單薄,結果被黃忠大軍當場斬殺。夏侯淵死後,夏侯霸時常發誓,要滅了蜀漢,給父親報仇。
霸,正始中爲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素爲曹爽所厚。聞爽誅,自疑,亡入蜀。以淵舊勳赦霸子,徙樂浪郡。---《三國志》
魏明帝去世後,夏侯霸得到了曹爽的重用,成爲了右將軍,手握兵權。可是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時,誅殺了曹爽一派。
夏侯霸作爲曹爽的親信,自然是會受到株連,所以他索性帶着人馬投降了蜀漢。那麼他爲什麼投降蜀漢呢?蜀漢不是他的殺父仇人麼?其實蜀漢跟夏侯霸還是有一些親戚關係的。
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有一個侄女兒,打小就收養在身邊,可是上山撿柴火的時候被張飛搶了去做老婆了。夏侯氏和張飛生的倆女兒,都成了劉禪的皇后。
所以夏侯霸算起來是蜀漢皇后的舅舅,那當然是有親戚關係的了。爲此夏侯霸果斷投降了劉禪。在姜維北伐的時候,夏侯霸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對於他的結局,歷史上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應該是終老蜀漢了。

四、郭循刺殺費禕成功,同時被殺。
郭循本來也是曹魏的將領,他本來是一點名氣都沒有。在曹魏也混的不怎樣,可是姜維北伐的時候,把他俘虜了過來。
從此郭循就在蜀漢做官了,這本來也沒什麼,劉禪還給了他一個左將軍的職位,可見劉禪還是挺會收買人心的。
郭循卻不買賬,他始終想着爲曹魏效力,所以一直在找機會刺殺劉禪,但是這個機會太難找了,於是郭循又改變主意,選擇了大將軍費禕作爲目標。
費禕大宴賓客的時候,郭循突然衝上去一刀殺掉了費禕,而郭循本人也在這次刺殺中被斬殺。郭循爲什麼要這麼做,始終都是一個迷。
有人說姜維是最大獲利者,因爲費禕死了姜維就能掌管蜀漢大軍,繼而就可以完成諸葛亮的北伐遺志。但是你沒有證據,還真的不能亂說。

總結:劉禪還是很會協調人際關係的。
從這些降將的表現來看,其實最突出的反倒不是這四個人,而是劉禪。劉禪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是個呆子,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他能夠妥善處理好大臣們的關係,這也是不容易的。比如說夏侯霸來降的時候,比較尷尬。劉禪把自己的兒子拉出來說,這是夏侯氏的外甥,可見承認了夏侯霸的身份。
在郭循投降蜀漢以後,劉禪給了他左將軍的職位。要知道郭循在曹魏那邊可混的不怎麼樣,所以劉禪懂得利誘這樣的人。
對於王平,劉禪也敢於放心大膽地任用,將漢中之地交給王平,去抵抗王平的故主,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至於姜維,劉禪就是更加器重了。在後期劉禪甚至將蜀漢軍權大部分都交給了姜維,可見劉禪也希望姜維北伐能夠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