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美國派來的傳教士,他的童年一直在中國杭州度過,所以他曾說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更多於是一個美國人"。司徒雷登一直希望他的學生將來成爲中國的棟樑。

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徐永超
提起司徒雷登,你也許首先想到的是那篇著名的《別了,司徒雷登》。正是這篇文章,讓他成了一個政治符號,一個口誅筆伐的對象。他究竟是怎樣的人?他對中國有哪些貢獻,又因爲什麼黯然離開了這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國家?讓我們走近他的傳奇人生。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美國派來的傳教士,他的童年一直在中國杭州度過,所以他曾說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更多於是一個美國人"。 以致11歲時他回到美國上學時,被同學們譏笑爲一個"土八怪。從神學院畢業後,司徒雷登打算繼承父母的事業,於是帶着妻子回到杭州傳教。
1919年,司徒雷登被聘請爲燕京大學校長。燕京大學由英美教會開辦的學校,走馬上任後,司徒雷登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辦學經費不足。爲了解決辦學經費,他多次前往美國籌款。不少企業家及社會精英紛紛解囊,司徒雷登因此籌集了大量款項。
解決了錢的問題,他又爲選擇校址在北京四處奔波。對此他回憶道:"我們靠步行,或騎毛驢,或騎自行車轉遍了北京四郊也未能找到一塊適宜的地產。一天,我應一些朋友之約到了清華大學堂,其中一位朋友問道:'你們怎麼不買我們對面的那塊地呢?'我看了看,那塊地坐落在通往頤和園的公路幹線上,離城五公里,由於那裏公路好走,實際上比我們察看過的其他地方離城更近,因而十分吸引人。這裏靠近那在山坡上到處集簇着中國舊時代一些最美麗的廟宇和殿堂,並因此而著名的西山。"但那是陝西督軍陳樹藩的地,爲此,司徒雷登專程前往陝西面見陳樹藩,最終他說服陳樹藩以6萬大洋將這40公頃的地產賣給燕京大學,再加上從附近買進的荒地,燕京大學已初具規模。到1929年,學校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他宣稱:"凡是來訪者,無不稱讚燕京大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它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這個學校及其國際主義理想的感情。"
爲了把燕京大學辦成一流大學,司徒雷登始終堅持由學校自行聘請教師;對於有真才實學者,他不惜登門拜訪,高薪聘用。在他的努力下,那時的燕京大學雲集了當時的一批大師,陳寅格、馮友蘭、錢穆、俞平伯、顧頡剛費孝通、冰心等都曾在燕京大學任教。爲留住教授,他定的待遇十分優厚:他們的月薪是360大洋,而且從不拖欠。此外,司徒雷登還將現代大學體系引入燕大,其教育方法與課程設置諸多方面後來被北大、清華等學校借鑑。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十餘年的時間裏,便成爲當時中國學術水平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培養出兩院院士53人,冰心、費孝通、楊絳、錢穆等一批學者,以及外交部長黃華等人。
司徒雷登一直希望他的學生將來成爲中國的棟樑。他曾說:"燕京大學應該是一所中國人的學校。"所以,他始終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五卅慘案"發生不久,燕京大學中、美、英等國的教職員工在司徒雷登的支持下,發表了責問英國當局的宣言。九一八事變後,他帶領學生上街遊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軍佔領北平後,因爲燕京大學有美國背景,所以不敢進入校園。當時的燕京大學,是北平地下黨最活躍的場所之一,司徒雷登本人也多次掩護地下黨。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憲兵隊闖進校園,逮捕了司徒雷登和其他18名師生。隨後,司徒雷登被關押在山東濰縣集中營。直到日本投降才得以獲釋。
走出集中營的出司徒雷登,很快就返回了心心念唸的燕京大學。當年的10月10日,燕大再一次開學。
這時,司徒雷登在中國聲望達到巔峯,國共雙方對他都有評價很高。1946年,司徒雷登七十大壽那天,不但葉劍英參加了他的慶祝會,國民政府也頒發"嘉獎令",以表彰他對中國教育的貢獻。假如他在這一年沒有接受駐華大使的任命,司徒雷登本來會以一位教育家被中國人民懷念的。
1946年7月,司徒雷登應馬歇爾邀請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做了美國在華利益代言人。
他上任時,正是內戰一觸即發之際。身處政治旋渦但不擅長政治運作的的司徒雷登表示:"我之參與若存一線希望,促使雙方組成聯合政府及統一的軍隊以結束此場耗竭民力、自相殘殺之內戰,我即不惜代價,全力以赴。"
但內戰依然爆發了,因爲他試圖維持一個由國民黨主導的親美政權。
之後,他幫助國民黨政權爭取到美國的大量援助,爲蔣介石打內戰提供槍炮。
當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時,他向美國政府建言,主張扶持新的代理人;當國民黨政權將要覆滅時,仍然策劃了妄圖分裂中國的南北朝計劃;甚至解放軍過江後,他仍然留在南京,他希望即將成立的人民政府,能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並承認美國在華殖民利益,繼承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的一系列賣國條約!
這纔有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
回到美國的司徒雷登,不得不面對淒涼的晚景,回國僅3個月後,他就一病不起。在學生傅涇波的照料下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在華盛頓病逝。他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夠葬在燕京大學自己妻子的墓旁。但在此後的歲月裏,因爲種種原因,他的遺願始終未能達成。直到2008年11月,才被批准安葬在杭州的半山安賢園裏。他的墓碑上寫着這樣幾行簡單的文字:
"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