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錦州渤海海域雨後初晴,海天一色。在凌海市大淩河口生態修復項目施工現場,多臺大型挖掘機正在進行潮溝疏通作業。該項目總投資2135萬元,將拆除人工堤壩3670米,疏通潮溝9317米,竣工後可建成生態海堤1000米,恢復濱海溼地190公頃,使被人工堤壩割裂、破壞嚴重的河口灘塗溼地的生態功能得以修復,變成"水清、岸綠、灘淨”的生態海灘。

葫蘆島市渤海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現場。

今年,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收官年,我省將通過實施14個渤海綜合治理項目,力爭年底前完成修復濱海溼地面積2100公頃、岸線修復長度33公里,儘快解決全省海域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完成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任務目標。

爲此,年初以來,我省持續加快渤海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調整工作,按照“一灣一策、一口一策”的要求,籌措投入資金6.9億元,對基岩、砂礫質海岸,採取海岸侵蝕防護等措施維持岸灘岸線穩定;對淤泥質岸線、三角洲岸線以及濱海旅遊區等,通過拆除人工設施等方式,清理未經批准的養殖池塘、漁船碼頭等;對受損砂質岸段,實施海岸防護、植被固沙等修復工程,維護砂質岸灘的穩定平衡,全力推進渤海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

葫蘆島市投入1.34億元,從四月初開始分別在龍崗區、連山區等四處渤海灣開展海灣綜合整治修復。目前四個項目正在實施人工堤壩拆除、河口溼地淤泥清理、生態海堤鋪設和海岸帶植被恢復工程。

凌海市大淩河口生態修復項目施工現場。

“到年底,四個項目全部完工,將修復溼地220公頃、岸線8公里,實現海水水質基本達標、生態功能基本恢復,重建綠色海岸,恢復自然景觀。”葫蘆島市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科科長慄海雲說。

如今,在渤海沿岸的大連、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五市,每一個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現場,都變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攻堅戰場。

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生態修復處副處長付強說:“推進渤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項目將使我省受損溼地岸線、圍填海區等重點地區生態得到修復,濱海溼地海洋生態功能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使遼寧渤海海域成爲真正的藍色海洋。”( 通訊員:張晟南)

記者 : 劉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