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曹操麾下的猛将在官渡之战、以及大败的赤壁之战都没有大将牺牲,却在小小樊城一战,被生擒一位五子良将,被斩杀一位能与关羽对战的猛将,对其他的将领威慑力很大。关羽这一战,打的曹操和孙权心惊肉跳,如果这都不能说是威震华夏,三国时期就找不出更有震慑力的战事了。

大家好,我们的用心了解历史中沉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在三国时期,关羽是有名的万人敌,他的名声主要来自于阵前斩将,比如说万军之中斩杀颜良。颜良也是一流的猛将,能打能杀,他打败曹魏的五子良将徐晃只用了20招,可见其战力强大。当关羽驰马到颜良军中将他斩杀,这奠定了关羽超一流猛将的军事地位。
但是为什么关羽在樊城之战会威震华夏?难道生擒于禁、斩杀了庞德的影响力有那么大吗?我个人对这一战疑惑很大,曾经怀疑这个结果是不是有水分?
经过思考,我找到了几条说服自己的理由,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蜀国在三国时期是实力最弱的,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关羽敢率先打樊城之战,而且一战大获全胜,其震慑力非常强大。
蜀汉与曹魏相比,国力相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且曹操麾下猛将如云,兵精将猛,号称有“百万大军”。蜀汉这边的实力,虽然有几位万人敌的将军,但是兵力、粮草包括人才与曹魏是无法相比。
关羽敢率先攻打樊城之战,挑起战事,他是对这一战非常有信心。而且,以弱国挑衅强国,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既不怯战,也敢于勇猛出击,有名将风范。
后面关羽用计水淹七军,大获全胜,这个结果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的。很多人以为两军的对峙,可能会维持更长的时间。
关羽的大胜,让曹操和孙权也感觉到了威胁,最起码曹操考虑过要迁都,足以证明关羽这一胜的震慑力非常大,说他这一战的胜利,威震华夏不为过。
二、曹操麾下的猛将在官渡之战、以及大败的赤壁之战都没有大将牺牲,却在小小樊城一战,被生擒一位五子良将,被斩杀一位能与关羽对战的猛将,对其他的将领威慑力很大。
我们经过探查历史,发现曹操在兵力弱小的官渡之战,他的大将都活下来了。在大败的赤壁之战,他的大将也随着他安全的回去了,这说明曹操麾下的将领还是很有本事的,起码保命的本事是非常强大的。
但是在樊城一战,于禁被生擒,庞德被斩杀,这是曹操麾下的大将很少出现的败绩。这里就要说一下这两人为什么比较特殊?于禁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一直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而庞德虽然是降将,但他的武艺高强,战力勇猛,和关羽对战不落下风。这种成绩,完全可以让庞德晋升为一流猛将。而这两员猛将在同一场战役中,一位被生擒,一位被斩杀,对世人的震撼太大了。
特别是对曹操麾下的大将,震慑就更大了,曹操若再派人出战,大家心里会想一下,我如果去和关羽对战,我能不能比得上于禁?比得上庞德?估计一般的将领,想都不敢想。
所以这一战,让关羽的名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确威震了同时期的众位大将,才有了史书上明文写下的关羽威震华夏。
三、关羽在樊城之战中,表现了作为主帅的领导力,能水淹七军,提升了他作为主帅的影响力。
关羽最开始在三国时期的名声,来源于阵前斩将,是他作为大将的战力。而樊城之战,让世人看到了关羽作为主帅的攻击力。
大家试想,关羽本身就是猛将,然后作为主帅,指挥作战也有他的一套打法,在樊城之战中,他能想到利用气候和地形作战,一下水淹七军,这种结果,让世人看到了关羽作为主帅的领导力。
像曹操和孙权等人,看到关羽既是猛将,又具有指挥战役的能力,对他们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消息,会很震撼,很有压力。
关羽这一战,打的曹操和孙权心惊肉跳,如果这都不能说是威震华夏,三国时期就找不出更有震慑力的战事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