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孩子夜晚不睡覺這件事上,家長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孩子,如果你能十分鐘內睡着,你就是一個小男子漢,等你明天起牀的時候,媽媽會獎勵你一個小禮品。比如,喫過晚飯,孩子想出去玩會兒,做家長的擔心夜晚危險,就對孩子說:夜晚會有妖怪出現,還有聲有色地描述妖怪的可怕模樣,以此來勸止孩子不要出去。

文|

小孩往往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願意嘗試,好奇、愛動、無畏是小孩子的天性。可是有些孩子,在大人的管教下,慢慢變得膽小,害怕。孩子怕黑,孩子怕這,孩子怕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嗎?孩子怎麼變成前怕狼後怕虎的樣子呢?孩子的這一表現何嘗和家長的說教沒有關係呢?

就拿孩子怕黑這件事來說吧,孩子之所以怕黑,是因爲家長平日對孩子說了些恐嚇孩子之類的話。比如,喫過晚飯,孩子想出去玩會兒,做家長的擔心夜晚危險,就對孩子說:夜晚會有妖怪出現,還有聲有色地描述妖怪的可怕模樣,以此來勸止孩子不要出去。孩子因爲害怕可怕的妖怪,被家長成功地勸止了,孩子只好乖乖地呆在家。家長呢,一看,恐嚇這一招挺管用,下一次,當孩子違背自己的意願的時候,再次拿出恐嚇的殺手鐧,孩子再次被勸止。

這樣的方法多次用過後,一到天黑,孩子心裏就會緊張害怕。一到天黑,孩子就想起了大人給孩子描述的那個可怕的怪物。當這種恐怕在孩子的心裏形成痼疾的時候,對孩子的心理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孩子的心靈會時不時被莫名的恐懼籠罩,這種恐懼的心理和膽小的性格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阻礙孩子各方面的成功,無形中降低孩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例如,有一個男孩已經長大了。到目前爲止,他有一個問題:他害怕貓。這孩子爲什麼怕貓?聽這個孩子說:他小時候,晚上淘氣淘氣,不睡覺。成年後,他經常嚇唬他睡覺。當他吵架不睡覺時,父母說:如果他吵架又不睡覺,他會打電話來抓你。他的爪子非常鋒利。如果孩子不睡覺,他知道了就喫他。當然,他害怕被喫掉。當他父母在晚上提到這件事時,他害怕吵鬧。每天晚上我都害怕得睡着。後來,在他心裏,一想到他就不由自主地緊張、害怕。

還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在家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這位媽媽照顧孩子也挺細心。每次喫飯之前,是一定要孩子洗手或給孩子用手帕擦洗的。每次孩子的媽媽給孩子洗手的時候,孩子就會跑掉,不願意洗手,不願意讓媽媽給自己擦洗手。

孩子媽媽追着趕着孩子,孩子就是不願意洗手,當媽媽終於洗了孩子的手時,孩子因爲不情願就嗚嗚大哭起來。於是,孩子的媽媽就對孩子說:“孩子,你知道嗎?你手上有許多的小黑蟲,你難道不害怕小黑蟲嗎?它會咬不洗手小朋友的手哦。”這個小男孩因爲害怕小黑蟲,就乖乖的讓媽媽洗手了。

這兩個事例,家長都是用恐嚇的方式勸止孩子,利用孩子害怕的心理讓孩子乖乖地聽話。這種方法雖然起到孩子遵守照做的效果,但筆者不建議家長採用恐嚇的方式勸止孩子,至於原因,筆者在前面已經闡述過。

接下來,筆者要和父母探討的是:除了恐嚇的方式,還有什麼方式勸止孩子,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呢?

1、引導法。

比如:孩子不願意洗手,家長可以說:講究衛生的孩子,媽媽最愛他,最喜歡他了,誰洗手誰就是講究衛生的好孩子。比如,孩子喫飯挑食。家長可以說:只有不挑食才能身體健康,長得漂亮,挑食的孩子往往會生病,長得不漂亮。寶貝,你願意是做挑食的孩子,還是不挑食的孩子呢?

2、解釋法。

比如:孩子夜晚想出去玩,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危,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孩子,天黑了出去玩會危險的,你萬一磕着碰着了,家人擔心你啊,你能體諒家人的心情嗎?孩子,爲了安全,就不要出去了。

3、鼓勵法。

比如:孩子夜晚不睡覺這件事上,家長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孩子,如果你能十分鐘內睡着,你就是一個小男子漢,等你明天起牀的時候,媽媽會獎勵你一個小禮品。

4、提醒法。

比如:孩子一直不知道寫作業。家長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孩子,該寫作業了,幾點幾點鐘要寫完,寫不完你是不可以和家人出去逛商場的。

這樣明智的方法勸止孩子,孩子會懂事明理,心裏也不會被恐懼所籠罩。孩子心裏不僅陽光通透,還會時時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最後,筆者衷心地希望: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爲了孩子能成爲一名優秀的、陽光的、勇敢的孩子,從現在開始,請不要用恐嚇的方式來勸止自己可愛的孩子了。

(聲明:本篇文爲親子教育說說 作品,未經本人授權,禁止各媒體及個人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