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

项羽获悉龙且已死,非常害怕,立刻派遣盱台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说:“1.天下人同受秦朝暴政的苦累已经很久了,因此同心协力攻打秦朝。2.秦王朝灭亡后,诸侯军将领按照功劳的大小,划分土地,分封为王,使士兵得到休整。3.而今汉王重又兴兵东进,侵犯人家的王位,掠夺人家的封地,已经攻陷了三秦,还要再领兵出函谷关,收集诸侯的军队向东去攻打楚国,他的心意是不吞并天下誓不罢休,贪得无厌竟到了如此过分的地步!

4.况且汉王是靠不住的,他好几次身落项王的掌握之中,项王因可怜他而留给他活路,但是他一脱身就背弃盟约,重新攻打项王,不可亲近信赖竟也到了这步田地。5.现在您虽然自以为与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地用兵打仗,但是最终还是要被他拿下的。您之所以能苟延至今,就是由于项王还存在的缘故啊。目前楚、汉二王成败之事,关键就在您了。您向西依附汉王,汉王即获胜;向东投靠项王,项王即成功。倘若项王今日遭覆灭,那么接着就轮到灭您了。

6.您和项王曾经有过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国来与楚国联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为王呢?现在放过这个良机,自下决心投靠汉王来进攻楚国,作为智者难道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韩信辞谢道:“我事奉项王的时候,官职不过是个郎中,地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所说的话项王不听,所献的计策项王不用,为此我才背叛楚国归顺汉国。而汉王则授给我上将军的官印,拨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推过他的食物让我吃,并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人家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人家是不吉利的。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跟定汉王的主意!望您替我向项王致歉。”

当龙且的死讯传到项羽耳中,项羽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项羽一面要与刘邦所率领的诸侯联军对抗,一面还要时刻注意齐国韩信的举动。楚军已经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境地,项羽必须要扭转这不利的局面,于是派遣使者劝说韩信反叛刘邦。

项羽的使者武涉对韩信的四大说服术:

一、歌颂项王,贬低汉王:

1、说明起兵反秦的合法性,是为了反抗秦王朝的暴政,是正义的行为。也就是合理化的说明,项羽楚军是正义之师,是代表了天下百姓的正义军队。起兵伐秦的军队都是正义的,是为了解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百姓不能再遭受苦难了。

2、当秦朝灭亡后,项王分封天下是公平公正的,并且项王分封诸侯使得天下安定,军队与百姓得以休生。而今汉王刘邦起兵攻打楚国是天下的罪人,汉王刘邦不顾天下百姓的安危,擅自发动战争是不义的。

3、汉王刘邦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刘邦为了夺取天下,宁可起兵将天下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刘邦是天下的罪人。刘邦才是导致天下战乱的罪魁祸首,刘邦兴兵东进,侵犯他人的王位,掠夺他人的封地。都已经攻陷了三秦,还要再领兵出函谷关,蛊惑诸侯的军队向东攻打楚国。

二、汉王人品有问题:

4、武涉告诫韩信,项羽是非常讲信用的、讲义气,是值得信任的领导,即便汉王刘邦多次落入项王的掌控之中,项王都念及旧情没有对汉王赶尽杀绝,反而多次给予活路。

再看汉王刘邦反而人品是有问题的,是靠不住的。汉王刘邦从来都不讲信用、不讲仁义,在项王多次放过刘邦的情形之下,刘邦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背弃盟约攻打项王。

三、以当下形势及黑暗前景恐吓韩信:

5、刘邦是一个不讲情面之人,而刘邦原本就对韩信不信任,再加上韩信又逼迫汉王刘邦封自己为王。刘邦已经对韩信产生了杀心,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杀韩信,是因为有项王这个劲敌在,刘邦还需要依靠韩信牵制项王。

一旦项王一死,那么韩信的作用也就不在,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也就是说项王死时便是刘邦除韩信之始,武涉劝解韩信不要太过于感情用事。

四、利诱韩信:

6、武涉以韩信之前投靠过项羽,想以感情来感化韩信,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武涉又抛出让韩信反叛刘邦瓜分天下的利益诱惑韩信,正所谓是感情、利益一起抛出。

为何武涉对韩信的劝说最终以失败告终?

武涉劝错了对象,韩信是一个重感情之人:

其实武涉的劝说还是很到位的,可惜用错了对象,如果换做其他看重利益之人,说不定早就反叛刘邦了。可韩信并不是一个只看重利益之人,当然也不是说韩信不看着利益,而是韩信看重利益的同时又看重感情。

韩信对项羽的报复:

韩信在跟随刘邦之前其实是项羽手下的士兵,但因为项羽当初对韩信所献计策的不削,让韩信心生怨恨而离开项羽投靠刘邦。当韩信投靠刘邦后,却得到了刘邦最大的厚待,这人韩信很感动。

韩信既然对当初项羽对自己的不重视而怀恨在心,那么韩信现在得到了刘邦的重用让项羽对自己产生了重视。韩信为了报复项羽,自然不愿反叛刘邦投靠项羽,这其实从韩信拒绝武涉的劝说中便可看出,韩信一直都是在抱怨项羽之前对自己的不看重。

总结:

劝说一定要看清楚对象,要摸清楚对方的个性,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其实武涉的劝说手法还是相当高明的了,无奈遇到了韩信这个不开窍之人,只能是多费口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