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7擴員問題是特朗普繼原定於六月份舉行的七國集團(G7)線下峯會最終流產之後,於5月30日拋出的一張“新牌”:美國打算邀請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參加延期至九月份舉行的G7峯會,進而將G7擴員變成G11。在20世紀90年代前,由於冷戰原因,美國能夠對G7成員國之間的分歧進行有效協調,在能源、貨幣、糧食、天然氣管道、中導等問題上基本能夠化解成員國之間的內部矛盾。

    俄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龍報網】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1日舉行電話交談,儘管談話具體內容並未披露,俄總統新聞網放出的消息僅爲"此次交談是'建設性的、務實的、內容豐富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兩位總統通話期間討論了關於G7擴員的問題。

    G7擴員問題是特朗普繼原定於六月份舉行的七國集團(G7)線下峯會最終流產之後,於5月30日拋出的一張“新牌”:美國打算邀請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參加延期至九月份舉行的G7峯會,進而將G7擴員變成G11。

    那麼,特朗普爲何於此時拋出這樣一個計劃?背後包含怎樣的考量?該計劃實施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新增四國不簡單 拉俄“入夥”意在中國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崔榮偉在上海文匯網刊文指出,仔細觀察被邀參加9月峯會的國家名單,就會發現這個名單並不簡單。

    邀請俄羅斯,有特朗普本人對俄的態度因素,更有着眼大國競爭的考慮。一方面,美俄之間存在戰略競爭,雙方在覈導、北極、烏克蘭等問題上嚴重對立。另一方面,面對下一步即將進行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談判,將俄拉進G7峯或有利於迫使其做出實質性讓步,達成對美有利的談判結果。當然,起最大作用的恐怕還是着眼於分化中俄關系,避免使美國在大國關係中處於不利境地。

    邀請韓國加入可謂益處多多。短期看,韓國在對抗新冠疫情方面有可借鑑的經驗和優良的檢測技術;重要的是,或可以減緩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韓關係趨近之勢。從長期看,拉韓入夥將爲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打入楔子,可能會起到減緩東亞經濟合作進程的作用。

    邀請澳大利亞,一方面是將其作爲對澳近期在對美關係上積極與美保持一致,甚至主動爲美國出頭的獎賞。澳大利亞不僅在南海、臺海問題上頻頻發聲,在新冠肺炎問題上更是積極替美國打頭陣,聯合國際社會其他國家要求對中國進行病源調查,這顯然符合美國需要。另一方面,對於澳大利亞,由於其在中美間存在的搖擺傾向,拉澳入夥有利於鞏固美澳關係基本盤,並且提供一個新平臺,讓其繼續以合乎美國利益的方式來行事,成爲維護美國利益的新代表。

    至於印度,從克林頓到小布什,再到奧巴馬和特朗普,美國對印度的拉攏可謂盡人皆知。說到底,美國拉印度入夥,一方面是看重印度的發展潛力,認爲其經濟發展後勁十足,在未來的國際舞臺上的影響不可小覷。另一方面,也有推動印度在推進“印太戰略”過程中發揮作用,爲美國發聲的企圖。

    七國分歧日益加重 內部協調越來越難

    G7峯會是由美、英、德、法、日、加、意7個國家於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聯合成立的定期會晤機制。其目的是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進行政策協調,維護西方國家的整體利益。

    然而近年來,美國與其他成員國之間分歧日益嚴重,因此對擴員產生了心思。

    崔榮偉認爲,分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美國在G7內部進行政策協調的能力下降、難度加大。

    在20世紀90年代前,由於冷戰原因,美國能夠對G7成員國之間的分歧進行有效協調,在能源、貨幣、糧食、天然氣管道、中導等問題上基本能夠化解成員國之間的內部矛盾。

    1991年冷戰結束後,G7成員國間的分歧逐漸凸顯,不僅在經濟政策協調方面矛盾重重,在貿易談判、貨幣匯率、高科技發展等方面進行激烈競爭,而且在政治安全領域也是齟齬不斷。

    2003年入侵伊拉克,面對德法兩國與美英兩國存在嚴重分歧的現實,美國非但無意彌合,反而趁機將歐洲國家標註爲“新歐洲、老歐洲”,有意製造分裂。

    其二,美國已經越來越難以容忍G7其他成員國的“不配合”。特朗普上臺提出“美國優先”論後,說其已經淪落爲G7內部的“孤家寡人”實不爲過。

    在2017年的峯會上,美國在貿易和氣候變化問題上與G7其他國家明顯對立,要不是特朗普在最後關頭妥協,峯會差點連聯合公報都發不了。

    在2018年的峯會上,美國在5個會議既定主題上全部與G7其他成員國談崩。面對其他成員國的“集體圍攻”,特朗普提前離開走人。

    到2019年的峯會上,特朗普乾脆缺席會議,峯會最後只好以一張不滿一頁紙的“領導人聲明”草草收場。因此,特朗普對G7的不滿是有跡可循的。

    在過去三屆峯會中,美國的橫衝直撞遭到了以默克爾爲首的其他成員國的有力回懟。對於默克爾,特朗普難免心有怨念--這恐怕也是今年在默克爾婉拒出席G7峯會後,特朗普終於發飆的原因之一。

    G7或走出“歐美圈”轉向歐亞平衡

    特朗普邀請這四國“入夥”主要是出於戰略考量。那麼,如果G7擴員成真,將會有哪些影響呢? 可以看到,新增四個國家均有“亞洲背景”,這一大國協調機制將首次走出以歐美爲中心,向歐亞平衡爲特點的轉變。

    屆時,它將不是一個單純由發達國家組成的機制,美國可以藉此加強對G7其他成員國的優勢,保持其內部影響力,同時將強化對亞洲干涉的能力。

    那麼,這個提議是否能夠如願呢?就G7擴員的前景看,現在的變量還很多,上述四國是否同意加入以及如何加入都會影響最終結果,同時,美國提出計劃是一回事,能否成功實現又是另一回事。畢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至少,針對將俄羅斯重新納入G7的這個提議,英國和加拿大已經明確表示反對。

    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2日報道,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準備使用否決權來阻止俄羅斯加入,除非俄羅斯停止其“侵略性和破壞穩定的活動”。

    上海界面新聞網報道,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則指出,俄羅斯“仍然不尊重和無視國際規則”,因此該國被排除在G7之外,日後也將如此。

    (編輯:季節)

相關文章